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约言录之七表证与停饮的关系(2)身瞤动

 李明谦 2021-07-01

治验实例及有关论说:

  《建珠录》日:“主僧某,请诊日:贫道眼目有外障而不碍明,然看物不能久视,或勉强时,则无方圆大小,须臾即渐灭,最后则芒刺射目中,即疼不能忍,如是者凡三年矣。先生诊之,上气烦热,体肉惘动,作苓桂术甘汤及芎黄散使服之,数十日,其视稍真,不复有锥芒矣。”

  汤本按日:“此证为乱视而兼眼睛疲劳也。”

  又:“女,初患头疮,疗后,两目生翳,卒以失明,召先生求诊之。其证,上逆心烦,有时小便不利,作苓桂术甘汤,及芎黄散而杂进之,或时以紫丸攻之,翳障稍退,左眼复明。于时,其族或以为古方家多峻药,障翳虽退,恐有不测,大惧,乃谢罢。更召他医服缓补之剂,久复生翳,漠漠不能见,于是复来谒日:我向赖先生之庇,一目复明,然惑于人之间阻,遂复失明,今甚悔焉,幸再治之,则先生之惠也。请甚恳,先生因复诊之,仍使服前方数月,两目复明。”

  汤本按日:“头疮为外治事,不行内治,往往变眼疾,皮肤科医者,不可不三省之。”

  又:“有良山和尚者,年七十余,其耳聋者数年,尝闻先生之论,百疾生于一毒,深服其理,因来求诊治。心胸微烦,上气殊甚,作苓桂术甘汤及芎黄散使服之,数月未见其效,乃谢罢。居数日,复谒日:自谢先生后,颇能通听,意者惟之邪毒将尽也?先生诊之日:未也,试再服汤液,当不能复听,然后再能听者,可信其毒尽矣。因服前方,数月,果如先生言。”

  汤本按日:“东洞翁于前数证,均用芎黄散,然余信以黄解丸为优。”

  又:“女,患痿痹,诸治无效,先生诊之,体肉瞤动,上气殊甚,作苓桂术甘汤使饮之,须臾,坐尿二十四次,忽然起居如常。”

  《成绩录》日:“某氏妻,郁冒上逆,居恒善惊,闻足音跫然即惊悸怵惕,故不欲见人,常住处深闺,家人咸敷毡以步,使其不闻席音,摄养修治,无微不至,但不见寸效,荏苒在床已数年矣。于是请诊于先生,先生与苓桂术甘汤,积年之疾以之渐愈。”

  《生生堂治验》日:“一男子腰疼,小便时每下血合余,面色鲜明,立则昏眩。先生处以苓桂术甘汤,加五灵脂,而顿愈。”按:“五灵脂为驱瘀血药,此病当有桂枝茯苓丸与本方合用之机会甚明。”

  又:“一男子年三十,奔豚日发一次或二次,甚者牙关紧急人事不省,百治不效。先生诊之,脐下悸,按之疼,使服苓术枣甘加大黄汤,兼用反胃丸二十丸,每日一次,旬日愈。”

  汤本按日:“亦当用黄解丸兼用本方治此证。”

  《证治摘要》日:“苓桂枣甘汤,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腹疼冲胸者,有屡用屡验之效?”

  汤本按日:“余亦曾用本方以治此证。”

  《橘窗书影》日:“某人妹,年二十余,脐下有动悸,任脉拘急,(即右腹直肌挛急也)时时冲逆于心下,发则角弓反张,人事不省,四肢厥冷,呼吸如绝,数医疗而不验,余诊日:奔豚也,与茯苓枣甘汤,使服数旬,病减十之七八,但腹中尚拘急,或手足牵扯拘挛,因兼用当归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去饴糖加当归),数月全治。”

  《方舆鞔》日:“心下悸,慨属痰与饮,以此方(即茯苓甘草汤)加龙骨牡蛎绝妙。又此证又致不寐者,以酸枣仁汤及归脾汤不能治也,余用此方屡奏奇效。有一妇人,自心下至膈上,动悸颇甚,势如城廓憾摇,遂眩晕不能起,夜悸烦而目不合,如是数年屡易医而不愈,余最后诊视,谓病家日:群医之案不一,今我姑置其病因不顾,止投一种方,服之即使不愈,则可令能起。即与茯苓甘草汤,加龙骨牡蛎(梅花蛎),日渐有效,淹久之病半年痊愈,病人欣喜不胜,此非奇药异术,而能起沉疴痼疾者,以为读以上之方药也。”

  《杂病辨要》痘疮条日:“疹点稀朗红润而心下悸者,急当治其悸,否则小便不利,水气满于皮肤,而结病必迟,治悸宜茯苓甘草汤。”

  《医方口诀集》日:“予尝治平野庄一人,伤寒发热,口燥而渴,与水则吐,后用汤药亦吐,诸医束手,请治于予。诊脉,脉数,记得伤寒论中'中风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日水逆,五苓散主之’之言,遂以五苓散末白饮和服,一匕知,三匕己。”

  又:“消渴经年,且胸胁支满,而头晕,与五苓散加甘草,水煎使服之,不三剂,诸证悉退”。

  《成绩录》日:“一男子患消渴,日饮数斗,小便亦多,食倍于平日,先生与五苓散,服月余,奏全效。”

  《类聚方广义》日:“霍乱吐下之后,厥冷烦躁,渴饮不止,而水药共吐者,宜严禁汤水菜物,每欲饮水,则与五苓散,但一帖分二三次服为佳,不过三帖,呕吐烦渴必止,吐渴若止,则必厥复而热复,身体惰疼,仍用五苓散,则必絷絷汗出,诸证脱然而愈”。此五苓散与小半夏汤之分别。

  《成绩录》日:“一僧,年三十许,胸中烦闷,数日吐下黑血,诊之,脉沉微,腹满,小便难,手足浮肿,沉重不仁,大便日二三行,默默不欲饮食,食即停滞于胸问,入腹则气急,腹满殊甚,其他如所谓黄胖病者,先生与真武汤,百患悉治。”

  又:“一妇人腹疼,硬满挛急,时时发热,小便不利,手足微肿,微咳,目眩,已百余日,一医投大柴胡汤,诸证日甚,热亦益炽。先生诊之,与以真武汤,一二日热退,利止,经五六日,小便快利,而肿遂去,食亦渐进,腹已不疼,目亦不眩,但硬满挛急如故,兼以当归芍药散,诸证痊愈。”

  《古方便览》日:“一男子四十二岁,患下疳疮后,左半身不遂,手足颤抖欲掷地,日问发痫,十四五日必一发,食时,使人代哺之,仰卧蓐上已三年矣。余诊之,自少腹至心下硬满,心悸而拘挛,乃作此方及三黄丸与之,时时以备急丸攻之。服一月痫不发,又作七宝丸与之,每日一次,凡七次,而痊愈。”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日:“此方(真武汤),以内有水气为目的,而与其他附子剂不同,此因水饮,心下悸,身瞤动,振振欲僻地,或觉麻木不仁,手足牵引,或水肿,小便不利,其肿虚谑而无力,或腹以下有肿,而臂肩胸背赢瘦,其脉微细,或浮虚而大,心下痞满,而饮食无味者,或四肢沉重疼痛,下利者,用之有效。”

  《橘窗书影》日:“女,患疫,八九日,汗大漏,烦躁不得眠,脉虚数,四肢微冷,众医束手,予投以茯苓四逆汤,服一二日,汗出、烦闷去,厥去微温。”

  又:“女,四十许,经水漏下,一日下血块数个,精神昏愦,四肢厥冷,脉沉微,冷汗如流,众医束手,予以茯苓四逆,厥愈,精神复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