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孟诜《食疗本草》,启蒙李时珍,被誉为食疗鼻祖

 传承中医养身 2021-07-02

孟诜(shen),公元621至713年,是我国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孟诜年轻时喜好方术,四十多岁时拜孙思邈为师。受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学术思想的影响,在食疗和养生等方面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值得庆幸的是,孟诜的史料记载非常详实。据记载,孟诜“以老辞官”,唐睿宗李旦送了孟诜各种养老的东西,并且将孟诜的《食疗本草》“传于世”,可谓是非常的精准。

孟诜生平尤其重视各类食药禁忌,提倡稳中求效,晚年因治愈唐睿宗李旦旧疾,睿宗以“孟氏岐黄、余泽百世”之意,赐孟诜中医膳食养生药号“孟余堂”,虽经数次断代,但仍由孟氏后人传承至今,已经入选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余堂的招牌方剂“三宝”和“回春五方”成为中医食治经典,至今仍在造福一方百姓

据资料来看,孟诜是中医历史上系统论述“药食同源”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个人,其他的古籍有一些相关论述,但都只言片言只字,或者并非以“食疗”为主题。

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药食同源”的医书,就是孟诜的《食疗本草》。

如果你看过残本的《食疗本草》,就会知道后世几乎所有的“本草”类中医古籍,其中或多或少的都有《食疗本草》的影子。其中就包括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吴仪洛的《本草从新》、兰茂的《滇南本草》等。

李时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共收入孟诜《食疗本草》中辑录和发明的的验方108个。其中“草部”17个;“菜部”18个;“果部”17个;“谷部”10个;“木部”8个;“禽部”6个;“鳞部”4个;“介部”4个;“兽部”25个。因这些验方在民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疗疾功能,从而在民间广为流传。从这个角度来看,孟诜是李时珍的老师。

甚至在日本汉方大家丹波康赖的《医心方》里,也能找到《食疗本草》的资料,可谓是“本草”之源。

可以说,如果没有孟诜的《食疗本草》,中医在后世的本草医疗发展轨迹,将会是另外一个面貌。所以孟诜的地位,在中医发展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纲领性的存在。

中医可追溯的历史有上千年,科普孟诜的目的,是在于希望大家在关注张仲景、孙思邈、华佗这种中医头部大咖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中医历史上还存在着像孟诜这样的默默无闻,但是又提纲挈领的人。而正是众多像孟诜这样的普通中医人,他们才是推动中医发展的动力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