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鹰眼头条】投资人曹海涛:证监会再融资新政,对影视行业意味着什么?

 吾家小儿女 2021-07-01

2月1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正式宣布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实行松绑。

政策显示,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再融资的条件做出调整:

一是精简发行条件,拓宽创业板再融资服务覆盖面。取消创业板公开发行证券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率高于45%的条件;取消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股票连续2年盈利的条件;将创业板前次募集资金基本使用完毕,且使用进度和效果与披露情况基本一致由发行条件调整为信息披露要求。

二是优化非公开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提前确定全部发行对象且为战略投资者等的,定价基准日可以为关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或者发行期首日;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和锁定机制,将发行价格由不得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折改为8折;将锁定期由36个月和12个月分别缩短至18个月6个月,且不适用减持规则的相关限制;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对象数量由分别不超过10名5名,统一调整为不超过35名

三是适当延长批文有效期,方便上市公司选择发行窗口。将再融资批文有效期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

这项针对上市公司的政策调整,无疑是给受疫情影响的上市公司提供了再一次资本扩充的机会,扶持企业恢复运作。但文化科技领域著名投资人,《中国式投资》《创业者》作者曹海涛却认为 ,这项政策对影视行业的影响在短期内,仍是杯水车薪,并建议影视产业需要主管部门出台更有针对性、更有力度的扶持措施才可以有效渡过难关。在接受电视剧鹰眼(ID:TV-insight)的采访时,曹海涛表示,目前的影视行业至少需要五年蛰伏期,才能恢复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投资人曹海涛


电视剧鹰眼:当下整个影视行业的资金状况如何?

曹海涛:这个问题需要分时段来看。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此纲要的指导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植文化影视行业的发展。2014年初至2016年5月,影视业又迎来了一轮跨界资本进入,并购重组的风潮。例如大唐辉煌被中南重工并购,即如今的中南文化;强视传媒被曾经的道博股份,如今的当代明诚并购。这一风潮被认为是传统工业的新爆发点,并在2015年到达顶峰,甚至股市出现了跨界并购牛,如华策等影视公司的股价居高不下。这一现象在2016年5月戛然而止。这一年,证监会出文禁止金融、互联网、VR、游戏四种行业的跨界并购重组。跨界资本逐渐退出之后,依靠股东和再融资获得资金来源的影视公司陷入资金困境,再融资变得格外艰难,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定增等等均陷入停滞,几乎没有新的资金进入。

跨界资本的退潮之所以对于影视公司的影响如此之大,原因在于同行业并购的几率较小,投资的想象空间不大。即使是上市的影视文化公司,大多憧憬其他领域的布局,难以实施并购,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看不到前景,所以参与热情也不高,因此影视公司的资金状况越发艰难。上游缺水,直接导致下游的非上市影视公司也断了资金流。投资非上市影视公司的目的,是希望被投资的公司能够独立上市,或是被上市公司收购。然而影视公司以投拍影视剧获取收益的盈利模式,其风险太不可控。今年拍出了一部受欢迎的好作品,明年后年是不是还能拍得出同样甚至更受欢迎的作品,谁也说不准。质量的管控包括市场容量空间的不可控,导致了影视公司难以保持持续性地增长,也导致了影视公司很难独立支撑上市后的市值。为此证监会要求民营影视公司上市,需要先拿到中宣部的批文才可向证监会报送,而能够拿到批文的民营影视公司却寥寥无几。纵观如今的几大头部影视公司,唐德影视排了好几年的队才得以上市,新丽传媒被阅文收购,未能单独直接上市成功,幸福蓝海则是由江苏省政府参与控股,因此上市相对容易一些。而大部分民营影视企业的再融资实质上从2016年起就处于停滞状态,难有出头之日。由此传导到一级市场,很多创业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基本停止了对影视公司的投资和整合。

从2017年开始,影视行业进入寒冬。到了2018年,“范冰冰事件”引发的税务问题更加彰显了国家在产业政策上有意降低虚拟经济及影视业的扶持力度以及脱虚向实的决心和行动。相关部门加强了对于影视行业的管控,整个行业雪上加霜。影视公司的账上资金越来越艰难,带出了一连串的负面连锁反应。比如一家公司资金紧张无法支付另一家的钱,导致另一家出现坏账,负债累累最后只能关停或是破产。如今再加上疫情的影响,致使不少影视项目无法正常制作和推进,更是亏损严重。更糟糕的是,这些影视公司在负债的同时,并没有正向的现金流入,造成了整个行业性的、极为严重的恶性循环。在这样的现状下,没有影视公司能够独善其身。

2018年在接受采访时我曾说过,由于国家对影视行业的扶持力度降低,管控增多,影视行业至少需要用五年的时间去自我修复,去芜存菁。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沉淀过程。如今看来,这个预测依旧准确。其实我更想强调,实体经济的下行对影视行业更是利空不断,影视行业更难以独善其身,影视产业的原有盈利模式大部分来自于企业的广告投入,经济下行,这方面受影响更大,这也是倒逼影视行业盈利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电视剧鹰眼:再融资政策松绑对于上市影视公司来说,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曹海涛:首先是股票发行价格的折扣率,由原先的九折,调整为现在的八折,大大提高了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其次是将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锁定期均缩短了一半,帮投资者大幅降低了风险。另外,取消了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股票连续2年盈利的条件,同时放宽对发行对象的数量限制都在帮创业板公司降低发行难度,提高再融资的成功率。在疫情的影响下,这一灵活的处理方式无疑是极为明智的。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政策带来的是面向整体上市公司的全面利好,并非专门针对影视行业所设计的。目前,整个行业的资本都更倾向于新能源,芯片,5G等的科技领域,进入影视行业的则少之又少。而具体到影视公司能否再融资成功,一方面要看相关部门能否在当前的基础上,为影视行业提供一些更具针对性的帮扶和利好,以此吸引投资者;但对于一部分影视公司来说,即使再融资成功,也无法保证在半年的锁定期内,公司的情况能够立刻得到改善。股价若维持不住,投资人都亏钱的产业怎么会发展的好?因此,这些举措在短期内对影视公司的影响并不会很大。更重要的问题是,影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何,能否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给投资者以信心。


电视剧鹰眼:据您看来,具备怎样条件的影视公司更容易拿到核准批文?

曹海涛:对目前的上市影视公司来说,能够精准把握观众喜好的优质爆款内容,是行业稀缺的核心竞争力。纵观近两年的影视业,成功生产出爆款级别优质作品的上市影视公司寥寥,除《陈情令》《庆余年》等少数几部作品强势出圈外,大部分影视作品播出效果不及预期,缺乏足够的影响力。

而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要看公司的发展前景、团队能力以及变现能力。但并不是指一两部爆款作品所带来的短期内的发展。前几年泡沫较多的时候,投资者对影视行业缺乏了解,经常出现追逐热潮,“看片投资”的情况。行业内也不乏盈利了几年后开始亏损的公司,或是借壳上市,跨界并购,但之后却无法完成业绩的公司。相比之下,像华策、新丽这样无论是从市值还是业绩增长都相对稳健,并且久经市场考验的公司显然更值得信任。

如今“看片投资”的时代已经过去,能够从内容创作层面与长效发展上均占据头部的影视公司才更容易受到资本的青睐。

电视剧鹰眼:对于未上市的影视公司来说,这一政策是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曹海涛:对非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整个产业的带动效果上。上市公司有钱了,下游公司的资金状况也会稍微好一些,资金流入到拥有更细化分工的各个渠道,这样整个产业链就能够逐渐复苏。但影视行业的流动在2009年之前其实一直不大,从2009年开始,第一批创业板,华谊兄弟上市,带动了华策影视、光线传媒开始往资本上面走,同时也带动很多小的影视公司开始融到钱。之后,行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兴盛期,又在2016年5月禁止跨界重组后戛然而止。如今的影视业想要在寒冬之中重新复苏,至少需要一个五年左右的蛰伏期,正如我在之前反复强调的,这一政策不可能在当下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

电视剧鹰眼:您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影视公司应该如何破局?

曹海涛:影视行业的发展方向正在逐渐发生改变,深耕内容固然是核心,但如果仅仅依靠投拍影视剧出售版权或是运营院线这样的传统盈利模式,很容易因为影视作品播出效果的不确定性而越走越窄,即使能够再融资成功,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

可以看到,目前很多影视公司都已经有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意识,开始在影视之外开拓其他的业务板块。如完美世界尽管在影视板块出现亏损,但依靠游戏板块扭亏为赢;新文化与李佳琦跨界合作,拉动股价攀升;《囧妈》的投资方、发行方欢喜传媒与字节跳动联手颠覆了院线电影的放映方式等等,都是在积极探索其他的盈利模式。因此,各大影视公司如果想要抓住这轮机会,就不能纯粹只做内容,而是应该放眼全局,逐步构建起集内容生产、院线放映、IP运营、爱优腾平台合作等于一体的娱乐生态。

在这样的娱乐生态中,以影视作品形态出现的优质内容只是第一步,优质内容可向线上转化衍生为游戏、网剧、粉丝经济等产品;向线下转化,可借鉴迪士尼的经验,形成主题公园等等衍生品;同时,这些产品的利润和影响力,又能够回过头来反哺内容生产。如此一来就打破了只做内容的封闭性和不确定性。大大提高了影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收入来源。在资金紧张的现状下,能够保持源源不断的业绩变现,是核心所在。

除此之外,影视公司还需要加强对于风险的管控。

影视公司的两大特色,在于“眼球经济”“轻资产”。前者意味着公司的收益和发展受到公众关注度的极大影响,在公众的注视下,任何的行为都可能会被放大,进而对公司产生难以预计的影响。后者则存在着贷款难、评估难,易减值,和不易变现的特点。因此注重风险的把控,对于影视公司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要注重公司口碑和形象的管理,尤其是在行业出现风险的时候,良好的口碑和形象能够发挥更大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对于新项目的投资应当更加谨慎,防止出现资金占用,IP减值,产生债务的问题。

同时,如何能在市场细分中形成自己不可复制、不可缺少的独特创新和优势,并将之打造成为自身的核心生存力,也是每个影视公司必须面对的课题。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必然能够帮助影视公司在大环境艰难的时刻更好地生存下来。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经历了大浪淘沙后仍能被留下的影视公司,必然已经具备了极强的抗风险能力,等到寒冬期过后,产业复苏之时,必将迎来新一轮的质变。

结语

曹海涛引用了查理芒格的一句话:“宏观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而微观才是我们能有所作为的。在宏观周期的力量面前,每个人都很渺小,只能被动接受。如果对周期缺乏清醒的认识,微观上再怎么努力也很容易变成徒劳。”他强调,在这个产业低迷期,大家不要想法太多、背负太多、步子太大,大家更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布局和打造自身竞争力上。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

【一】征战2020:细数剧集市场最值得期待的“潜力股”

【二】试水Netflix首播,于正携《金枝玉叶》开启内陆剧集“出海”新风向
【三】专访导演尹涛 | 一位“80后”导演五年磨七剧背后的坚守
【四】这部史诗力作背后,有八位导演和八位编剧
【五】2020年2月-2020年4月57部影视剧建组待开机(汇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