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睑病 >> 第二节 眼睑炎症

 孙双印 2021-07-02

眼睑位于体表,易受微生物、风尘和化学物质的侵袭,发生炎症反应。眼睑各种腺体的开口多位于睑缘和睫毛的毛囊根部,易发生细菌感染。睑缘是皮肤和粘膜的交汇处,眼睑皮肤和睑结膜的病变常可引起睑缘的病变。由于眼睑皮肤菲薄,皮下组织疏松,炎症时眼睑充血、水肿等反应显著。

一、睑腺炎   

睑腺炎(hordeolum)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如果是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Zeis腺)或变态汗腺(Moll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以往称为麦粒肿。如果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病因】大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眼睑腺体而引起。
【临床表现】患处呈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典型表现。疼痛通常与水肿程度呈正比。①外睑腺炎的炎症反应主要位于睫毛根部的睑缘处,开始时红肿范围较弥散,触诊时可发现明显压痛的硬结;疼痛剧烈;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如果外睑腺炎临近外眦角时,疼痛特别明显,还可引起反应性球结膜水肿。②内睑腺炎被局限于睑板腺内,肿胀比较局限;疼痛明显;病变处有硬结,触之压痛;睑结膜面局限性充血、肿胀(图4-1)
睑腺炎发生2~3d后,可形成黄色脓点。外睑腺炎向皮肤方向发展,局部皮肤出现脓点,硬结软化,可自行破溃。内睑腺炎常于睑结膜面形成黄色脓点,向结膜囊内破溃,少数患者可向皮肤面破溃。睑腺炎破溃后炎症明显减轻,1~2d逐渐消退。多数在一周左右痊愈。亦可不经穿刺排脓,而自行吸收消退。
在儿童、老年人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体弱、抵抗力差的患者中,若致病菌毒性强烈,睑腺炎可在眼睑皮下组织扩散,发展为眼睑蜂窝织炎。此时整个眼睑红肿,可波及同侧面部。眼睑不能睁开,触之坚硬,压痛明显,球结膜反应性水肿剧烈,可暴露于睑裂之外,可伴有发热、寒颤、头痛等全身症状。如不及时处理,有时可能引起败血症或海绵窦血栓形成而危及生命。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眼睑的改变,容易做出诊断。很少需要进行细菌培养来确定致病细菌。
【治疗】
 ①早期睑腺炎应给予局部热敷,每次10~15min,每日3~4次,以便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促进炎症消退。每日滴用抗生素滴眼液4~6次,反复发作及伴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以便控制感染。
②当脓肿形成后,应切开排脓。外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皮肤面,切口与睑缘平行,使其与眼睑皮纹相一致,以尽量减少瘢痕。如果脓肿较大,应当放置引流条。内睑腺炎的切口常在睑结膜面,切口与睑缘垂直,以免过多伤及睑板腺管。
 ③当脓肿尚未形成时不宜切开,更不能挤压排脓,否则会使感染扩散,导致眼睑蜂窝织炎,甚至海绵窦脓毒血栓或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尽早全身使用足量的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并对脓液或血液进行细菌培养或药敏实验,以选择更敏感的抗生素。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眼眶与颅内扩散和败血症的症状,进行适当处理。

 二、睑板腺囊肿
睑板腺囊肿(chalazion)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以往称为霰粒肿。它有纤维结缔组织包囊,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及包括巨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在病理形态上类似结核结节,但不形成干酪样坏死。
【病因】
可能由于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而致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
【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可能与其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有关。一般发生于上睑,也可以上、下眼睑或双眼同时发生单个或多个,亦常见有反复发作者。病程进展缓慢。表现为眼睑皮下圆形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囊肿经仔细触摸才能发现。较大者可使皮肤隆起,但与皮肤无粘连。大的肿块可压迫眼球,产生散光而使视力下降。与肿块对应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的病灶。一般无疼痛,肿块也无明显压痛。一些患者开始时可有轻度炎症表现和触痛,但没有睑腺炎的急性炎症表现。小的囊肿可以自行吸收。但多数长期不变,或逐渐长大,质地变软。也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在睑结膜面形成肉芽肿或在皮下形成暗紫红色的肉芽组织。睑板腺囊肿如有继发感染,则形成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与内睑腺炎相同。
【诊断】
根据患者无明显疼痛、眼睑硬结,可以诊断。对于复发性或老年人的睑板腺囊肿,应将切除物进行病理检查,以除外睑板腺癌。当睑板腺囊肿继发感染时临床表现与内睑腺炎完全一样,鉴别要点是,在发生内睑腺炎以前存在无痛性包块为睑板腺囊肿继发感染。
【治疗】
①小而无症状的睑板腺囊肿无须治疗,待其自行吸收。
②大者可通过热敷,或向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促其吸收。
③如不能消退,应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切除。手术时用睑板腺囊肿夹子夹住翻转的眼睑,使囊肿位于夹子的环圈内,用尖刀切开囊肿,切口与睑缘垂直,用小锐匙将囊肿内容物刮除干净,剪除分离后的囊壁以防复发。

三、睑缘炎
睑缘炎(blepharitis)是指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主要分为鳞屑性、溃疡性和眦部睑缘炎三种:
(一) 鳞屑性睑缘炎(squamous blepharitis)由于睑缘的皮脂溢出所造成的慢性炎症。
【病因】
患部常可发现卵圆皮屑芽胞菌(pityrosporum ovale),它能将脂类物质分解为有刺激性的脂肪酸。此外,屈光不正、视疲劳、营养不良和长期使用劣质化妆品也可能为其诱因。
【临床表现】
睑缘充血、潮红,睫毛和睑缘表面附着上皮鳞屑,睑缘表面有点状皮脂溢出,皮脂集于睫毛根部,形成黄色蜡样分泌物,干燥后结痂。去除鳞屑和痂皮后,暴露出充血的睑缘,但无溃疡或脓点。睫毛容易脱落,但可再生。患者自觉眼痒、刺痛和烧灼感。如长期不愈,可使睑缘肥厚,后唇钝圆,使睑缘不能与眼球紧密接触,泪点肿胀外翻而导致泪溢(图4-2)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睑缘无溃疡的特点,可以诊断。
【治疗】
①去除诱因和避免刺激因素。如有屈光不正应予以矫正。如有全身性慢性病应同时进行治疗。此外应注意营养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烟酒刺激。
②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清洁睑缘,拭去鳞屑后涂抗生素眼膏,每日2~3次。痊愈后可每日一次,至少持续2周,以防复发。

(二)溃疡性睑缘炎(ulcerative blepharitis)睫毛毛囊及其附属腺体的慢性或亚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
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也可由鳞屑性睑缘炎感染后转变为溃疡性睑缘炎。屈光不正、视疲劳、营养不良和不良卫生习惯也可能是其诱因。
【临床表现】
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或全身慢性病的儿童。与鳞屑性睑缘炎一样,患者也有眼痒、刺痛和烧灼感等,但更为严重。睑缘有更多的皮脂,睫毛根部散布小脓疱,有痂皮覆盖,睫毛常被干痂粘结成束。去除痂皮后露出睫毛根端和浅小溃疡。睫毛毛囊因感染而被破坏,睫毛容易随痂皮脱落,且不能再生,形成秃睫。溃疡愈合后,瘢痕组织收缩,使睫毛生长方向改变,形成睫毛乱生,如倒向角膜,可引起角膜损伤。如患病较久,可引起慢性结膜炎和睫缘肥厚变形,睫缘外翻,泪小点肿胀或阻塞,导致泪溢。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睑缘有溃疡的特点,可以诊断。
【治疗】
溃疡性睑缘炎比较顽固难治,最好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应选用敏感药物进行积极治疗。
①应除去各种诱因,注意个人卫生。
②以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每日清洁睑缘,除去脓痂和已经松脱的睫毛,清除毛囊中的脓液。然后用涂有抗生素眼膏的棉签在睑缘按摩,每日4次。
③炎症完全消退后,应持续治疗至少2~3周,以防复发。

(三) 眦部睑缘炎(angular blepharitis)
【病因】多数因莫-阿(Morax-Axenfeld)双杆菌感染引起。也可能与维生素B2缺乏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多为双侧,主要发生于外眦部。患者自觉眼痒、异物感和烧灼感。外眦部睑缘及皮肤充血、肿胀,并有浸润糜烂。邻近结膜常伴有慢性炎症,表现为充血、肥厚、有粘性分泌物。严重者内眦部也可受累。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诊断。
【治疗】

①滴用0.25%~0.5%硫酸锌滴眼液,每日3~4次。此药可抑制莫-阿双杆菌所产生的酶。
②适当服用维生素B2或复合维生素B可能有所帮助。
③如有慢性结膜炎,应同时进行治疗。

四、病毒性睑皮炎
病毒性睑皮炎(viral palpebral dermatitis)比眼睑细菌性感染少见,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 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病因】
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的急性眼周皮肤疾病,常复发。病毒通常存在于人体内,当感冒、高热或身体抵抗力低下时,趋于活跃。因发热性疾病常可致病,所以又称热性疱疹性睑皮炎。大多数眼睑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为复发型,在上述诱因诱导下常在同一部位多次复发。
【临床表现】
病变可发生于上、下睑,以下睑多见,与三叉神经眶下支分布范围相符。初发时睑部皮肤出现丘疹,常成簇状出现,很快形成半透明水疱,周围有红晕。眼睑水肿。眼部有刺痛、烧灼感。水疱易破,渗出黄色粘稠液体。约1周后充血减退,肿胀减轻,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不留瘢痕,但可有轻度色素沉着。可以复发。如发生于睑缘处,有可能蔓延至角膜。在唇部和鼻前庭部,可出现同样的损害(图4-3)
【诊断】

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眼部表现,可以诊断。
【治疗】
①眼部保持清洁,防止继发感染。不能揉眼。
②结膜囊内滴0.1%无环鸟苷滴眼液,防止蔓延至角膜。
③皮损处涂敷3%无环鸟苷眼膏或0.5%疱疹净眼膏。

(二) 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病因】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或三叉神经第一支所致。
【临床表现】
发病前常有轻重不等的前驱症状,如全身不适、发热等。继而在病变区出现剧烈神经痛。数日后,患侧眼睑、前额皮肤和头皮潮红、肿胀,出现成簇透明小疱。疱疹的分布不越过睑和鼻的中心界限(图4-4)。小疱的基底有红晕,疱群之间的皮肤正常。数日后疱疹内液体混浊化脓,形成深溃疡,此时可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或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约2周后结痂脱落。因皮损深达真皮层,脱痂后留下永久性皮肤瘢痕。炎症消退后,皮肤感觉数月后才能恢复。可同时发生同侧眼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或虹膜炎,当鼻睫神经受累后,鼻翼出现疱疹时,这种可能性更大。
【诊断】

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眼部表现,可以诊断。
【治疗】
①应适当休息,提高身体抵抗力。必要时给予镇痛剂和镇静剂。
②疱疹未破时,局部无需用药。疱疹破溃无继发感染时,患处可涂敷3%无环鸟苷眼膏或0.5%疱疹净眼膏。如有继发感染,可加用抗生素眼液湿敷,每日2~3次。结膜囊内滴用0.1%无环鸟苷滴眼液,防止角膜受累。
③对重症患者须全身应用无环鸟苷、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

五、接触性睑皮炎
接触性睑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of lids)是眼睑皮肤对某种致敏原的过敏反应,也可以是头面部皮肤过敏反应的一部分。
【病因】
 以药物性皮炎最为典型。常见的致敏原为眼局部应用的抗生素、局部麻醉剂、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碘、汞等制剂。与眼睑接触的许多化学物质,如化妆品、染发剂、医用胶布、接触镜护理液和眼镜架等,也可能为致敏原。全身接触某些致敏物质或某种食物也可发生。有时接触致敏原一段时间后才发病,如长期滴用阿托品或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患者。
【临床表现】
患者自觉眼痒和烧灼感。急性者眼睑突发红肿,皮肤出现丘疹、水泡或脓泡,伴有微黄粘稠渗液。不久糜烂结痂、脱屑。有时睑结膜肥厚充血。亚急性者,症状发生较慢,但常迁延不愈。慢性者,可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转变而来,睑皮肤肥厚粗糙,表面有鳞屑脱落,呈苔藓状。
【诊断】
根据接触致敏原的病史,和眼睑皮肤湿疹的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但若要区别是过敏性还是刺激性皮炎,唯一准确的方法是进行斑贴试验。
【治疗】
①立即停止接触致敏原。如果患者同时应用多种药物,难于确认何种药物引起过敏时,可暂停所有药物。②急性期应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进行湿敷。结膜囊内滴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眼睑皮肤渗液停止后,可涂敷糖皮质激素眼膏,但不宜包扎。③全身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反应严重时可口服泼尼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