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鹰眼头条】《经山历海》的内核:接地气的故事,真实而平凡的人

 吾家小儿女 2021-07-01

“我们都是那石头缝里种的树,根都扎那儿,让我们搬,不断了根了吗?”

上岗头一天,吴小蒿一进楷坡镇就被乡民们团团围住了——六十多的老夫妻,觉得搬迁进楼房,后半生无处安放;靠养猪为生的一家四口,日子过得还不错,可搬迁之后,猪怎么办?猪没着落,人又要如何生活?

电视剧《经山历海》这个热闹的场景让人瞬间仿佛置身村委会开会的现场。

3月23日,入围中宣部、广电总局建党100年优秀展播剧目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经山历海》正式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并同步上线各大视频平台。

该剧由著名导演杨亚洲执导,著名演员王丽坤、张国强、邹廷威、侯岩松领衔主演,讲述的是性格直爽的市区干部吴小蒿(王丽坤 饰)为梦想毅然报考楷坡镇副镇长,上任后与经验老到的镇长贺丰收(张国强 饰)扎根基层一起工作、努力、奋斗的平凡基层党员故事。

据了解,该剧全程在日照实地取景拍摄,将真实做到极致;在人物与故事也下足了功夫,导演杨亚洲曾带领创作团队,采访了120多位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将真实的素材融入故事之中。

“山村薄地破棉袄”要如何在一线基层党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垂裕后昆的跨越?《经山历海》给了一个现实主义的新创作思路。

越靠近,才能越真实

你知道乡镇的工作有多难、有多苦、有多累吗?”

故事的开篇,吴小蒿要赴任楷坡镇副镇长一职,她的丈夫由浩亮在电话里有些生气地问妻子知不知道乡镇工作的不容易,一句话里包含了三个形容词:“难”“苦”“累”

基层乡镇工作,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影视创作要如何呈现其中的故事性又不脱离现实,这就必须提到《经山历海》主创们在创作过程中对“真”的执着。

为了贴近现实的基层党员工作,导演杨亚洲与主创团队经常邀请日照的基层干部参与对剧本的讨论和创作;剧本打磨阶段,团队采访了120多位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和他们聊一线的工作,听他们分享内心的工作感受,甚至剧中的很多群众演员也是日照当地土生土长的村民,力求真实。

收集了解一线的信息,将近年来最新鲜的变化挖掘出来,再融入到整体的创作当中,这才有了被比喻成“父母”的周书记和贺镇长这样的一线基层党员形象。

从故事背景到展现手法,《经山历海》都以“真实”二字为基,不为戏剧冲突强行制造矛盾点是其最大的内容特色。

而真实,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戏剧性的相对收敛,但这并不代表情感浓度与故事性的薄弱,影视创作只有源于生活,才能在情感触达上回归生活。

有了真实的素材样本,《经山历海》又是如何实现落地、抵达观众的呢?

——“小”与“大”的细腻结合,“小”的是生活、工作琐碎和个人成长,“大”的是一线党员的集体情怀。

目前播出的故事里,楷坡镇镇长贺丰收正遇到石屋村村民不愿意易地搬迁的难题。贺丰收是一个很称职的镇长,他对楷坡镇有感情、对当地情况了解得也透彻,村民多少户,为什么不愿意搬,都是什么情况,他都能信手拈来。

但同时,他也受限于经验积累出来的工作习惯,固有的思路让他的工作一度陷入困境。而这时,初来乍到的吴小蒿,为楷坡镇带来了“新鲜血液”。

当思维“老套”的贺丰收遇上直率敢作敢为的吴小蒿,在携手完成集体工作的同时,也完成了个人层面“新老” 融合的相互学习。

在整体冲突点的呈现上,《经山历海》丝毫不避讳如村民们最初对政策不太理解,需要基层干部下足功夫进行科普与引导,此类人之常情的普适性,也没有美化基层党员开展工作过程之中遇到的现实难点。

好吃懒做,一心只想要白得慰问品的常进宝,不想搬走的理由很简单,搬离了危房,就没有不劳而获的慰问品可以拿了,这是无数现实扶贫故事里都可以看到的样本。基层工作,最艰难之处,往往不是客观条件的说服力,而是主观意愿上的沟通困难。

当揣着个鹅蛋、眼神飘忽的常进宝,把想要了解真实情况但没带慰问品的吴小蒿推出柴门之外时,一个动作,就让基层党员工作在现实可能要面临的无可奈何和恨铁不成钢的情绪,瞬间溢满了屏幕。

除了常进宝这样的个例,对更多如花鼓爷爷这样的普通人,尤其是老一辈而言,搬迁是一件“拔根”的事情。这与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有莫大的关联——故土难离,是中国乡土文化里重要的特征之一。

固定的生活方式、紧密的邻里关系、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迁离后无法预知的后顾之忧……当情感的牵绊与现实问题相互杂糅,“离乡”便成为一种艰难的抉择。而这也就构成了《经山历海》目前播出的石屋村村民不愿意易地搬迁情节里的核心。

如吴小蒿说的:“搬的是家,迁的是人”。集体搬迁的内在,是人内心对故土的依恋与不舍,是一代人需要与自己过去习惯的生活和地方做一个告别,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畏难、排斥心理很正常,这是人之常情。

《经山历海》的新,不仅是题材主题上紧随新变化的创新,还贵在以描绘基层党员的一线工作为蓝本,刻画了新时代背景之下的社会结构伴随社会进步发生改变的过程,以及这过程之中,无数在一线的基层党员为之付出的努力。

正是这样充满人文关怀的内核,才能助力现实主义题材,实现从来源于生活到反映生活再到高于生活的正能量艺术映射。

所有宏大的史诗故事,皆由无数平凡人书写

“事儿是真的事儿,人是活生生的人,留给我们自己的难题是得让观众能看到真实,看到感人。”

导演杨亚洲曾在采访中提到关于真实与情感传递的难题,他直言“这部剧没有大道理,只有朴素的情感,这些剧中的人物完成成长蜕变,越来越像创作团队曾经采访过的那些干部、党员、群众,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对党的感情,都是真真切切的。”

如同导演所说的,在落后的石屋村开展工作的吴小蒿,并没有主角光环。她一边为了易地搬迁的事遭受各种刁难,一边还得为了村里的招商引资、保护古村落文化费尽心血地奔波着。

她也如同生活中的你和我一样,面临着事业与家庭的平衡困难,她不是完美的女主角,也会因为投入工作而无暇顾及女儿。这样细致的设定,杜绝了角色符号化的同时,也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在另一个主角贺丰收的刻画上,基本也遵循了这个原理。贺丰收,一个在基层工作了许久了镇长,一出场,游刃有余地应对村民关于搬迁的意见,开上拖拉机的那一刻,观众就已经在脑海里补充了无数次他曾被不想搬迁的村民围住的画面。

而他对于吴小蒿从带着有些许老前辈对年轻人无知无畏的怀疑到肯定再到携手合作的态度转变过程,也击中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们相信有理想且能妥协调整自己,并为之奋斗,不仅关乎宏大的未来,也关乎奋斗者与奋斗者间共同的目标。

所有宏大的史诗故事,皆由无数平凡人书写,正是千千万万平凡的“吴小蒿与贺丰收”,为如今祖国的海晏河清与盛世清平,添过砖加了瓦。他们并没有主角光环,只是兢兢业业为理想奋斗着。

除了主角之外,《经山历海》在群像的刻画上也下足了功夫,没有人是主角成长路上的背景板,大家都是有血肉感的平凡人。

刘精明曾在大城市摆地摊卖过煎饼,被乡民们调侃为“城里人”。可其中苦涩与辛酸却在这一简单的台词里表达地淋漓尽致,曾离开过又返乡的刘精明,恐怕心里比谁都清楚,需要走出去,才能看到未来。

可是,带着有智力障碍无法独立生活的哥哥傻聪一起在外生活,并不容易。一句“又不是没带过”,道尽在外讨生活之艰辛。

一个细节,当吴小蒿和刘精明说话时,本在河边洗衣服的刘精明,听到抱着两只鹅的哥哥发出不开心的声音时,他立刻就放下了手中的活,抱过哥哥怀里的鹅,然后怒气冲冲地说:“鹅蛋被偷了。”一个动作一句台词,刘精明与哥哥的兄弟情深,立刻跃然纸上。

还有令人落泪的八十多岁老革命花鼓爷爷,无需太多笔墨,那些危险时刻也要坚持带走的勋章就足以让观众知道,这位苍老的老人曾为祖国建设做出过何等卓越的贡献。

现实主义题材的首要核心是要让观众相信,因此人物、时间、情节、道具,所有的剧情的铺设与人物的刻画,都应为“真实”而服务。尤其对《经山历海》这样讲述新时代新农村变化的故事。背景更加接近当下,这意味着,只图解政策和空喊口号是无法引起共鸣的。

因此,只有故事细腻,剧中鲜活的人物设定立住了,才能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楷坡镇不是远方的哭声,无数坚守一线奋斗的基层党员也不仅是存在在传说中的模范,他们都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之上,都与我们有关。

《经山历海》的核心点,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琐碎生活细节之间的平衡与取舍,是追求持续发展与特定环境下历史人文条件受限之间的冲突,形而上的口号在点点滴滴的真实细节和鲜活得仿佛是奶奶家隔壁邻居的人物群像里展现,才得以令观众身临其境,不由自主共情。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
【一】2020年度拉片小结·导演篇(下)
【二】2020年度拉片小结·导演篇(上)
【三】2021年2月-2021年4月30部影视剧建组待开机(汇总)
【四】成泰燊:用“剧抛脸”擦亮演技招牌
【五】跨越次元壁,更懂《灵域》和IP




长期招聘:兼职记者
有意请联系13248268658(微信同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