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华勇:孩子厌学叛逆,辍学不读书,等于孩子没出息吗?

 彭华勇家庭教育 2021-07-02

在我从事青春期教育问题咨询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当孩子只是出现厌学叛逆时,家长往往还没那么着急;但是,一旦当孩子辍学了,不去学校读书了,这个时候家长往往会非常着急焦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很多家长这个时候就会病急乱投医,比如找一些人上门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期望孩子做心理咨询;将小孩子打一顿,武力镇压;实在不行,和孩子谈条件,用物质诱惑吸引孩子去学校。这些方式都是无效的,家长越着急越容易走进误区。因为真正有效的人只有一条,就是家长沉下心来,下决心自我学习。

那么,为什么当孩子辍学不读书的时候,家长这么着急呢?因为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如果不读书了,那么未来他能干什么?未来肯定没出路,没出息,所以家长心中会非常焦虑。

那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家长真的抛开表面的现象,看教育的本质,往往就不会那么焦虑了。当家长没那么焦虑的时候,教育才容易回归到科学有效的方向。

第一点,学历与未来的收入、人生幸福并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虽然在顶尖学霸当中,往往会出现明显的优势,但是大部分普通大学生的收入未必就比没有读大学的高,甚至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很多时候,南宁的工资收入比白领的收入高。

因为大学生太多了,但是技术工人并不多,尤其是需要付出体力劳动、辛勤工作的技术工人,往往不多,因为现在能吃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所以他们的收入往往比较高。

所以家长的思维不要停留过去,过去读大学确实稀有,而现在大学已经烂大街,大学生遍地都是,而且现在很多大学里的大学生在学校里面并没有学到很多实用的,往往大学三四年就是吃喝玩乐,潇洒度过,等到走向社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学到什么东西。

第二点,孩子的内在动力,自立自强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辍学不读书了,说明孩子没有内在动力了,这个时候我们如果抓表象,就是一个劲的盯着孩子,期望孩子早点返回学校学习。

如果我们能够抓本质核心,我们就会重点帮助孩子恢复内在动力,让孩子未来走向社会能够自立自强。

如果孩子读书,靠老师、家长前拉后推,勉强推进了大学,那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样子培养出来的孩子进入大学往往是迷茫的,往往是混日子的。在我看来那还不如早一点让他走向社会,早一点跌打滚爬,早一点经历磕磕碰碰,这样子他反而早一点真正成长成熟。

所以我为什么强调,孩子读不读书,其实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根本不需要着急担心。因为家长越是着急担心孩子,孩子更加感觉读书是家长的事情,他更加不会有内在的动力,所以更加不会返回学校。

所以我们不应该以孩子返不返回学校,作为衡量孩子好转的标准,而应该以孩子是否恢复内在动力作为衡量的标准,我们应该朝着孩子未来走向社会,能够真正自立自强,为自己负责这样的教育目标而努力!

第三点,教育孩子,我们一定要先成人,再成才。所谓先成人就是先确保孩子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对自己负责,有内在动力,未来走向社会能够自立自强。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在引导孩子提升自己,有更高的学历,有更高的发展平台,有更高的目标和志向,有实现目标的更强能力。

孩子出现厌学,叛逆,辍学不读书,这个时候,伴随着,孩子往往没有内在动力了,也不懂得为自己负责,可能对父母往往也没有感恩心,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首先确保孩子先成人,而不应该一直踮起脚尖,抱有高期望,期望孩子成才。

所以,不读书并不代表未来没有出息,孩子没有内在动力,不懂得感恩才会代表未来真的没出息。

总而言之,孩子厌学叛逆,辍学不读书,家长一定要破除过去无效的思维,放下孩子一定要读书才好的执念,不再替孩子承担,不再替孩子着急,把属于孩子的事情还给孩子。真正抓住教育的核心本质,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让孩子未来独立自强,真正懂得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这才是家长真正重点要做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