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禄堂与郝为真

 慧然 2021-07-02

图片

              《近今北方健者传》“孙福全”

1912年夏,郝为真鉴于杨健侯的徒弟许禹生筹划在北京开办体育研究社传播太极拳,因郝、杨有亲戚关系,于是来北京拜访杨健侯。但是杨健侯对郝为真很冷淡。于是许禹生把郝为真介绍到四民武术社,因四民武术社社长邓云峰也练太极拳。后经四民武术社的人介绍,孙禄堂与郝为真见面,交谈中,相互投契,随后孙、郝二人搭手切磋,搭手瞬间郝为真几跌,幸靠于墙,故郝为真自叹弗如,遂作罢(《孙禄堂武学录》“孙禄堂先生大事记”)。这也是《拳意述真》陈微明记载的郝为真在与孙禄堂交流后感叹:“异哉!吾一语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的来源。所以当时孙禄堂并没有提出向郝为真学太极拳。

此后郝为真离开北京,去天津中华武士会,也没有获得用武之地,返回北京时病困潦倒在宣武门的小旅店。当时拉痢疾甚剧,此时已经没有钱请医生,对于60多岁的郝为真可谓潦倒异乡,危在旦夕。孙禄堂听说此事后,出于江湖道义,把郝为真接到家中请医诊治,期间也没有提出要学郝为真的太极拳。月余后,郝为真病愈,在这期间郝为真了解到孙禄堂正在研究武术的统一原理,感到对孙禄堂的搭救之恩无以为报,所以郝为真主动提出把他在太极拳上的心得提供给孙禄堂研究参考。孙禄堂本来就是好学的人,同时也是为了给郝为真潦倒在北京找回面子,所以对郝为真以师礼待之,有意在社会上高抬郝为真。

那么孙禄堂从郝为真那里得到些什么呢?

孙禄堂那时正在研究太极拳,郝为真提供的东西正是他想了解的。其中太极拳推手这种弱对抗的切磋形式虽非争胜及格斗制敌之技,但却是研求在这种弱对抗的相互接触中作用道理的一种有效方法。而这是孙禄堂那时设法要了解和掌握的东西,因为这种形式的武术适合文人练习,有利于通过文人传扬其文化理趣,借以让社会认可武术的文化价值和地位。

前面讲了孙禄堂对郝为真持弟子礼就是为了有意抬高郝为真给世人看。因为孙禄堂对杨家当年的一些做派有意见,主要是他们对待投奔他们而来的亲戚郝为真的态度。

其实当年孙禄堂的技击功夫远在郝为真之上,这个前面已经讲了,郝为真自己也承认。

对这段历史更引人关注的是孙禄堂为何没有把郝为真的太极拳传给自己的子女和弟子。包括陈微明讲,当年他提出要向孙禄堂学太极拳时,孙禄堂对陈微明讲:“太极拳容易,形意拳学好,其他不难。”尤其是孙禄堂在研究过郝为真的太极拳后,并没有传承郝为真的太极拳,而是用三年的时间创立了自己的太极拳。当1919年孙禄堂完成自己的《太极拳学》时,郝为真还在世。而且孙禄堂创立的孙氏太极拳在宗旨及理法上与郝为真的太极拳完全不同,在理论基础与技术结构和技法上与郝为真的太极拳也不同。这些都是事实,也是今人最该考究的。

所以,看待这段历史不能持著于孙禄堂持弟子礼这一表象,而应该着重于学术实质。

1929年元旦,孙禄堂为《江苏旬刊》写的文章中指出,统一国术应该以其形意拳为本。显然孙禄堂认为他的形意拳在国术中居于最核心的地位。

实际上孙禄堂创立的孙氏太极拳就是以他的形意拳为基础的。这并不是因为孙禄堂研修形意拳最久,而是孙禄堂通过研究各派后,从学理与道同符并使技击效能立于不败之地的角度对太极拳体系进行的重构。这个特点是今人在研修孙氏太极拳时不能忽视的要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