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学家侯外庐的信条,那便是鲁迅先生所倡导的那个伟大的字—韧

 新用户16501297 2021-07-02

“大半生来,在我追求、研究的不平坦历程中,鞭策力是共产主义拯救中国的理想,但是具体实践中,也并非时时都靠宏大口号的支持。坦白说,相当多的时候,我的信条几乎只有一个字,那便是鲁迅先生所倡导的那个伟大的字———韧!”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侯外庐在其自传《韧的追求》之中所说的。

图片

侯外庐是著名历史学家,和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 吕振羽并称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 五老”。

在《韧的追求·自序》中,侯外庐写道:“我本不过平平一介书生,因为经历着伟大的时代,才确立自己终生不渝的理想和观点。远言之,我爱慕王船 山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概,仰慕马克思达到的科学高峰,近言之,自认最能理解鲁迅先生为民族前途, 交织着忧虑和信念的,深沉而激越的,锲而不舍的 '韧’的战斗。”

侯外庐以鲁迅倡导的“韧”的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晚年更将其自传命名为《韧的追求》,可见其受鲁迅的影响之深。

图片

侯外庐大力呼吁:“中国理应拿出十倍于红学研究的热情来研究鲁迅的,而实际上,可能还不及红学研究之半。”

侯外庐一直将鲁迅定位为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把鲁迅放置在中国思想史的传统中加以观照,“中国近代思想的终点和现代思想的起点,都体现在鲁迅思想中”。

侯外庐认为,鲁迅是反正统具有叛逆精神的异端,鲁迅“直接继承发展了章太炎思想的传统,更以章氏为桥梁,把诸子*异*端思想以至魏晋'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嵇康、鲍敬言思想,溶化于他的前期文学作品之中。”(侯外庐:《鲁迅与中国传统思想》)

图片

侯外庐对鲁迅的研究别具风格,关于“鲁迅”笔名的由来,许寿裳曾就此笔名产生的缘由当面询问过鲁迅,鲁迅的回答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侯外庐在《鲁迅其名索隐——鲁迅之名是否标志他的道路?》中这样解释“鲁迅”笔名的来源:“'鲁’为鲁迅母亲的姓氏,此无大疑,'迅’字据《尔雅》云:牝狼,其子獥,绝有力,迅。”

侯外庐不仅认为鲁迅是狼子,而且还认为鲁迅的“迅”字,就是封建社会的逆子贰臣之义。侯外庐的解释很多学者都不同意,认为是牵强附会,繁琐考证。侯外庐的一家之言,谈的是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侯外庐将阿Q的时代命名为“拆散时代”,用以概括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状况。侯外庐还提出“阿Q”的命名来自于英文词Question的首字母。因为阿Q代表的是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对时代提出的巨大问号。只是没有直接用“?”而已。(侯外庐:《阿Q的年代问题》)

图片

侯外庐,1922年分别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同时攻读法律和历史专业。1927年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并试译《资本论》。1930回国后,先后任哈尔滨法政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并从事《资本论》的翻译及中国社会史、思想史的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封建社会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及《中国思想通史》等。

李大钊是侯外庐的精神导师,受其影响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十年时间翻译《资本论》,1936年我国最早的《资本论》第一卷全译本出版。

图片

侯外庐进入历史领域研究时已经36岁了,却一发而不可收,两个星期写出一本《 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半年完成一部《 中国古典社会史论》,一年写一部《 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两年写一部《 近世思想学说史》。

侯外庐的历史学最大成就是《中国思想通史》,该书共5卷6册,260万字,1946年开始撰写,1962年完成,历时15年。《中国思想通史》是以侯外庐为核心的集体创作,所以形成了一个侯外庐学派。

《中国思想通史》影响力有多大呢? 复旦大学的葛兆光教授也不得不承认,“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就几乎笼罩了半个世纪”。就连葛兆光写的《中国思想史》也被有的学者认为,并没有摆脱侯外庐的影响。

图片

侯外庐推崇异端思想家,推崇鲁迅,信仰“韧”的精神。有人曾经问侯外庐,“反观你自己,你好像也在这个源流上,你是不是也是异端?鲁迅是异端,我觉得你也像是异端唉。”(《侯外庐先生的晚年思绪》)结果,侯外庐哭了,半天透不过气来。

侯外庐和鲁迅一样都是不合时宜的,正如有学者在概括侯外庐的学术时所说:“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他的学术思想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被人们视为不合时宜。20世纪30-40年代,苏俄、日本所谓新史学以及国内新理学、新心学、新国史诸派风行学界,他不合时宜;20世纪50—70年代,他的思想又受到'左派’理论家的排斥、甚至视为异端,依然是不合时宜;90年代至今,中国特色的后现代主义流行国中,'消解启蒙心态’的声音仿佛成了主流学术话语,他的思想同样是不合时宜……然而,正是这'不合时宜’,凸显了执著追求真理的学术研究的意义与价值。”(萧萐父、许苏民《“早期启蒙说”与中国现代化》)

侯外庐是一个马克思史学家,“五十多年来,我以信仰为生命,以信仰为家业,以信仰自励、自慰”,“心里始终亮着一盏明灯, 全凭自己对真理的信仰与追求,不顾一切地前行”。

图片

侯外庐的最大悲剧就是信仰的破产。何兆武在《回忆中国科学院历史所的老人》中说, “侯先生本来身体很好,我想他再工作十年也没有问题。1968年,有一次斗了他一整天,结果脑溢血,回去就瘫痪了”。

侯外庐为什么瘫痪呢?何兆武说得很明白,“侯先生是老马克思主义者、老革命,又是社会活动家、政协代表、历史所所长、国际知名学者,这么多桂冠,一下子破产了,突然变成反革命,让他出来扫厕所,既是一种惩罚,又是一种侮辱。”

“特别是他的信仰、他的理想。从年轻时候起,侯先生就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奋斗了一辈子,结果自己成为共产主义的敌人,这个打击对他太大了,是旁人无法想象的”。

信仰破产精神崩溃,侯外庐被彻底击垮了,一个终身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