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世纪诗典》十周年纪念文集:周鸣:《读《新世纪诗典》,写不一样的诗》

 毋忘书 2021-07-03

图片

读《新世纪诗典》,写不一样的诗

周鸣

两年前的一个午后,在本地新华书店的书架上,我第一次看到伊沙编选的《新世纪诗典》(第一季),记得当时刚翻看了几页,就沉迷其中,内心似乎被触电了,在击节赞叹中爱不释手。是啊,一个早已年过不惑,在诗歌写作上开始陷入困境,所谓的业余诗人,看到这样一本选编角度新颖、目光敏锐、点评精妙,堪称现代汉语诗歌典范,如此高精尖的选本,怎不叫人喜出望外呢?

其实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反思和怀疑自己的诗歌创作。因为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已逐渐将我的写作带入了死胡同。“乡村题材”、“乡土诗人”、“从童年出发”、“故乡情怀”、“草木情结”,这些熟悉而固定的字眼,已把我紧紧地捆住了,仿佛我命中该写的就是这类作品,让我在有点沾沾自喜的同时,不知不觉在自己的额头贴上了撕之欲痛的心灵标签。这对于天性有限,又想在创作道路上走得更远的我来说,无疑是致命和痛苦的。当然,我并不是说"乡土题材"和"故乡情结"等有什么不好,而是读了《新诗典》后茅塞顿开,扩展了写诗的的视野和思路,更着重于现实和当下,让我在日常诗写中追寻鲜活的“事实的诗意”。正是受到《新诗典》启发,我的诗歌创作开始多点开花,尤其是能更加娴熟地运用口语这种先进的诗歌语言,远离了泛抒情写作,自觉有脱胎换骨之感。

感谢在我创作生涯的关键时期,有幸遇到了能校正自己写作方向的《新世纪诗典》,遇上了伊沙老师。在细读完《新诗典》(第一季)后不久,我就向伊沙的邮箱投稿了,数次不中,我怀着屡败屡投的心态继续投寄,终于在今年7月10日那天上午,收到了大诗人伊沙的回复,他选中了拙作《草之仇》,当时看到好消息后的兴奋和激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使我更坚定了坚持现代诗创作的信心。

在浸泡于《新诗典》的这些日子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伊沙本人的诗观、立场、品格及其选诗的视野、胸怀、远见,极大地激发了许多在场和不在场的诗人们对现代汉诗写作的痴迷、依恋和怀想,以及各种与当下诗坛平庸现状的格格不入和针锋相对,必将成为推动汉诗更快更好更健康发展的巨大动力,我坚信在很长时间内,《新诗典》都会是被人津津乐道的一段诗歌史上不朽的佳话。

                                          2014年11月10日初稿

                                          2021年3月22日修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