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0多年前,老人用毕生经历写出一本家训,曾国藩读后推崇备至

 戏秦皇汉武 2021-07-01

《了凡四训》讲的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

袁了凡在经历了自我改命的过程之后,为了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留下了四条家训,叫《了凡四训》。一训曰立命,二训曰改过,三训曰行善,四训曰积德。

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改造自己的命运。就在他的下半生中,亲自证明“立命的可能性,自求多福的准确性。

《了凡四训》书成于公元1602年,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其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其后为启迪世人,于是就成了《了凡四训》。

袁了凡之所以改命,除了行善积德以外,还有两个被大部分人忽视的重要前提:一是他遇到了殊胜的法缘明师——“云谷禅师开示”,这也是我们现代人很容易忽视的“无承非器”的古训。因为正法传承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袁了凡得到了云谷禅师的真传,知道如何“治心”,为而不居,作而不求。得道以前号叫学海,得道以后改号叫“了凡”。我命在我不在天。这才是立命的前提,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他在云谷禅师的开示下觉悟了,于是向天发愿:日行好事,直至三千件。有了这两个前提,在方法上,遵循四训所为,立命、改过、行善、积德。

其实他的四训,我们今天看来也就是“修身立命,行善积德”。。我们学习孝道文化知道,立命在于修身,积德必须行善。修身之道在于养性,性体是身之父母,“治心”是根本。所以,四训的前两训其实是遵循了孝道规律。

曾国藩在读了《了凡四训》后,对袁了凡推崇备至,并将这本书列为子侄必读的“人生智慧书”。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影响了无数人,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2016年9月,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在“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中推出了袁黄《了凡四训》专题。其实,这本书早就备受瞩目。它曾被胡适看作是“研究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这本书里面包含了最伟大的儒、释、道家三家学说,这在古代典籍中是极为少见的,如果是用采用活生生的个人经历来说明这三家学说,那就只有《了凡四训》一本。

简单来说,《了凡四训》就是一个叫袁了凡的人给自己的儿子写的告诫书,因为有四个章节,于是就叫《了凡四训》,跟我们现代讲的家书,是一个概念。

晚清以来,在民间有“一书一训”的传说,一书即为《曾国藩家书》,一训即为《了凡四训》。

曾国藩本人对此书最为推崇,在《了凡四训》原文中有“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他把自己改命的经历写出来给儿子做家训,以此来告诫他儿子,不要被“命”束缚,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根据古制,对原文文字只字未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