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静养中修炼

 梦蝶之梦 2021-07-03

这些天,事甚繁琐,心甚烦乱,心外的世界喧嚣难静。甚至感觉常喝的茶不再是先前的味道,枝头开了的花也引不起我的惊喜,何以如此?那是心变了,被诱惑了,安放不住心了。禅宗所谓定慧之说,是说心唯有定下来,才会有智慧。易学中的阴阳哲理在于平衡。这些都较好地解释我这段时间的现状。

我必须静下来,定下来,慢下来,细致起来,才能与烦躁、浮躁、急躁相抗衡,才能做到真正的阴阳平衡。心静之时,身心的能量向内并且下沉,力量向内,自然界的能量向我而来,进入身体,这样就能生长智慧。心躁之时,心被外界牵引,身心的能量向外上浮,力量向外,自身的能量就外放到外界的自然中。此时外界为主,我为客,因而不自在。易学的本质是阴阳,阴阳不平衡就要易变,以期达到平衡。犹如一棵树,地下之根为阴,地上干枝为阳,根深才能干高叶茂,这就是阴阳平衡。

心为什么紊乱?是外在的环境因素导致的。这外界的因素又无比复杂,有名利诱惑,有烦乱的工作,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有太多的应酬等。纷乱繁杂的外在环境,才是导致心紊乱的根源。那么就应把心收回,安放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当然,安静的环境未必能使心彻底静下来。此时,我们可以把事做细做慢,让舌根知味、鼻根知香、耳根知音,于是心灵内视,我成了主宰,而不是被外界牵引。要知道,心愈深则愈细,心愈细则愈静。

当我们的心静下来,并向内心深处生长,直至根深叶茂时,犹如参天大树不再惧怕狂风暴雨。于是,人世间的处处纷乱喧嚣之所,皆可成为悠静之室。易学的伟大之处在于来自生活与自然的智慧,人人皆可参透,又不要求人人一致。

我常读易学类书籍,我始终坚持从阴阳相对的角度看问题,那是易经所给的思维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