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人物】冬日之日——赵衰

 南有鱼123 2021-07-03
 春秋人物系列

冬日之日——赵衰
基本信息

人物信息

出生:不详

去世:前622年(鲁文公五年)

别称:赵成子、成子、原季、孟子余

姓氏:嬴姓,赵氏

名字:名衰,字子余

谥号:成

国属:晋国

地位:士—大夫—卿(新下军将-上军佐-中军佐)

采邑:原、屏、楼

成就:晋文公五贤士之一,辅佐晋文公称霸

—----------—


注释

[1]晋文公在即位之前,因骊姬之乱,于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被迫出奔他国而寻求政治避难,历经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但是,由于他身边始终有一批忠实而颇具才能的追随者,在此基础上,最终得以归国即位、称霸诸侯。晋文公追随者包括狐偃、狐毛、赵衰、胥臣、贾陀、魏犨、先轸、颠颉、介之推、舟之桥等。其中,晋文公“五贤士”尤其受到推崇,赵衰即为其中之一。

[2]晋文公即位后,对赵衰多有恩重。晋文公四年(前633年),赐赵衰原邑;晋文公八年(前629年),赵衰任新上军将;晋文公九年(前628年),赵衰任上军佐,在六卿中排列第四。晋文公去世后,其子晋襄公即位。晋襄公元年(前627年),赵衰升任中军佐,在六卿中排列第二。

亲族成员

妻子:叔隗(来自赤狄·廧咎如)

妻子:赵姬(晋文公之女)

儿子:赵盾(叔隗所生,前601年去世

儿子:赵同(即原同,赵姬所生,前583年被杀)

儿子:赵括(即屏括,赵姬所生,前583年被杀)

儿子:赵婴(即赵婴齐/楼婴/楼婴齐,赵姬所生)

孙子:赵朔(赵盾之子)

曾孙:赵武(赵朔之子,赵庄姬所生)

—----------—


注释

[1]据《史记·赵世家》,赵衰出自嬴姓赵氏,是造父的后代。是叔带“去周如晋”后赵氏在晋国的第五代。其世系为:……中衍(商朝,帝大戊御)……蜚廉(亦作飞廉)----恶来(事商纣王,为周所杀,其后为秦)----季胜(恶来之弟,其后为赵)----孟增(幸于周成王)----衡父----造父(幸于周穆王,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奄父(周宣王时,担任戎御)----叔带(周幽王时,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赵夙(事晋献公)----赵衰

[2]晋献公时有耿邑大夫赵夙,赵夙应为当时的赵氏宗长。赵夙与赵衰的关系,或为兄弟(《国语·晋语》),或为父子(《世本》),或为祖孙(《史记·赵世家》),诸典籍说法不一。

[3]655年,赵衰随重耳流亡到白狄。后白狄伐廧咎如(赤狄的一支),获二女,即叔隗、季隗。重耳妻季隗,生二子。赵衰妻叔隗,生赵盾。前644年,晋惠公派寺人披(履鞮)杀重耳,重耳等人离开白狄。

[4]前636年,秦国帅军护送重耳回晋国,杀晋怀公,即位。重耳即位后,将女儿(即赵姬)嫁与赵衰,生赵同、赵括、赵婴(即赵婴齐)。据白国红考证,赵姬应为季隗所生。

[5]赵衰去世后,赵盾继任卿位,而赵同、赵括、赵婴分别为原邑大夫、屏邑大夫、楼邑大夫。

人物经历


追随公子重耳流亡

(前656年一前636年)

周幽王末年,叔带(嬴姓赵氏之祖)离开周朝,来到晋国,事晋文侯为大夫。几代之后,赵氏传至赵夙,此时已是曲沃代翼,故赵夙事晋献公。晋献公有子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公子奚齐、公子卓等。赵衰成人,为侍奉晋献公还是侍奉几位公子进行占卜,根据占卜的吉凶,最终选择了公子重耳。

《史记·赵世家》:赵衰卜事晋献公及诸公子,莫吉;卜事公子重耳,吉。即事重耳。

晋献公欲去申生太子之位,立骊姬所生之子奚齐。晋献公十一年(前666年),晋献公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邑,夷吾居屈邑,群公子居边邑,唯骊姬之子及其娣之子(卓子)居住在晋国都城。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骊姬嬖,欲立其子……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

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晋献公与骊姬迫使申生自缢。重耳逃往蒲邑,夷吾逃往屈邑。晋献公又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流亡。

《左传·僖公五年》: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雠也。”逾垣而走。披斩其袪,遂出奔翟。

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赵衰、狐偃、狐毛、介之推等人随从重耳逃亡到白狄(重耳的外公狐突为狄人)。狄人讨伐廧咎如,得二女,即叔隗、季隗。重耳妻季隗,生伯儵、叔刘。赵衰妻叔隗,生赵盾。赵盾等人随重耳居狄十二年。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前651年九月,晋献公去世,荀息立奚齐。里克、㔻郑欲纳公子重耳,所以发动申生、重耳、夷吾的党羽作乱。十月,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卓子。十一月,里克又杀卓子,荀息自杀。夷吾重赂秦以求入,秦国、齐国、周王室派兵护送夷吾回国即位。

一《左传·僖公九年》:九月,晋献公卒,里克、㔻郑欲纳文公,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乱。

晋惠公六年(前645年),晋惠公被秦国俘获并带回秦国。回国之后,晋惠公因害怕诸侯拥立重耳,而派人到狄杀死重耳。

一《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

惠公七年(前644年),晋惠公派寺人披(履鞮)谋杀重耳,重耳知道后,与赵衰等人商量,欲动身前往大国。此时齐桓公为诸侯霸主,而管仲、隰朋等贤大夫已经去世,正要寻找贤能之人来辅佐,故重耳等人离开白狄,前往齐国。

一《史记·晋世家》: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原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在前往齐国的过程中,重耳等人经过卫国,卫文公不加礼遇。辞行后经过五鹿,饥饿之时,向民众乞食,民众与之土。重耳非常生气,赵衰劝慰说:“土者,象征拥有封土,请君拜受之。”赵衰的这番话,不仅消解了重耳的愤懑,还把“野人献土“这种近似侮辱的行为,巧妙地视作”献土称臣“的善举。(注:《左传》中劝说者为狐偃。)

一《史记·晋世家》: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重耳怒。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

一《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到达齐国后,齐桓公以厚礼待之,并以宗室之女嫁与重耳,赐马二十乘,重耳为此感到满足,在齐国过了五年的安逸生活。前639年,齐桓公去世,齐国内乱,而后齐孝公即位,诸侯多次伐齐,齐国内忧外患。重耳留恋齐女,不愿再行奔波。齐女与赵衰等人谋划,用计灌醉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注:《左传》中与谋者为狐偃。)

一《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一《史记·晋世家》: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重耳等人离开齐国之后,经过曹国、郑国,又到达楚国。楚成王将以诸侯之礼待之,重耳辞谢。赵衰说:“您逃亡在外已达十余年,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是大国楚国坚持厚待您,您千万不能辞让,这是上天要让您兴起呢。”重耳接受,楚成王设宴享之。(注:《晋语》中劝说者为狐偃)。

一《史记·晋世家》: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適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居楚数月……厚送重耳。

楚国令尹子玉欲杀重耳,楚成王认为重耳贤而有礼,跟随之人肃而宽,皆为国器,天将兴之,不可杀。前638年,晋惠公病重,其子太子圉从秦国逃回晋国,秦穆公怨恨圉从秦逃归,听说重耳在楚,使人召之。楚成王厚送重耳。

一《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楚,楚子飨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乃送诸秦。

到达秦国后,秦穆公嫁女与重耳,陪嫁之人有晋怀公之妻怀嬴,重耳本不愿接受,经胥臣、狐偃等人劝说,重耳接受。

一《史记·秦本纪》:二十二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子圉乃亡归晋。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而妻以故子圉妻。重耳初谢,后乃受。缪公益礼厚遇之。

有一次,秦穆公以国君之礼设宴招待重耳,并借宴请的机会对重耳进行试探。重耳叫狐偃作宾相而随从赴宴。狐偃以“吾不如衰之文也”为由推荐赵衰。赵衰以重耳的宾相身份而出席宴会。

一《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

在第二天举行的宴会上,到了赋诗环节,秦穆公赋《采菽》,赵衰让重耳下堂拜谢。秦穆公也下堂辞谢。赵衰说:“国君用天子接待诸侯的待遇来接待重耳,重耳怎敢有苟安的想法,又怎敢不下堂拜谢呢?”

《国语·晋语》:明日宴,秦伯赋《采菽》,子余使公子降拜。秦伯降辞。

拜谢完毕后又登堂,赵衰让公子重耳赋《黍苗》。赵衰说:“重耳仰望国君,就像久旱的黍苗仰望上天下雨一样。如果承蒙国君庇护滋润,使他能成长为嘉谷,奉献给宗庙,那是依靠国君的力量啊。国君如果能发扬光大先君襄公的荣耀,东渡黄河,整顿军队使周王室再度强大起来,这是重耳所盼望的。重耳如果能得到国君的这些恩惠而归祀宗庙,成为晋国百姓的君主,得到封国,那他一定是会相从的。国君如果能放心大胆地任用重耳,四方的诸侯,谁还敢不小心翼翼地听从您的命令呢?”秦穆公叹息道:“这个人将会获得这些,哪里是单靠我呢!”

一《国语·晋语》:子余使公子赋《黍苗》。子余曰:“重耳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阴雨也…重耳若获集德而归载,使主晋民,成封国,其何实不从。君若恣志以用重耳,四方诸侯,其谁不惕惕以从命!”秦伯叹曰:“是子将有焉,岂专在寡人乎!”

秦穆公赋《鸠飞》,重耳赋《沔水》。秦穆公赋《六月》,赵衰让公子重耳下堂拜谢。秦穆公也下堂辞谢。赵衰说:“国君把辅助周天子、匡正诸侯国的使命交付给重耳,重耳怎敢有怠惰之心,怎敢不遵从有德者的命令呢?”

一《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一《国语·晋语》:秦伯赋《鸠飞》,公子赋《河水》。秦伯赋《六月》子余使公子降拜。秦伯降辞。子余曰:“君称所以佐天子匡王国者以命重耳,重耳敢有惰心,敢不从德?”

赵衰以“文以忠贞”而闻于世。在此次宴会上,充分展现了赵衰熟谙诗礼、文采斐然的才情,以及智通达变、娴于辞令的外交才能。

一《国语·晋语》:赵衰其先君之戎御,赵夙之弟也,而文以忠贞。

一《国语·晋语》:成子之文,宣子之忠。

前637年九月,晋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返国。于是秦穆公派兵护送与重耳归晋。

一《史记·晋世家》: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

前636年春,秦军护送重耳等人渡过黄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辛丑,狐偃与秦、晋大夫在盟于郇。壬寅,重耳进入晋军。丙午,重耳进入曲沃。丁未,重耳在晋武公之庙即位,晋怀公逃高梁。戊申,重耳派人杀死晋怀公。己丑傍晚,吕甥、郤芮等人意图放火烧死重耳,被勃鞮告密,吕甥、郤芮逃到黄河边,被秦穆公诱杀。

一《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

晋文公在外逃亡共十九年,赵衰、狐偃居首功。

一《国语·晋语》:晋公子亡,长幼矣,而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陀。

一《史记·赵世家》:文公所以反国及霸,多赵衰计策。

一《左传·文公八年》:先克曰:“狐、赵之勋,不可废也。”


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

(前635年--前628年)

晋文公在即位之初,即致力于晋国的振兴事业,选贤与能,励精图治。晋文公在位期间,晋国国力大增。

一《国语·晋语》:元年春,……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

前635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被其弟王子带驱逐,出居于郑,向各诸侯国告难求援。晋文公二年(前635年)春,秦穆公率先响应,陈兵黄河,准备勤王。此时,赵衰向晋文建议:"要想成为霸主,不如护送周王回京、尊敬周王。周、晋同姓,晋国不抢先护送周王回京,而落在秦国后边,就无法在天下发号施令。今天尊敬周王是晋称霸的资本。"晋文公采用赵衰、狐偃的建议,抢在秦国之前派兵勤王,诛杀王子带,护送周襄王至成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秋,颓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王出適郑,处于氾。大叔以隗氏居于温。

《史记·晋世家》:赵衰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后秦入之,毋以令于天下。方今尊王,晋之资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

周襄王为嘉奖晋文公,将“南阳”之地——阳樊、温、原(今河南省济源西北)、欑茅之田赏赐晋国,晋国版图也因此扩至太行山以南。不久,阳樊、温、原之地相继叛晋,同年冬,又相继被镇压。之后,晋文公赐赵衰原邑,为原大夫。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围原…退一舍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

晋文公四年(前633年),晋文公在被庐阅兵,始作三军、设六卿。晋文公赵衰向征询三军将佐的人选,且欲使赵衰出任中军将,赵衰辞让,推荐郤縠;晋文公又欲赵衰位卿,赵衰又辞,并推荐了栾枝、先轸、胥臣。

一《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

一《国语·晋语》: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郤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縠。”公从之。公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佐,臣弗若也。”乃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公使原季为卿,辞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使狐偃为卿,辞曰:“毛之智,贤于臣,其齿又长。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乃使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晋败楚于城濮,诸侯盟于践土,周襄王命晋文公为“侯伯”,晋国称霸诸侯。

《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

晋文公六年(前631年),晋作三行。晋文公八年(前629年),上军将狐毛去世,晋文公欲使赵衰代之。但依据顺序,代之者应为先且居,且箕郑、胥婴、先都犹在,故赵衰辞让。为此,晋文公特意在清原举行阅兵,废除三行,并设立新上军、新下军,以赵衰为新下军将,赵衰终于得以位列卿位。晋文公九年(前628年),狐偃死,赵衰为上军佐,列于晋国六位正卿之中。

一《左传·僖公三十年》:秋,晋蒐于清原,作五军御狄。赵衰为卿。

一《国语·晋语》:狐毛卒,使赵衰代之,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且臣之伦,箕郑、胥婴、先都在。”乃使先且居将上军。公曰:“赵衰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让,是废德也。”以赵衰之故,蒐于清原,作五军。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子犯卒,蒲城伯请佐,公曰:“夫赵衰三让不失义。让,推贤也。义,广德也。德广贤至,又何患矣。请令衰也从子。”乃使赵衰佐新上军。


襄助晋襄公时期

(前627年--前622年)

前628年冬,晋文公卒。晋襄公元年(前627年),秦国趁晋国新丧,派军伐郑、灭滑。同年四月,晋败秦师于殽(今河南省陕县东),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秦国大将被俘。

一《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前625年春,秦穆公为雪殽之战之耻,派孟明视伐晋。二月,晋襄公亲帅三军以御秦,赵衰以中军佐的身份出战(前627年,晋狄箕之战时,中军将先轸战死,先且居继任中军,赵衰为中军佐)。二月甲午,秦晋战于彭衙(今陕西省澄城县西北),秦军大败,晋人谓秦“拜赐之师”。

一《左传·文公二年》:二年春,秦孟明视帅师伐晋,以报殽之役。二月晋侯御之。先且居将中军,赵衰佐之。

同年冬,晋国中军将先且居与宋、陈、郑伐秦,克汪、取彭衙,秦军再次大败。

一《左传·文公二年》:冬,晋先且居、宋公子成、陈辕选、郑公子归生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以报彭衙之役。

秦晋战于殽山、彭衙等,孟明视为将,秦军皆大败,秦人不满,但秦穆公仍然重用孟明视。孟明视增修国政,重施于民,败晋之心炽热。赵衰听闻后,言于诸大夫:“秦师又至,将必辟之”。前624年,秦穆公秦帅大军,以孟明视为将,再次伐晋。秦军渡过黄河后,下令焚毁船只,发誓与晋死战。秦军取晋王官之邑,继而逼迫晋都。晋国守城不出,拒不迎战。秦军求战不成,转至茅津渡河,到达殽山,收尸发丧,大哭三日而还。从此,终春秋之世,秦国不得志于中原。

一《左传·文公二年》:秦伯犹用孟明。孟明增修国政,重施于民。赵成子言于诸大夫曰:“秦师又至,将必辟之,惧而增德,不可当也。……孟明念之矣。念德不怠,其可敌乎。”

一《史记·秦本纪》:三十六年,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以报肴之役。晋人皆城守不敢出。于是缪公乃自茅津渡河,封肴中尸,为发丧,哭之三日。

晋襄公六年(前622年),赵衰去世,谥号为成。

《左传·文公五年》:冬…晋赵成子、栾贞子、霍伯、臼季皆卒。

人物评价

春秋·狐射姑贾季

一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左传·文公七年》)(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清·顾栋高

一余观晋狐偃、赵衰、胥臣三人,出万死不顾一生,从公子于外十九年,幸得返国,即使其才庸下,亦当居首功,况三人皆天下才。而当作中军谋元帅之时,赵衰荐郤榖,又让栾枝、先轸。狐偃让于狐毛而己佐之。犹曰此其同列兄弟也,逮狐毛死,先轸子且居为上军将,而狐偃佐之,先轸死,子且居嗣为中军将而赵衰佐之,胥臣亦举郤缺。而终三人之世,未尝将中军。夫狐、赵于先且居为丈人行,而先轸未尝有从亡之功,乃父子并将中军、上军两世,而狐、赵为之佐,先氏俨然列其上而不疑,狐、赵泰然处其下而不忌,相与出奇效策,戮力同心。此其文公之德有以致之,殆亦气运使然,天生此三人以昌晋之伯也。(《春秋大事表》卷 49《晋狐偃赵衰胥臣论》)


参考文献

[1]《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2]《史记》,中华书局

[3]《国语》,上海古籍

[4]《春秋大事表》顾栋高,中华书局

[5]《春秋晋国赵氏研究》白国红,中华书局

[6]《清华简七·子犯子余》,中西书局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