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八怪郑板桥为什么叫“板桥”?

 闫乾易 2021-06-30










郑板桥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生于公元1693年,去世于公元1765年,是清代官员、著名诗画家。到今日大家提到郑板桥,便是“郑板桥”,但实际上郑板桥原名叫郑燮,板桥是他的号,人称板桥先生、板桥道人。那么郑燮为什么会有板桥这么一个号呢?

板桥的名与字是父亲从小给他起的。燮 ,和顺的意思, 《书洪范》中说“:燮友柔克。”意思是说,和顺时用柔就能治之。饱学之士的父亲依照这一经典,给儿子取名“燮”,字“克柔”,期望儿 子一生和顺,以柔顺见胜。

“板桥”是郑燮的号,是他成年后自己起的。

为什么以“板桥” 为号呢!这要从他的故乡说起。郑板桥的家,坐落在江苏兴化城东南郑家巷,离城墙不远,紧靠护城河,河上有一座小木桥,是个要道口。这座桥始建于宋朝, 当地的人都称之为“古板桥”,离他故居很近,桥旁有郑家大堂屋,是他父亲教书的地方。这里风景优美,绿竹清水,一派江南水乡景色。幼时的郑燮,常到古板桥上玩耍,在这里接触了不少的劳动人民,领略大自然的美景。这小小的古板桥,对陶冶郑燮的性情,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古人取名


古人怎么取名字

1、古人的名与字不同。

在古代,小孩出生三个月以后,家里的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叫做“幼名”。就像现代家长习惯于翻找新华字典一样,古代长辈在给孩子取幼名的时候通常拥有吉祥的寓意。

待到孩子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礼记·士冠礼》中这么称呼“名”“字”“号”之间的关系:“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2、古人取字有讲究。

字只限于有身份地位的人。周代一般男子“字”的前面加上伯仲叔季以示排行,字的后面加上“父、甫”以示行性别;或以排行为字。如仲尼父,仲,排行老二;父,男子;尼是字。

3、春秋时起名不忌讳好听与否、吉利与否。取字经常在字前加“子”,子渊,子路。战国时注意名字的美丑。

4、秦代以后避讳制度日趋严格。有些含有霸王意义的字眼、帝王的名字等禁用。

5、周秦汉多于双名。唐宋后复名多起来。

6、两晋时,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盛行“之”。祖冲之,王羲之,顾恺之。

7、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佛名也盛行起来。

8、唐代追求雅,文、德、儒、雅等字名流行。

9、宋以后,尤其是明清,字辈谱命名法最盛行。











姓名文化


古人取名字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方法

1、名与字往往是同义词。屈原,名平,字原。

2、有的是相反的关系。曾点,字皙。(白与黑对应)。

3、有的是表现为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孔丘,字仲尼。丘、尼,山也。

4、有的是训诂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解释。颜回,字子渊。渊,回水。

名与字的称呼讲究

1、汉代之前,一般先称字,后称名,字尊而名卑。自称姓名,尊对卑称名,对尊辈或平辈称字。屈原(字)。

2、汉代以后,先称名字后称字。岳飞(名)岳鹏举(字)。

中国人的名字中,流淌着家族的血脉传承,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依托。其中包含着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传承下来的名字文化,包含着浓厚的文化意蕴和生活态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