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遇春:明朝第一战神,14年未有败迹,突然身亡让朱元璋哭湿草木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7-01
原创2021-07-01 12:57·

《汉宫秋》第二折里有句霸气的文字:陡恁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然而在元末,朱元璋振臂一呼,手下名将却似井喷。如攻城拔寨的邵荣,沉着稳健的徐达,所向披靡的常遇春以及一往无前的李文忠等等。

可以说,将星云集、光芒万丈。

不过,在这群英雄人物中,真正堪称战神的或只有常遇春。为什么这样讲呢?让我们打开《明史纪事本末》,先看看朱元璋对他的评价。

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

一句话,冲锋陷阵,勇往直前莫如常将军。

在这里冒眛地说一句,大多人或将常遇春定格于此一一一其实,这又是一种误读,真实的常遇春除了攻城拔寨、百战百胜之外,还身具几分优雅。

更神奇的是,当年朱元璋对他一点都没瞧上眼,以致常遇春差点和那个风云时代失之交臂。

这又是为什么呢?

常遇春:明朝第一战神,14年未有败迹,突然身亡让朱元璋哭湿草木

常遇春影视剧照

关于常遇春,请允许我从一则故事讲起。

当年,朱元璋告别郭子兴,南下定远自谋出路,没多久,军中三人便鼎足而立。

他们分别是:邵荣、徐达、常遇春,当然,朱元璋最仰仗的还是邵荣。

遗憾的是,邵荣作战勇猛,但非常骄横,而且心生反骨。一日,突然联合参政赵继祖,图谋发动兵变未遂。

事情败露后,朱元璋很是懊恼,但念在邵荣是名老将,劳苦功高,所以打算宽恕他。

这时候,常遇春来到帐前,对朱元璋仗义执言。《明史》载:

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

意思是:为人之臣有了谋反的罪名,还有什么可以原谅的呢?我决不与其共生。

听了这话,朱元璋顿悟,于是对邵荣赐下毒酒,流着泪将其处死。

常遇春给朱元璋上了一课,等同告诉他什么叫忠诚与大义。从此后,朱元璋对常遇春更是另眼相看。

邵荣死后,徐达、常遇春深得朱元璋信任,随后东征西讨,仿佛两把利刃割裂长空,并有幸成为明朝殿堂级的人物。

常遇春:明朝第一战神,14年未有败迹,突然身亡让朱元璋哭湿草木

朱元璋影视剧照

继续常遇春——我们梳理一下他和朱元璋、徐达三人之间最初的关系。

一般而言,在部分民间文史中,常常把徐达、常遇春等说成是朱元璋儿时的玩伴。

甚尔在一些影视作品里把他奉作神明一一一当三人在玩叩拜游戏时,只有朱元璋才可以正襟危坐,而徐达、常遇春在朱元璋行大礼时则会天地昏黑、狂风四起。

其实,这只是民间的一个谣传,历史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事。

我们试想,即便朱元璋和徐达是同乡(安徽凤阳),可在他们相识的时候,徐达已22岁了,而且比朱元璋更早离开凤阳,提前从军。

至于常遇春和他们俩更是八杆子打不着。如果不是天下大乱、苦于无计出来讨口饭吃,也许三个人永远都不会相遇。

《明史.常遇春传》记载: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

意思是:常遇春,凤阳府怀远县人。此人相貌奇伟,天生神力。“猿臂善射”四个字将其刻化得入木三分。

大家都知道,猿属于灵长类动物,大部分时候生活在深山野岭和树梢之间,攀爬往往取决于手臂的力量,其灵活与柔韧让其它动物望尘莫及。

这即是说,常遇春除了天生神力之外,射箭还能像猿臂那般灵动一一一鄱阳湖水战一箭救下朱元璋就是有力的佐证。

常遇春:明朝第一战神,14年未有败迹,突然身亡让朱元璋哭湿草木

常遇春影视剧照

古人言:英雄不论出身,显然,这句话用在常遇春身上再合适不过。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苛政猛于虎,各路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

常遇春也不例外,自打怀远出来,就立马投到刘聚麾下。凭借自己的身手,很快成为他的心腹——占山为王,吃喝不愁还揣金带银。

时间一长,常遇春总感觉有什么不对,他发现这帮人干的无非是打家劫舍、鸡鸣狗盗之事,如此行径和元军并没有什么两样,使老百姓比当初还可怜。

于是,常遇春决定另谋出路,可那些年遍地烽烟,到底选哪一家呢?

一个人进入了他的视野,这个人就是朱元璋一一一在定远他听了李善长的建议,用有限的兵力拿下滁州,从此有了自己的第一块根据地。

朱元璋治军严谨,爱护百姓,不久手握近六万人马,成了长江以北红巾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滁州,朱元璋声名远播,期间,包括冯胜兄弟、李贞父子、定远孤儿沐英纷纷被他收留,红巾军队伍愈加壮大。

朱元璋浑然不觉,然而常遇春却时常乔装成老百姓近距离观察他,时间一长,朱元璋的举止和气度彻底征服了常遇春,常遇春断定:眼前这个人或可成大事。

常遇春:明朝第一战神,14年未有败迹,突然身亡让朱元璋哭湿草木

朱元璋画像

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明史》载:

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曰:起来,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

意思是:在投奔朱元璋的途中(和阳),常遇春困乏难当,在田地里倒头就睡。梦中一个披甲拥盾的人突然叫他:起来,起来,主君来了。

常遇春从田地里鱼跃而起,不曾想朱元璋刚好策马经过。常遇春来不及细想,一路狂奔,追到朱元璋面前,当即迎拜。

请记住这是1355年。常遇春铁定跟随朱元璋,誓死效命,并自请为前锋。

喜剧出现了,没想到朱元璋这样对他说:

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

意思是:你不过是因为饥饿来寻找食物的,我怎么能留下你呢?

接着补充:等到渡江之后,再来为我效力也不迟。

朱元璋一再婉拒,差点错过了这个不世出的战神。常遇春呢?抱定如一,矢志不改,即将用行动证明朱元璋分明看走了眼。

常遇春:明朝第一战神,14年未有败迹,突然身亡让朱元璋哭湿草木

朱元璋影视剧照

要想有所作为,部队必须南下,即朱元璋口中的渡江。

马鞍山一带的长江并不宽阔,对面就是采石矶,但这里却是南下的捷径。

此时,朱元璋之所以敢渡江,是因为手握廖永安、廖永忠兄弟以及俞通海。

自江淮兵乱后,三人率十九名有经验的舵手从巢湖来投,凭借与生俱来的水性和胆识创建了朱元璋的第一支水军,而这次渡江正是第一次大兵力投入。

朱元璋非常重视,于江边一字排开,利用风向朝采石矶发起冲锋。

在离对岸三丈远的地方,水军被守卫的元军逼停一一一他们的船停在江边,箭羽像满天飞洒的梨花。

水军欲攻不能,伤亡不小,船只在江面上陷入混乱。

朱元璋一筹莫展,这时,常遇春向他申请了一条小船,即将解决这个难题。《明史》载:

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批披靡。

这是一段动态描写:常遇春驾着小船来到朱元璋面前,得令后持着长戈怒划而去;

他利用手中长戈刺向元军士兵,元军士兵用长戈来挡,常遇春一把勾住,乘势跃向对方船只,只身杀入阵中,锐不可挡。

接下来,徐达、邓愈、廖永安等将领通过船桥一拥而上,采石矶杀声震天,此时的元军分明不是这批猛将的对手,采石矶应声而得。

常遇春用勇敢和机智完成了自己的处女秀,一出场就博得众人眼球。事后,常遇春拿着长戈伫在帐外,没想到朱元璋记其首功,并任命他为“总管府先锋”。

常遇春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一一一出场即先锋;与此同时,徐达成为他的顶头上司,日后他俩终将成为朱元璋最放心的那道双保险。

常遇春:明朝第一战神,14年未有败迹,突然身亡让朱元璋哭湿草木

常遇春、徐达同框剧照

常遇春名动采石矶,而采石矶注定会让他大放异彩。

上文笔者讲到,采石矶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一点,元朝的集庆守备海牙同样这么认为一一一采石矶向南便可攻取集庆(南京)。

所以海牙迅速组织大军反攻,由于朱元璋在这一带没有根基,采石矶得而复失。这就给他带来一个致命的难题,如何再次拿下这个战略要地呢?

不知道是不是鬼使神差,这一次朱元璋居然听了常遇春的建议一一一当然,身经百战的朱元璋料定他的计谋可行。

常遇春怎么布置的呢?

以廖永安兄弟作前锋,派小股水军偷袭对岸,但条件是只许败、不准胜,假意溃逃。

结果,海牙分散兵力,一路追踪。

朱元璋看准时机,突然命常遇春率部出击,常遇春以逸待劳,依然打头阵,挥舞长戈,与元军大战于水面,然后安排侧翼抵达对岸,放火烧掉了海牙的全部战船。

采石矶岸边火焰四起。此役,《明史》载:

大破之,蛮子海牙仅以身免,自是扼江之势遂衰。

意思是:常遇春大败元军,海牙得以逃脱,但驻守的长江这个天险将逐渐衰落。

各位亲爱的读者,常遇春正在改变你认知吗?

常遇春:明朝第一战神,14年未有败迹,突然身亡让朱元璋哭湿草木

常遇春画像

如果你不信,笔者带你一起去品尝下常遇春的诗情画意。当然,这种浓情画意仍旧充满着纵兵十万的豪情。

烽火连天的岁月,常遇春已成为朱元璋手中的神器,常遇春一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笔者在想,常遇春为什么若天降战神,一生纵横驰骋、没有败迹呢?

让我们试着说一说衢州之战,看能不能寻得一些端倪。

那一年,朱元璋命常遇春率兵攻打。来到城下,常遇春巡视四周,心生一计。

次日,常遇春屯兵北门,城内守军摇旗呐喊,不料,常遇春仅派小股部队佯攻,酣战之时,突然调头狂攻东门,以优势兵力很快破城。

这一仗,常遇春用最小伤亡“得甲士万人”,一次性帮朱元璋收揽了近万兵士。

战毕,常遇春心生狂放,诗意大发,即兴写下一首《龙游道中》:

策蹇龙游道,西风妒旅袍。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

各位读者,除了战场风云,一应豪迈之外,你是否品到了常遇春的自信、强大和怡然自得呢?

好一个常将军,点赞!

常遇春:明朝第一战神,14年未有败迹,突然身亡让朱元璋哭湿草木

衢州图片

常遇春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称呼“常十万”,民间赞誉他“天下奇男子”。

笔者一次次读常遇春,无时无刻不顶礼膜拜一一一让我们再次去领略“天下奇男子”如何一箭定乾坤的事。

朱元璋创业初期的苦战在集庆,最终却差点命丧鄱阳湖一一一这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大规模的水战,也是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巅峰对决。

1363年,朱元璋率水军20万与陈兵60万的陈友谅在鄱阳湖狭路相逢。双方你来我往,相互攻杀,一路鏖战。

本次战争历时36天,其中情节让人荡气回肠。实事求是讲,就水军而言陈友谅强于朱元璋,朱元璋之所以得胜除了陈友谅的气数之外全赖常遇春。《明史》载:

友谅骁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舟胶于浅,几殆。遇春射中定边,太祖舟得脱。

我们不妨一起回顾这惊魂时刻。

不日,两军再次对垒,朱元璋因船小一直处于劣势。但他想早日解决掉陈友谅,于是命徐达、常遇春这把双刃剑突袭他的大船。

按理,这是一道奇计,或可决定战争成败。不料,混战中,朱元璋的旗舰暴露了位置。于是,陈友谅麾下猛将张定边开足马力,直扑朱元璋。

朱元璋大惊失色,急忙掉头,往浅滩撤退。但小船被夹于船缝之中,前后不能动弹,陈友谅率队登船,朱元璋仰天长叹——要么引颈自刎、要么被张定边生擒。

谁也没想到,此时常遇春骤然杀回,站在船沿奋力弯弓,一箭落下张定边应声而倒,船上士兵顿时大乱。

常遇春改变了历史,用无畏的忠诚书写了救主的华章。

接下来,俞通海上前营救,朱元璋终于脱险。可当他向水面望去时,却看见常遇春持着长矛刺向了敌人的胸膛。

常遇春:明朝第一战神,14年未有败迹,突然身亡让朱元璋哭湿草木

朱元璋影视剧照

当初,常遇春攻城拔寨,身经百战,在一次次战斗中勇往直前,不仅鼓舞了部队的士气,同时感召着天地。

只是他性格刚烈,有两个不好的习惯:“杀降”和与士兵角斗。

自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平定吴地后,常遇春晋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

不久被授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一起率兵北伐。行前,朱元璋特嘱,《明史.常遇春传》载:

当百万众,摧锋陷阵,莫如副将军。不虑不能战,虑轻战耳。身为大将,顾好与小校角,甚非所望也。

意思是:面对百万之众,击溃敌人精锐部队,攻陷敌军的坚固阵地,无人能比副将军。我不担心你不能打胜仗,而是担心你轻敌。

你身为大将军,好与兵卒角斗,这尤其不是我所期望的。

朱元璋一席话既婉转又切中要害,可以说给足了常遇春面子,这也是他和徐达才够得到的殊荣。

常遇春怎么做的呢?“遇春拜谢”。

从此,常遇春改掉了杀降和角斗的坏习惯,甘任徐达的副将,与其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一一一不知道朱元璋哪来的魔力——唯一的解释,常遇春专为明朝、为朱元璋而生一一一就像他当初承诺的一样。

常遇春:明朝第一战神,14年未有败迹,突然身亡让朱元璋哭湿草木

朱元璋影视剧照

朱元璋从南下定远,到1368年在南京称帝,历时14年,用波澜壮阔的壮举推翻暴元,重新夺回了汉人江山。

然而,常遇春却没看到他登基的那一幕一一一两个月前,他和徐达领25万兵马北上。

攻大都、战胜王保保、进入陕西,招降军阀李思齐,一路狂胜。不料,洪武二年,元顺帝派丞相也速反攻大都(北京),守将孙兴祖难以抵挡,慌忙向徐达求援。

徐达派常遇春驰援大都,常遇春若神兵天降,用他的霸气击败元军,也速再不敢贪恋,只好北归。

不成想,这一次,常遇春和徐达竟成永别。

随后,常遇春再次往北一路挺进,常常兵不血刃,让元兵如惊弓之鸟。面对常遇春的生猛,朱元璋有两句话很能概括:

第一句: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

第二句:所向必克,智勇不在中山下。

可见,常遇春在他心中的地位。

常遇春:明朝第一战神,14年未有败迹,突然身亡让朱元璋哭湿草木

徐达影视剧照

后记:

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北伐得胜,之后班师回朝。可惜天不假年,病死柳河川,时年40岁。一代将星陨落,明朝第一战神离朱元璋而去。

恶噩传来,犹如晴天霹雳,让几有铁石心肠的朱元璋泪满衣襟。为祭奠常遇春,朱元璋挥泪写下一首诗:

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湿乾坤草木湿。

笔者坚信,彼时朱元璋伤心不已,眼泪一定打湿了地上的草木。

致常遇春一一一那个时代的英雄!

参考资料《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