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揠苗匆忙“不助长”

 林子漫笔 2021-07-01

  著名心理专家武志红的公号前几天推送了另一位心理咨询师吴在天的帖文《别催了!孩子都快失去自我了》,与我近期正在思考的育儿问题不谋而合,也颇有感触与共鸣。

  “小的时候,父母要他慢,大一些了,又要他快……孩子会困惑到底是要快还是要慢?”作者的这种感受和许许多多的人们一模一样。我们总是操之过急地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样做事,不愿让孩子输在各种起跑线上,并且为此喋喋不休。父母是如此的相似,难怪孩子也是那般的相似,突然之间,有关熊孩子的所有共性问题一下子变得好理解了。

  “也许,是我们成年人太过注重孩子在我们眼里的样子,而没有看到孩子本来的样子。”“父母之所以不停地催促孩子快点,正是因为父母觉得孩子的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却不曾想过,这样(催促)会打乱了孩子自己的节奏。”我们总是顿悟得太迟钝,以至于往往错过了唤醒自己、教好孩子的最佳时机。等我们走过了弯路、吃够了苦头,甚至成为老人,看着孩子去教育孩子的孩子,才会真正懂得有些道理。而我们,要为没有教育好孩子而付出代价,至少多吃了不少力。

  “家长的介入,会让孩子的自我功能被削弱。原本孩子只是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因为父母的介入,孩子的重点就不是在做好事情上面了,而是变成了找寻自我的内在斗争:是自我功能被父母外包,还是为自我权利去做斗争?”“因为他(孩子)会觉得,'慢’才是他自己,快的都是父母。”这是多么可怕的认知误区和悖论陷阱?!

  无论孩子作何种选择,都注定是双输的。乖乖听话,就因为被大人的规则同化而失去自我;要做自已,就将成为大人眼中不听话的熊孩子。所以无论选哪一个,不仅是失败的、输定的,而且是错误的、痛苦的。孩子有孩子的节奏,我们时时事事处处地催催催,不仅极有可能无法令节奏同频,还往往会起反作用,越催越慢,再催熄火。

  知道问题不可怕,有错能改还是好父母。问题是:谁敢扪心自问,自己已经纠正了自己,不再是这样的父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