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书临帖入门方法

 天马行空_一画 2021-07-02
篆书临帖入门方法
篆书临帖入门方法

篆书是古代资源最丰富的书体,有从甲骨文到小篆这样绵长的发展脉络,又有先秦列国不同特色的文字。

“篆书有三要:一曰圆,二曰瘦,三曰参差。圆乃劲,瘦乃腴,参差乃整齐,三者失其一,奴书耳。” (王澍语)。临帖学习,写好篆书需要非常扎实的线条功力,和均衡布局的能力。

一、篆书入门,先识篆字。

篆书是一门古老的字体,不经过专门的学习,是不知道篆书的写法和字义的。临学篆书可先学许慎的《说文解字》共计9353字,均以小篆为字头,通临《说文解字》对于篆书、篆刻学习非常重要。大部分成名的篆刻家,都可以熟练写出《说文解字》任意一个篆字,这是硬功夫。

但因为《说文解字》基本是字典,临摹量较大。可先从部首的学习入手。篆书共540部首汉字。这一阶段,是掌握篆书的基本构字部件。后逐步扩展到能熟练绝大多数篆字,只要能想到,就可随手写出。

二,根据喜好,选好字帖。

小篆部分:1、《泰山》,掌握其对称、匀空、流丽、典雅特征,学会精准控制线条粗细。2、《琅琊》十三行,86字,也可以《峄山碑》替代,训练对称、排线等

大篆部分:1、《石鼓文》找原版来写,2、《毛公鼎》《散氏盘》 《盂鼎》《颂鼎》依照自己喜好选择

汉以后的篆书,算不上好的临本。因为这些临本或多或少已经有了极度工艺的倾向,或者说,古意渐渐消亡了。邓石如的篆书是清代最有名的篆书了。如果要学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篆书,这算是一种选择。

三、中锋用笔,练好线条

写篆书,可以像画画一样。宜从大字开始写,但一定要用中锋。

中锋运笔,就是要有运笔的基本功力。采用中锋运笔书写而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线条殷实,有力度。侧锋或犹豫不决,会使行笔拖沓,线条臃肿无神,变成一种机械的描绘。

中锋用笔要在中正平和的外形里,写出雍容磅礴之气,线条丰润秀逸,但不失刚毅沉着,酷似“铁线”。笔画纤细却力不纤弱,它那筋骨强健的线条有如银钩铁画,表现出铁线篆的艺术魅力,使之个性鲜明、独树一帜

篆书的主要线条形去,要反复练习,达到抬手就能写,而且能写出质感。需要重点练习的主要有:

一是横笔画和竖笔画。要点是逆入藏锋到首端,转成圆锋,行到末端转锋。

二是横弯笔画和直弯笔画。逆锋下笔,继而转锋行笔,顺锋渐慢行笔,至末端顺势收笔。

三是上弧笔画和下孤笔画。的书写要点与上面的横、竖笔法一样,注意的地方为:保持圆劲的态势;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行笔速度;两弧在中间衔接,不可留下痕迹,注意左右对称。先书写左边弧,后书写右边弧;书写右边时需要注意与左边对称;书写时需要一气呵成不可迟缓以免影响力道。

四是弯曲弧笔画搭接笔画。篆书弧线多,难度大,又需要一气呵成,因此转笔处要调整笔锋或者加入捻管技巧并且配合手腕的内转使笔锋能够顺利转过。搭接笔画是学小篆字体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要点为:前一笔的收笔处无需回锋,后一笔顺势插入,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隐藏

篆书临写还要特别注意细心观察原碑文字“横平竖直”之外的微妙变化,要通过这些变化,让临写的篆字“刚柔相济”,臻于完美。二是要有书写性,工细、点画形状又不丰富的线条,缺少了对笔墨意趣的体现,易“工艺化”,过于严谨而影响篆书的临学进步。

四、把握空间,布白匀称。

篆书长方纵势,上收下放;左右对称,字心中立,临帖时要求计白当黑,黑白互济,左右平衡取势, 深刻强化空间关系与用笔最基本的几个要素,为以后旁通其它书体夯实基本功。

五、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篆书特别强调神彩。虽然在临习的初级阶段,很难要求临习者写出神彩,但是一定要明确这一原则的指导。随着临摹者技法的娴熟、笔力的提高,就要加强对神采的体现,要让更多精神因素书融入临写之中,赋予线条更丰富的变化和精神内涵。根线条充满生命的活力,且有明确的审美追求,要体现出铁线篆独有的丰富的意蕴和超脱的精神。

很多学习篆书的人,要么涣散无力没有得到原碑的气息神采,要么拘于形似而板滞乏味。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原因就在于线条僵死。一味求“像”,而不能做到形神兼得。如铁线写好了,是非常美丽且耐人寻味的,犹如窈窕淑女,长裙曳地,自然飘动,缓缓前行。也如君子着装,宽舒长垂,雍容优雅,简约质朴,矜持端庄的精神内质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屈曲流美乃是篆书的首要审美特征。铁线篆的线条更为纯净温婉、秀美端庄,它本身就能包蕴着情感和修为。

六、稳定的环境,安定的心境。

篆书线条细,强调对称。因此临帖时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和情绪。人的心情超然、静若止水。如蔡邕《笔论》所说:“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蔡邕这段论述,并无故弄玄虚之处,这在经典一路风格的篆字书写中是必需的。屏气敛神,方能入境。

最后想提醒的是,篆书并不简单 ,看似简单,写好了难度很大。要同临学其他书体一样多读多写。因为读帖会让你对篆书经典法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更加熟悉法帖的精神气息以及造型规律、线条特征,对字帖有一个宏观的把握。避免被细节牵制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得其形,不见神彩。读与书交互进行,这样会“事半功倍”,更快地将篆字的造型规律及结构特点领悟透彻,使笔墨能够正确反映原刻石的外在形态及内在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