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山海》:乡村精神的回归与重建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2-07-02 发布于山东

《经山海》是作家赵德发奉献给新时代文坛的一本既具有“历史感”,又富有“当代性”的全新力作。分析他的创作动因,主要有两大因素促成这部小说的创作:一是对《历史上的今天》的喜爱和研究,促使他想创作一部“有历史感”的小说;二是人民文学杂志社总编辑施战军和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朱寒冬不约而同的关于农村题材小说的约稿,促使他最终下定了创作的决心。这两大因素的有机结合,使这部作品充满“历史感”和“当代性”,是“历史感”与“当代性”的有机统一。其“历史感”主要体现在作品所展示的乡村精神的回归上,其“当代性”则主要体现在所展示的乡村精神的重建上。其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作品所塑造的人物一方面善于从优秀的历史文化中寻找值得当代恢复和继承的东西,另一方面又善于通过当代生动的社会实践创造新的历史。一如小说中历史学家方教授所言:我们是历史的研究者,你们是历史的创造者。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种大变局,不仅是指世界格局的变化、大国地位的交替,还体现在社会产业的深刻变革和兴替上。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服务业的兴盛,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第一产业——农业日渐式微,越来越边缘化,有逐步走向夕阳产业的趋势。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城市化的推进和商业化的发展,导致农村人口和可耕土地锐减,乡村老龄化、空巢化日益严重,文物古迹破坏日益严重,生态污染日益严重,原本赖以生存的乡村,往昔富有诗情画意的乡村,人们精神和心灵上的乡村,正在成为一种追忆。中国真的进入“后农业时代”了吗?中国农民真的进入“终结期”了吗?中国亿万农民的精神真的进入“空窗期”了吗?这是时代为我们提出的一个值得深思的大课题。《经山海》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了对乡村精神回归与重建问题的深度思考和形象展示,试图为我们寻找一条全面振兴乡村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建乡村价值观念,追回乡村精神“乐园”的路途。令人欣慰的是,从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希望所在、依据所在和未来所在。

作者将故事发生的所在地设置在安澜市隅城区楷坡镇,是颇费一番心思的。因为,这里是海陆相接之地,是山海相映之地,也是历史文化和当代文化相交之地。这里曾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著名的丹墟遗址。这里有著名的文化遗产,“香山遗美”摩崖石刻;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譬如打击乐“斤求两”等。这里还有一个独特的小岛,名叫鳃岛上有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这里还有一座地标式山岗,名叫“挂心橛”。“'青藏高原’莽莽苍苍,有'香山遗美’石刻的山崖依稀可见,楷坡的建筑黑压压一片,镇后'挂心橛’醒目矗立。海边,长长的金色沙滩像一只大鸟,西施滩、月亮湾像两只长长的翅膀,钱湾渔港像庞大的身体,伸向海中的码头则像鸟喙。唯有那道由礁石组成的'霸王鞭’以凛冽之势,以不和谐的样子突兀生出,笔直地戳向大海。”

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一个楷坡镇。这个镇上曾种植大量楷树,是当地的一大风景和特色。“不晓何人植/悠悠矗古今/孔林瞻圣树/尘海化人心/屡感风霜重/常观天地阴/书生楷下坐/睹叶泪沾巾。”这些楷树,因为一块石碑的碑文,与孔林、与孔子、与子贡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了其历史的渊源,增强了其文化的厚重感。

正是在这里,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一切都在发生在深刻的变化。楷坡镇的楷树早被砍伐一空,丹墟遗址也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保护,“斤求两”面临失传,沿海美丽的海岸线和鳃岛正面临商业开发的蚕食。由于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村民把牛养在了楼上,就连乡村里的羊也变成了等待宰割的“值班羊”——

社会在发展,乡村失精神!乡村精神回归和重建的故事,放在这样的典型环境里,因此也就有了更为紧迫的现实意义。

主人公吴小蒿是乡村精神重建的集中体现和艺术化身。首先,吴小蒿人生关口的重大选择充分体现了回归乡村的精神。吴小蒿原本生在乡村、长在乡村,乡村是她的根,是她精神的所在。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到了省城山东大学读书,读的是历史专业。再后来,她参加工作,进了机关,在区政协专门编辑《隅城文史》,一年编辑一本,起初感觉还有些意思。但后来由于文史办换了主任,一年下来一本也不编了。吴小蒿心灰意冷,感觉是在浪费生命、浪费青春,于是她决意离开。当区委组织部公开招聘时,她主动报考远离市区的楷坡镇,到这里当副镇长。她为何放着机关不待,放着城市生活不过,执意到农村乡镇工作?对此,不同人有不同理解,但在她那里其实是听从了内心的某种召唤,那就是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和乡村精神的召唤,是她心灵的回乡与归位。

其次,吴小蒿的人生追求充分体现昂扬向上的乡村精神。受“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吴小蒿的父亲给她起了这样一个名字,意味着“蒿草”、“草芥”的意思。但是,对此吴小蒿并不认同,也不甘心。长成一棵大树,是她的一个执念。在大学里,她曾经对同学刘经济说:“不过,我不想做一辈子小蒿,想长成一棵大树。你要经邦济世,那是国家栋梁。我长成大树,只是想有点作为,不虚度今生。”读《跃升》一书时,她想,这就是历史,我们这代人经过的历史!再过二十年,中国会怎样?我作为一个成年人,能不能参与历史的创造?她不仅是这样说的,这样想的,而且是这样做的。尤其是她到乡镇工作那段时光,就是一个心怀执念的女性积极实践长成一棵大树的过程。应当看到,这种执念,这种精神,实质上就是乡村精神在她人生价值上的一种具体体现。

第三,吴小蒿的行为操守充分体现了公正淳朴的乡村精神。在乡镇工作,吴小蒿面临很多诱惑。对此她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遵守做人的底线,不越雷池半步,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的纪律和规矩,公道做事,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这也是乡村精神的应有之义。对公公的“为官之道”和哼哼教导,她不屑一顾。面对镇长贺成收的“诱惑”,她始终保持一份理性。春节将至,手下安监办主任给她送鞭炮和购物卡,丈夫已经偷偷接收,她又要过来,当面退回,并严厉批评。节日期间,面对来上访的困难户,也是所谓的“难缠户”,她主动将自己的水饺送给他吃,并且由此推动全镇实行“阳光低保政策”,让真正的困难户享受低保,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极大地缓解了干群关系。当丈夫坑骗自己的侄子时,她严厉批评,并拿出自己的钱赔偿侄子的损失。当郭默为了表示对她的感谢,要送她“玉璇玑”,而且发现是文物时,她不仅坚决拒收,而且要她赶紧上缴国家。这一系列行为,既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正淳朴乡村精神的体现。

第四,吴小蒿工作上的所有努力几乎都是为了乡村精神的回归和重建。她撰写文章,积极运作,将当地民间“斤求两”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她不辞劳苦,将渔民踩高跷捉鱼虾的劳动搬上艺术舞台。为了保护丹墟遗址,她主动向上级打报告要求进行保护性发掘。为了让楷坡镇名副其实,她亲自到曲阜孔林,求来楷树的种子,大面积种植楷树,并建起楷树广场。为了保护渔业文物,她在镇上建起了渔业博物馆。

第五,吴小蒿排解各种压力和困难的种种努力体现了忍辱负重的乡村精神。乡镇干部是辛苦的,也是非常不易的,尤其是对于一个有暴力倾向丈夫的女干部来说,更为艰辛,压力也更大。吴小蒿的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家庭的不解和压力。对她到乡镇工作,丈夫和女儿给她扣上“官迷心窍”的帽子,让她倍感压力。二是来自班子不团结的压力,最初的时候,镇党委书记和镇长面和心不和,也让她倍感压力。三是来自工作上的压力,无论是分管安全,还是招商引资,无论是环境卫生建设,还是高铁征地拆迁,都遇到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与丈夫的关系,一直成为她最大的心结,然而,面对这些问题,它没有气馁,也没有退缩,更没有因此影响工作。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忍辱负重的精神,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新时代敢于担当的精神,同时也是需要回归和重建的乡村精神。

吴小蒿到楷坡镇分管文化工作,把很大精力用在了文化资源开发和重建上。但是,她的重建并不是一味的、简单的重建,而是带有选择性和批判性。

在批判“重男轻女”封建文化中重建。吴小蒿家中的老父亲,是“重男轻女”的典型代表。村里几个有文化的老人续修吴氏家谱,吴小蒿父亲为了让自己的后代“谱上有名”,不成为“绝户”,非让大女婿陈为忠改成吴为忠不可。陈为忠不干,跑回老家,眼看要过年了也没回来,并且表示如果非要改姓,就再也不回来了。对此,吴小蒿并没有袖手旁观。“这个时代,方方面面都在改革,修谱规则也得变变了。人家别的地方,都让女的上谱。”于是,她找到负责修家谱的吴家轩,陈述了自己的理由,最终吴家轩同意进行改革,也让女的上家谱。这可不是一般的改变,而是重大改变,因为,修家谱只上男不上女的规矩已经坚持了几千年。

在批判“小鲜肉”庸俗文化中重建。海上高跷,是一种劳动艺术,起源于渔民在海边捕捉鱼虾的现实劳动。在吴小蒿将其充分挖掘,准备搬上艺术舞台的过程中,文化站代理站长孙伟找来清一色的“小鲜肉”排练表演,试图以此“秒杀百分之百的女观众”。对此,吴小蒿果断制止:“海上高跷,不能搞成舞台艺术,不能脱离民间。”最终,他们请来渔民参加表演,把海上高跷打造成“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

在批判“逆来顺受”文化中重建。对于吴小蒿当初婚姻的错误选择,婚后与丈夫尤浩亮关系的处理,特别是面对尤浩亮一次次暴力行为时吴小蒿的反应,作者是带着“哀其不幸,恨其不争”的心态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体现了一种批判精神。小说最后,作者让吴小蒿勇敢地“走出来”,放弃一切顾虑,采用法律手段和尤浩亮离婚。这也体现了对其前期顾虑太多、“逆来顺受”行为的一种否定。

在批判错误“政绩观”中重建。受GDP思维影响,在很多乡镇招商引资过程中,一些干部为了所谓政绩,存在过度开发、破坏性开发问题。吴小蒿在这方面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当北京来的顾总要租八百亩海滩租七十年,开办房车营地,要求租金全免,而且表示“征地迁是你们地方政府的事。我只管接收地皮,拆除得干干净净的地皮”时,吴小蒿被激怒了,心底的火苗腾腾往上冒:“您知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吗?那些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土地,被人无偿拿走,父老乡亲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的生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海边也一样,那些土地,那些海滩,牵涉到家家户户的生计,你考虑过这些吗?” 当北京来的梁总,打着老领导的旗号,要开发“香山遗美”,搞毫无根据的“山顶洞文化”时,吴小蒿却表示,我决不能让群众利益遭受损失,不能让“香山遗美”变成“香山遗臭”。

在批判不正常官场文化中重建。拉拉扯扯、明争暗斗、互相拆台、党政不合,这种不正常的官场文化,在基层领导班子中司空见惯。作品通过吴小蒿们的做法,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客观批判,致力于公道正派、风清气明、团结和睦的良好政治生态的建设。“有的镇长当了书记,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自己也耍起了威风。我决不那么办,我要跟镇长理顺关系,给他充分尊重。”这是房宗岳书记的一种觉悟,也是对官场不正常官场文化的批判。

或许是因为《经山海》是一部命题之作,或许是因为它涉及了乡村振兴的主题,这部书引起一些人的误读。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性作品,也有人认为它是功利性作品。但是,只要不是先入为主,只要不带任何偏见,只要认真地读过此书,就会发现:这是一本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强的文学作品。它的创作,与政治无关,与功利无关,是历史的呼唤,也是时代的感召。

《经山海》的艺术性,首先体现在它非同一般的时空感上。小说每一章的开头,都创造性地引记“历史上的今天”。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国内国外历史上的今天;吴小蒿历史上的今天;女儿点点历史上的今天。这一手法,起到两大效果: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感,由平面小说变成了3D小说;拓展了人物的视野,这是一种胸怀天下、放眼世界的眼界和视野。

《经山海》的艺术性,其次体现在它独特的意象使用上。作品利用了多种意象形象,深化作品的主题和美感。楷树是一种意象。楷者,楷模之意也。在这里,楷树不仅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树,而是“楷模”的象征。“挂心橛”是一种意象,代表着家人对家人的牵挂。“鳃”是一种意象,镇长贺成收脖子上有一块“鳃疤”,能在水下长时间潜游,还能在水里换气,暗指其既能在官场当官,又私下里和不法商人勾结。蒺藜也是一种意象,为了治疗胸部疼痛,吴小蒿到蒺藜岭摘蒺藜,后来,她将微信头像由一棵蒿草换成了蒺藜。有人问她为什么用蒺藜作头像?她回答说:警醒自己。

《经山海》的艺术性,第三体现在它展示的独特的人生情怀上。吴小蒿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她之所以去当镇长,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是为了有所作为。它最初的情怀,是长成一棵大树。她最可敬的情怀,是演绎“鲸落”的壮美。吴小蒿是从闺蜜甄月月那里听说鲸落的。鲸鱼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尸体会缓慢地深入海底。 “它那庞大的躯体,悠悠沉落,喂养着许许多多的海洋生物。沉到海底之后,会将所有的养分奉献给芸芸众生,甚至包括一些可以分解鲸骨的细菌,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二十世纪末,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在北太平洋深海中,至少有四十三个种类的一万两千四百九十个生物体依靠鲸落生存,直到所有的营养消耗干净。这个过程,可能长达百年。当有机物质被耗尽,鲸鱼骨头的矿物遗骸,会作为一处礁岩,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吴小蒿听了,惊诧不已,激动莫名。她心中蹦出了一个词儿:造福一方。她在心里向自己发问:你的生命,能否像鲸落那样造福一方?这就是她的人生情怀,也是世间最美的情怀。

从《经山海》中,我们读到了什么?我们读到了新时代中国农村新的希望和新的未来。可以断定,中国并没有进入“后农业时期”,中国农民也没有进入“终结期”,相反,随着新农村战略的推进,随着乡村精神的回归与重建,中国第一传统产业——农业将会重新焕发生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农民也将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也应该有这个信念。

《经山海》是赵德发“传统文化三部曲”完成之后,调整创作方向的最新成果。可以看出,赵德发的创作正在实现“两大转变”:一是从作品辐射地域来看,正从大山走向大海。此前他的创作主要面对的是山峦起伏、河流纵横的沂蒙山区,而今已经来到了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黄海之滨。二是从创作内容来看,正从反映文化转向直面精神。有理由相信和推断,他正在创作和完成新的“三部曲”,也是他的第三个“三部曲”——“精神三部曲”。这新的“三部曲”将由业已创作完成的《人类世》、《经山海》,以及正在构思中的第10部长篇构成。他的《人类世》主要反映人类的忧思精神,《经山海》主要反映新时代的乡村精神,未来准备创作的第10部长篇,或许会反映一种直面大海、走向大海的人类精神。由于精神在思想、文化、意识和灵魂中,属于最高的“质”,是最高贵的“文心”。因此说,他的创作实际上是在向更新的领域拓展,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向更深的根柢探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