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寒冬中逆风铸垒,编剧主导型影视公司后发先至?

 吾家小儿女 2021-07-01

寒冬未尽,影视行业仍处处面临考验,面对产量的压缩、淘汰制度的加速,影视公司一边想尽办法“求生存”,一边在生存法则中寻找转型、破冰的机会。但毋庸置疑的是,托起天花板的增量空间一定是优质的内容,这一点从理性放权的平台、在付费内容愈发谨慎的用户、升级优化前端的影视公司来看,可谓展现得淋漓尽致。久而久之,以策划、编剧为代表的“前端研发”团队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

“经过行业这几轮的不断淘汰,像我们这样以编剧为核心的小而美团队,更能够被优质的平台看到。”作为一家以编剧为“驱动主核”的新锐影视公司运营者,十分乐观联合创始人王小艾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危机也打开了机遇的大门,多数主创团队能了解更加及时的市场信息、有效的市场反馈,在内容方面与合作方、平台方一起探讨做出创新和突破。

“你们关注编剧型的影视公司,就代表了一个行业内积极的信息。”新圣堂影业联合创始人朱先庆如此说道,的确如此,在资本泡沫退散之际,不少行业人士都本能地望向了拥有成熟编剧团队的影视公司,“剧本被重视的程度已经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以编剧为核心的影视公司对内容的掌控力、创作力,以及剧本的储备,自然是要优于资本型驱动公司和项目系统型公司的。”

回归内容后,以编剧为主体的影视公司迎来新的升级,但同时也要面临人才管理和资本运营等方面的难题,从公司角度出发,怎样的编剧更受青睐?编剧培养与工作接洽有何门道?如何建立与编剧的互信桥梁……都是值得深思的话题。

老带新,阶梯式培养,配备经纪人……

尽可能把“噪音”规避在前端

以喜多瑞、新圣堂影业这样汇聚国内大批一线编剧的老牌影视公司,或拥有强烈影视策划、创作、制作基因的年轻公司,内部基本均为全约编剧,而像十分乐观这样新锐的公司则以更加开放的战略合作式编剧打通头部渠道,同时积累自身的编剧储备。无论怎样,就如王小艾所言,“舒服的创作方式”是团队的共识,一切都要为孵化出优质作品服务。

在采访过程中,鹰眼发现虽然不同公司拥有不同的编剧架构,但以一位成熟编剧为中心,带领多位新人编剧,通过小组模式进行创作成为编剧主导型公司的常态。喜多瑞董事长、知名编剧汪海林介绍到,不少同行会将中戏、北电、上戏三大院校优秀的编剧专业学生引荐进公司,随后这些新人编剧会跟公司内的著名编剧一同工作1至2年,期间自己若有创意和剧本产出,公司会不遗余力推荐给客户。此外,目前市场各大剧本创意类比赛也是喜多瑞挖掘编剧人才的重要渠道。

多瑞董事长、编剧 汪海林

随着市场结构的转变,以及前两年资本在影视行业的肆意蔓延,编剧整体呈现出供大于求,头部编剧仍旧稀缺的状态。因此,人才培养成为当务之急,在朱先庆看来,二八定律一定存在,金字塔上20%的优秀编剧没有必要为剩下80%的陪跑队伍买单,“惜才”不假,但“残酷”的淘汰机制才是让公司良性运作下去的关键。为此,新圣堂影业为年轻编剧设置了梯队式培养计划,根据作品成熟度和创作能力的不同,新人编剧会有不同职位的进阶,相应的酬劳也会有所不同。同样的,喜多瑞也会建立内部职位分层及分工的制度,并根据编剧自身的职业规划引导他们深耕创作或转型为编导合一的复合型人才。

新圣堂影业联合创始人、制片人 朱先庆

与独立编剧的工作状态相比,公司化运营能给编剧一个相对稳固的“保护伞”,例如法务和财务的管理、职业规划的正确指导、公司整合资源的支持、经纪人的配备……不仅能让编剧得到更多权益保障,也免去了不少外部干扰,能更加沉下心投入到剧本创作当中。

“编剧应得的署名权和酬劳对于我们来说是基本,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为编剧提供安静的创作空间,把不必要的声音屏蔽在创作前端。”不轻易否定和改变编剧的劳动成果,尽可能让编剧的付出有答案、有回应,是王小艾能给到公司编剧最有力度的“保护”。

十分乐观影视联合创始人 王小艾

不少编剧型公司会专门为每一个项目配备一位制片人,或为每一位编剧配备一位经纪人,由制片人或经纪人负责对外的业务洽谈,同时给到内部编剧除创作外的风险提示和可执行性建议,如剧本投拍后的预算、周期、资金使用、价格明细、拍摄难度、同类竞品的舆情反馈等,以弥补多数编剧创作以外的商业思维的不足。你不能保证每个编剧生来都是合格的'社交家’,也不能苛求他们必须有从创作到制作的转换意识和能力。”朱先庆对多数编剧面对“应酬”时的抗拒心理再了解不过,这是多数编剧的痛点所在,也是干扰创作的最大外因。

优劣势并存

提升编剧门槛,重塑行业规范

以编剧为主体的影视公司在创意能力和创作能力上具备先天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劣势。

首先,创作更强调人的价值,但往往人才无法估值,因此在影视行业内价值最大的编剧,以及以其为主力的公司往往受不到资本的重视,这类公司很难在短时间内壮大规模,一旦资本进来,对项目的掌控力度也随之减弱。

其次,运营压力更大,所谓运营一方面在于项目运营,因为身处前端,编剧主导型公司在策划环节就要进入百分百备战状态,资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备好多种解决方案去应对,而且一旦突发情况出现就直接增加了运营负担。

另一方面则在于人员管理的运营,“编剧心中都住着一位艺术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所以在人才的管理上也会根据这些差异性进行变化,这个管理体系是非常复杂的。”朱先庆所在的新生堂影业从未停止对内部管理制度的摸索,先后试行了项目责任制、主笔人责任制、两种制度结合的形式,只为能更好地保障编剧的利益。

新圣堂影业创作、制作的网剧《人间烟火花小厨》

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不得不说,将创作主体公司化运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编剧的门槛,也进一步维系了行业规范。身为编剧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感悟、有成熟的文字功底、了解市场政策和平台需求,但随着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未经过专业训练的编剧涌入市场并成为主体,发生改变的不仅是创作环境,更是整个行业的业态,建立起团结的、行业性的规范越来越难。

汪海林感慨道如今因未签合同而产生的署名纠纷竟已成为常态,“这放在以前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以前的编剧大多来自专业院校,在法律法规上都受过专业的知识灌输,如今非专业编剧涌入很容易破坏原来的职业规范。”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当编剧涉及到合同签署等具有法律效应的行为时,必须由公司专业法务人员或经纪人出面,避免未来不必要的纠纷,这也是一家编剧型公司的职责所在。

喜多瑞影视出品、编剧作品《爱国者》

码字赚不了快钱

不能把编剧行业当成“难民营”

当不少编剧仍在“鄙视链”底端徘徊时,以编剧为基石的影视公司运营者以更加全观的角度分析道,真正优秀的编剧不会成为行业的“边缘人”,相反,他们是整个行业都在争夺的“稀缺资源”。

“影视项目是综合体,需要各领域各司其职,彼此尊重相互理解,一起解决问题。”王小艾认为“编剧长年身处在影视行业最底层”这种声音多数源于项目走向市场过程中的沟通不足,加上不少独立编剧没有公司的支持、影视寒冬下项目锐减,其本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很弱,自然少了展现自身才能的机会,“但是我始终相信,真正优秀的编剧永远不缺活!”

十分乐观影视作品《合伙人》《焕脸》

朱先庆同样认为:“中国影视市场从来没有揣着好剧本找不到钱的。”不少有才华的年轻编剧缺乏合适的渠道展现自己是目前存有的问题,但投机的编剧越来越多,不断侵占市场份额,甚至扰乱行业规则的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编剧的“养成”需要时间,但是真正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的年轻编剧少之又少。“我们不要求每一位编剧都是'艺术家’,但他必须是个'生活家’,懂得观察、总结、提炼生活,并用文字呈现,这是个基本素养。”

“浮躁”成为鹰眼与行业人士交流目前编剧群体现状时出现的高频词汇,不少编剧在追求利益、空谈理想时忽视了其“职业”属性,“职业化对编剧的生存能力、事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他一定要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要面对真正的生存考验,尊重每一次机会,尊重每一份工作,尊重每一个合约。”汪海林如此说道。

真正优秀的编剧在影视市场中依旧有绝对的话语权,而这部分极少数经过市场检验的编剧往往善于汲取生活的养分,不仅对创作怀有激情,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所有事物,有着极高的敏锐度,并将这份对生活的热爱持之以恒,如王小艾所言,编剧是个辛苦又枯燥的职业,作为一位幕后工作者要“坐得住”,也要抗住压力,激情往往比技术更重要。

对年轻编剧提出更高的要求

等待真正的市场化

陷入模式化创作思维是每一代编剧都要面临的困境,而生于互联网一代的编剧最大的对手往往是“数据”,这跟平台导向型的市场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当所谓的“爆款论”拥有一个由大IP、流量演员组成的公式,创作就会不断“被贬值”,市场也在不断地压制着编剧的个性化发展,用数据引导内容的生产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因此许多创作者都在期待真正的市场化。

过去四到五年间,国产剧市场的购销机制过分依赖明星、IP,虽然如今这种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但“以剧作为中心”似乎依旧停留在口号上。“美剧的购销机制是以剧本为中心的,而且整个产业也依赖优质的内容,所以才产生了剧作中心制,而我们目前大多数情况还在看演员、看班底、看IP来'下订单’,为什么之前'IP+流量’成为主流,因为大家看不懂剧本,但有数据,数据会告诉你答案。”汪海林认为,剧本重新回归内容创作本位依赖于影视行业真正的市场化,“未来还是要走TOC路线的,这对于我们这种编剧创作型公司来说是个好消息。”

自去年开始,以视频平台为主导,纷纷开启超前点播通道,并加大分账领域的投入力度,《陈情令》超前点播营收破亿,新圣堂影业出品的《人间烟火花小厨》在优酷平台分账票房破亿……一个又一个新纪录在不断开拓TOC的蓝海市场。随着平台的放权、承诺完成剧本再报备立项的政策落地,新的付费模式极有可能应运而生,市场导向也会从“平台决定观众看什么”到“观众决定平台播什么”转变,懂剧本、有市场判断力的人会随之有更高的话语权。

“我们也在观察,在等待中国奈飞的出现,比如字节跳动、360、华为视频,它们跟目前已有的视频平台完全是不同的理念,而且在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处于后发的位置,极有可能探索出全新的模式。”汪海林认为,购销机制和权力结构的转移会让整个产业面临新的变局,而这个变局会让一些中小型公司走出来,以编剧为主体的影视公司很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先行者,需要时刻为下一个转型做准备。

新的市场、新的变化也对编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本素养的巩固,不同叙事的掌握、文学审美的提升、生活经验的积累……都将成为必不可少的蓄力储备。“内容为王已是老话,在市场和观众对内容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持之以恒的进步。”希望未来能如王小艾所期盼的那样,内容创作者将在寒冬过后绽放自我。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

【一】刘江:高级的戏剧冲突,是价值观的冲突

【二】导演朱锐斌:回首从业30载,感恩坚守与热爱
【三】第四届“鹰眼匠心榜”今日启动,八位大咖公信力见证
【四】2020春交会筹备期电视剧项目推优名单出炉,《香山叶正红》《国家情怀》等20部作品入选!
【五】《冰糖炖雪梨》春交会获赞,刘宁工作室三部大戏引期待




1762140618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