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卧虎论坛】从腊子口战役看“攻坚”/吉 明

 我的卧虎湾 2021-07-01
我国古代文献《管子》强调:“凡用兵者,攻坚则韧”。“攻坚”最早是军事术语,意指对坚固设防之敌进行强攻。后来,人们把它引入其他领域,意指对重大困难的克服,需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
在我国革命历史上,“攻坚”的经典战例很多,比如红军攻占天险腊子口。1935年9月16日,长征北上的红军陕甘宁支队来到甘肃迭部县的腊子口。这里两侧悬崖绝壁,中间河水湍急,河上的小桥是通过此地的必经之路。国民党三个团的兵力驻扎于此,企图阻止红军北上。红军第二师四团先以一个连队从正面强攻未果。在这种形势下,红军是撤退还是“攻坚”?无疑,选择撤退,暂时不会再有战士牺牲,但全军就可能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中遭受更大的损失。只有选择“攻坚”,不惜牺牲拿下腊子口,红军才能打开北上通道,胜利到达陕北。显然,这时选择“攻坚”,就是工农红军生存下去,并走向胜利的必然选择,具有伟大的军事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不难想象,“攻坚”是很难的事情。但古往今来,不论是行军打仗还是社会发展,总是少不了要“攻坚”。这是因为,在特定的形势任务下,不“攻坚”就意味着失败或者死亡,唯有“攻坚”才能闯出生路、走向胜利。纵观战史,在红军长征途中,不仅有攻占腊子口这样的“攻坚”,还经历了湘江战役、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那样的“攻坚”,有时间长短、难度大小之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攻坚”对策。即,“攻坚”需要什么。
“攻坚”需要气概,一种勇往直前、压倒一切的气概。攻坚面对的“硬骨头”,没有一点勇气和气势是断然不行的。在红四团攻占天险腊子口的战斗中,敌军占据的是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势,兵力上数倍于我。直观地看,红军与其决战,简直就是“以卵击石”,并无胜算。但是,红四团将士毫不退缩、迎难而上,最终赢得了胜利。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胜利战局,就是因为红军将士身上有一种敌军所没有的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压倒一切的英勇气概和崇高精神。
“攻坚”需要智慧,一种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智慧。攻坚需要勇气和气势,但仅有勇气和气势又是远远不够的。“攻坚”需要面对面、硬碰硬,也需要讲智慧、出奇兵。在攻占腊子口的战斗中,红四团将士强攻未果之后,就改变战术,采取正面佯攻、迂回敌后、突然袭击的办法,从而击溃了敌军,攻占了腊子口。从这个角度看,这场战斗的胜利又是军事智慧和指挥艺术的胜利。攻坚如同攻城拔寨,故可以强攻,更宜于智取,勇谋结合,方能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达到预想目标。
“攻坚”需要无私,一种集中统一、顾全大局的无私。腊子口战斗中,红四团将士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红军大部队的利益放在首位,以牺牲自己的无私精神,为大部队开辟了北上的生命通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攻坚又是一种与自我、自私、自利的斗争,考验着革命者的气度、格局和境界,冲不过一个“私”字,胜利无从谈起,攻坚不会成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起步开局。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就意味着迎难克艰、勇于攻坚。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深入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牢记初心使命,积极担当作为,带头振奋精神干事业;要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对大事铁画银钩,多为“办得成”找方法,不为“办不到”找借口,切实做到见事早、反应快、工作细、出手准,不断增强抓发展、解难题的本领能力;要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拼命干,锤炼一种强大的“攻坚”执行力,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啃下难啃的硬骨头、攻克新时代的“腊子口”,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走得更有成效
(作者吉明系河北省石家庄市委机关干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