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型病例】儿童低级别胶质瘤复发/进展后的有效治疗1例

 月中寻桂QQ 2021-06-30
图片

病史描述

患儿,女,3岁。2017年10月初开始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检查头颅核磁发现左侧基底节区占位。2017-10-18在全麻下行左侧基底节区肿瘤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Ⅰ级。术后未行放化疗。图1为术后3个月时复查的核磁,显示左侧基底区巨大占位。

图片

图1.  2018-01-22 MRI,第1次术后3个月,左侧基底节区巨大占位。

2018年7月患儿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症状较前加重。2018-07-10(术后9个月)复查核磁提示肿瘤较2018-01-22时明显进展(图2)。

图片

图2. 2018-07-10 MRI,第1次术后9个月,左侧基底节区占位较前增大,肿瘤进展。

2018-10-25患儿在全麻下行左颞叶、左丘脑、基底节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毛细胞粘液样星形细胞瘤,WHOⅡ级。术前核磁如图3所示,术后核磁如图4所示。

图片

图3. 2018-10-22 MRI,第1次术后1年,第2次术前。

图片

图4. 2018-10-29 MRI,第2次术后5天,左侧基底节区占位大部分切除,肿瘤残余。

复发后化疗

2018-11-24患儿开始在我科(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科)接受改良CV方案(卡铂 长春新碱 恩度)化疗。化疗前核磁如图5所示。在诱导期化疗结束3周后,2019-02-18复查核磁提示肿瘤较化疗前缩小(图6)。

图片

图5. 2018-11-20 MRI,第2次术后1月,化疗前。

图片

图6. 2019-02-18 MRI,诱导期化疗结束后3周,肿瘤较化疗前缩小。

2019-02-19至2020-02-15继续原方案行巩固期8周期化疗,化疗结束后3周复查核磁提示肿瘤消失,患儿症状较前明显好转,疗效评价CR(图7)。之后患儿每3个月复查1次,末次随访日期为2021-05-10,核磁未见明确肿瘤复发征象(图8)。

图片

图7.  2020-03-10 MRI,巩固期8周期化疗后,肿瘤消失,疗效评价CR。

图片

图8.  2021-05-10 MRI,结束治疗后1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征象。

专家点评

儿童低级别胶质瘤与成人低级别胶质瘤生物学特性不同,不能把成人的治疗经验照搬到儿童。大多数儿童低级别胶质瘤表现为非侵袭性临床行为,较少恶性转化手术全切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如果肿瘤经手术完全切除,则术后观察,不需化疗或放疗。如果因为解剖部位(如视路、脑干)及神经功能(如基底节区)的局限,肿瘤无法手术或全切困难,则需要后续辅助治疗。

由于儿童低级别胶质瘤,尤其是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患儿的中位生存期为19年,治疗策略必须要考虑治疗措施对患儿长期生存生活质量的影响。放疗是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有效治疗,但放疗十年后,30%的患儿发生3度以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26%出现内分泌缺陷(垂体功能抑制),13%发生脑血管事件(脑出血、脑梗塞),22%发生第二肿瘤。儿童低级别胶质瘤化疗敏感性好,有效率50-60%,5年生存率90%。近年来,对于儿童低级别胶质瘤,辅助治疗首选化疗,放疗逐渐趋于复发时的挽救治疗选择。

该病例病灶位于基底节,手术未能全切,短期内肿瘤即出现进展。患儿年龄较小,为避免放疗可能带来的远期不良反应的影响,在第2次手术后即开始了化疗。改良CV方案在我科有多年的应用经验,与传统CV方案相比,改良CV方案有效率更高,起效更快,可以较快改善患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编  辑:祁少培

审  校:张俊平

编译作者介绍
祁少培
  • 医师,本科学历,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具有神经康复工作经历。

  • 主要负责科室临床工作,擅长胶质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等颅内常见肿瘤的诊疗。

  • 参研课题1项,发表文章2篇。

图片

审校专家介绍

图片
图片

姓        名:张俊平

职        称: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职        务:神经肿瘤化疗中心  主任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