分享

探寻梅州红色印记(四)

 江湖留传说 2021-06-30

梅州全域均属原中央苏区

是一片不折不扣的红色热土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

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革命故事

近日,小网君给大家

分享了九个梅州红色故事

探寻梅州红色印记(一)

探寻梅州红色印记(二)

探寻梅州红色印记(三)

今天

小网君继续与小伙伴们分享

Image

10



拾 罗屏汉张瑾瑜为革命忍痛割爱舍幼子


1933年4月,邓小平调离会昌后,罗屏汉接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随后,他主持召开会(昌)寻(乌)安(远)三县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作了政治报告。这时,罗屏汉肩负会寻安三县党政军要责。他以闽粤赣交界的喉咙重地——筠门岭为中心据点,向南发展苏维埃区域,在兴宁、平远、龙川一带,机动灵活地指挥粤赣边的游击战争。罗屏汉接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的工作,担子更重了。这时,担任中心县委妇女书记的张瑾瑜又一次怀孕分娩了,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小子。

Image

罗屏汉、张瑾瑜自是非常高兴,他们的爱情结晶在战火中诞生了。高兴之余夫妻俩又格外犯愁:革命形势如此严峻,两个人都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抚养和照顾孩子?

面对革命工作和骨肉亲情,他们陷入了艰难的选择。像中央苏区许多党的干部一样,在革命与家庭之间,他们选择了革命第一、家庭第二。最后,夫妇俩反复商量,决定把小孩不留姓名送给当地老乡抚养。

一想到儿子马上就要送给别人,张瑾瑜一时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她紧紧抱住儿子泣不成声,泪流满面。

那天,会昌的天阴沉沉的,格外有些凉意。张瑾瑜找来一件衣服,把儿子包好,抱在怀里看了又看,亲了又亲,一种离别的酸楚从心头阵阵涌起。毕竟,这是自己十月怀胎的亲骨肉啊!
一会儿,西江区的妇女主任崔秀莲按照约定到来,身后还带来了两个当地打扮的妇女。崔秀莲看了看痛苦的张瑾瑜,又看了看她怀里抱着的孩子,欲言又止:“瑾瑜,时间不早了,你看这孩子——”

张瑾瑜慈爱地细看了孩子一眼,又在孩子的额头上亲了几下。她含着泪水,把脸背过去,忍着痛苦把孩子递给崔秀莲:“你们把孩子抱走吧。”

“等一下!”崔秀莲刚走出几步,忽然听见张瑾瑜喊了一声。她们连忙停住脚步,只见张瑾瑜匆匆走进房间,拿出夫妻俩平时省吃俭用的七块大洋塞进儿子的包裹里,一直看着崔秀莲把孩子交给那位叫陈满发的妇女抱走……

这个刚出生的婴儿是罗屏汉、张瑾瑜夫妇生育的第二个孩子,自此一别,杳无音信。

早在1931年11月,罗屏汉、张瑾瑜在寻乌留车生育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是一个白胖胖的小子。因为夫妇俩做革命工作,实在没有时间带孩子,就打算托留车妇救会的秀珍安排到可靠的老百姓家寄养。

秀珍经过反复思量,决定选择寄养在石门坑这个比较安全的山区。她很快找到没有孩子的十妹商量,十妹满口答应了。

为掩人耳目,不让外面的人知道这个孩子是革命的后代,先由秀珍把孩子放石门坑坑尾的木炭窑里,然后十妹再把孩子抱回来抚养,过继到老公彭家名下改姓彭,并请人起了名字叫金水。
11

拾壹 华夏女杰唱着山歌走长征


1907年,李坚真出生在丰顺县小胜镇的贫困山区。出生8个月被作价8吊钱,卖给了黄金镇一个朱姓穷苦人家,由媒人抱着拜天地“成亲”。李坚真从小就喜欢唱山歌,在家务农时常常与妇女们在山路上对唱山歌。


19岁时,李坚真遇见了“农民运动大王”彭湃,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为发动群众,聪明能干的李坚真针对当地百姓爱唱山歌的特点,将革命道理编成山歌唱起来。在一唱一和中,群众的觉悟提高了,踊跃参加农会。

凭着山歌开路,李坚真把群众工作做得有声有色。1929年冬,时任闽西特委领导人的张鼎丞到饶和埔中心县委视察工作,发现了这位“很会做群众工作”的女同志,把她调到闽粤赣特委工作。闽赣山区的群众也有唱山歌的传统,李坚真继续用山歌将群众吸引到自己身边,宣传男女平等,反对包办婚姻,动员群众参加赤卫队和地方红军,动员妇女支援前线。

Image


由于工作出色,李坚真被任命为长汀县委书记,成为中央苏区第一个女县委书记。这个女书记能文能武,不仅会编山歌唱山歌,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她带着队伍对敌作战、进山剿匪,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女中豪杰。毛泽东和周恩来先后见到了这位女书记,对她印象深刻。毛泽东说:“这个女书记不简单!”周恩来说:“我第一次进中央苏区,第一次见到一位女县委书记!”

1934年10月,李坚真参加了长征,先任中央二纵队司令部民运科长兼工作队长,后任干部休养连指导员。在艰苦卓绝、九死一生的漫长征途中,李坚真一路以山歌鞭策自己、激励战友。红军的每一次重大战役和胜利,李坚真都用自编自唱的山歌记录了下来。她唱着“枪林弹雨逞英豪”“阶级姐妹团结紧,不怕敌人百万兵”,渡过了赤水河和金沙江;唱着“红军抢渡泸定桥,炮火连天铁索摇。脚踏铁索心不跳,女兵争把药箱挑”“夹金山上雪似银,脚踏冰雪奔前程。革命豪情比火热,熔冰化雪步不停” “万里行军不怕难,踏平草地烂泥滩。七天七夜风雨过,红旗指向六盘山”,冲过了铁索桥,越过了大雪山,闯出了大草原。胜利到达陕北后,她更放开嗓子唱:“主席领导到延安,红旗高插宝塔山。千里长征闹革命,到处亲人到处欢。”她的山歌感染了身边的战友,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和力量。“爱唱山歌的客家妹子”成为红军战士们喜爱和尊敬的人。

12



拾贰 丘六伯母徒步八小时打听敌情


1949年7月初,驻江西的国民党军胡琏兵团,在南下大军的追击下,分两路向南逃窜。


中共华南分局、闽粤赣边区党委和中共梅州地委多日接连发出指示,指出敌人虽然疯狂,但不过是作最后的垂死挣扎,边纵各部队应依据农村开展游击战,掩护各基地安全完成培训干部工作,隔断敌人各个据点,以便集中优势兵力歼其一部,务使敌人之企图不能得逞。
胡琏兵团残部到蕉岭后,即与地方反动分子勾结在一起,进行反攻倒算。第二天就派大批部队窜入高思大光大坑尾,妄图清剿地县党政机关和解放军部队。胡琏兵团残部驻洋蛟湖的一个营,在三圳一带上九岭村到处拉丁杀人、抢劫财物、放火烧屋,当地群众遭受了空前浩劫。7月18日,时任中共梅州地委秘书长黄戈平率领平远、寻乌两县县委机关和第四团一部翻过铁山嶂,转移到蕉岭县三山蓝坊肚休整。

当黄戈平率领的队伍到达蓝坊肚后,得到了东岭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一下子多300多人,小小的村庄一下就热闹起来了,大家赶忙招呼客人,把战士们当作多年未见面的亲戚 来招呼,显得格外热情。有的把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拿来给部队战士们吃,有的把自己的房屋腾出来让给部队战士居住,特别是丘六伯姆忙前忙后招呼客人,忙得不亦乐乎,还自告奋勇帮助部队到蕉城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打听情报,每次来回需步行七八个小时,虽然异常艰苦,但心甘情愿,乐此不疲。
Image

7月19日,三圳东岭的地方反动分子吴松林等窥探到九团和四团已转移到三山蓝坊肚后,秘密向胡琏部通风报信,并加紧策划,进剿驻在三山蓝坊肚的部队。

7月20日上午7时多,胡琏部队兵分两路从蕉城出发,进山袭击驻三山蓝坊肚的部队。在反革命分子告密引领下,两路胡琏兵从东、南两个方向袭击三山蓝坊肚的部队。从南面龟子窝来的,通过了龟子窝尾九团班哨的加强哨位,班哨发觉迟,又没有及时开枪阻击,直到步哨发觉后开枪阻击敌人时,指挥员黄戈平才匆忙指挥部队向马头耳方向登山。这时,敌人已占据了有利地形,在驻地后的山坡上以密集的枪炮火力,向撤到马头耳半山腰的部队猛烈射击和炮击。由于地形不利,部队遭到严重的伤亡,牺牲30多人,受伤被俘20多人,指挥员黄戈平同志壮烈牺牲,队伍被打散,损失严重。

战斗结束,胡琏兵撤离后,钟增六、丘六伯姆老两口赶忙呼喊东躲西藏的群众快来帮忙,三山村附近的群众听到呼喊纷纷奔向战场,上山检查看看有没有受伤的人员,终于发现4名受伤的战士,对伤员进行了抢救,并掩护安置转移伤员。随后,三山的群众打扫战场,收拾枪支弹药,整理战士的遗体,把遗体身上的血迹擦干净。钟增六、丘六伯姆、钟国淼、张金祥、钟金胜等群众怀着对国民党胡琏兵的愤恨,含泪掩埋牺牲战士的遗体。

来源:中共梅州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