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建筑——民居的分类

 闫乾易 2021-06-30










中国民居


中国民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内容极为丰富。它的内涵蕴藏着千千万万的设计手法、设计思想、构造方法、装修方式、建筑艺术特色以及建筑方面的基本知识,建筑理论上的问题。

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要先从研究古代民居开始,它是一项设计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建筑宝库。











民居分类


民居的分类

1.南方民居的特征——构木为巢

①全干栏式:全干栏房属全楼居式,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和存放农具

②半干栏式:又叫“吊脚楼”,半干栏房以一开间为楼房,楼上住人,楼下关牛羊、放农具等,另一间为平房。

③千脚落地:通常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上铺木板或竹篾笆,双斜面屋顶上盖木板或茅草。呈长方形,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杂物。











地穴式建筑


2.地穴式建筑

①地穴式半地下民居:

从半坡遗址看,中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各地如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直到今天仍有此类建筑作为民用住宅。

②窑洞:

分为劈山式和井院式两大类,分布在我国的陕西山西内蒙等地。中国文字中的“窗、穷、窘、灶”等字,从甲骨文的形状上,对于穴居生活中的景象作出了逼真的描绘。

3.屋宇式民居

①特殊的民居样式:福建、湖南等地的土楼,是历史上社会动乱中,百姓为了自我保护采取的一种堡垒式民居,它是中国历史长期的社会动荡的见证、

②典型的民居——四合院

名称的由来:古人把东、西、南、北、上、下谓之“六合”泛指世界。四合院系由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向内开门,中间形成院落,对外封闭的住宅形式,其中以北京为代表的四合院最为典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