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世界,事物皆有两面性,即所谓“阴阳”。 时下“阴”盛“阳”衰,平衡失调。 很多人在思考“平衡”。 譬如会打响指的灭霸,为了“平衡”而死磕复联。 成功后,灭霸并未得意忘形,而是独坐草屋旁,只身看夕阳。 禅意融融,很多人已参透了东方哲学的“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所以,只身看夕阳。 而更多人,却终日惶惶——奔跑在失智的道路上,似被一种无法阻挡的力量所左右。 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巨婴效应。个中缘由,自己品味,不展开讨论。 然而即便知晓了这些,对大多数人来讲也并没啥卵用。反倒可能成了愤世嫉俗的借口。 而对于实修者,“明理”之后,则必须“践行”。 “时时观照”是践行,“无所住而生其心”也是践行。 “三千功满,八百行圆”更是践行——积功累德,才有提升的机会。 都是自己的事。 身边经历着的每一件大事小情,正如发下来的考卷——如何应对?作何选择?有无贪欲?是否亏心?可曾勇猛?……答卷时,考的全是智慧。 在智慧的考卷上,每答一题,都有或正或负的得分。交白卷,或乱写一气,也还是自己的事。 智慧是修行的成果——即便死后,也能带着去转世投胎,是唯一货真价实的“不动产”。 所以,由一言一行汇聚起来的整个人生,正是一次不走也得走的“践行”——哪怕看在“不动产”的份上。 广义上,每人都在修行,区别只在知与不知。 小说《绿精灵》在封面上写着——你侬我侬,娑婆追梦三十载;出世入世,凡尘问道五百年。 打坐持咒、吃斋念佛、禅狂密颠,为出世,为阴;扶老携幼、买菜做饭、上班上学,为入世,为阳。 如今出世越来越难——我们不属于圣贤辈出的时代,庙子里又丝毫不逊于尘世间的热闹,山上也都成了景点。 那便入世,修在红尘也很好——眼下就这么个时空点。 庄子说——道在屎溺。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二者手心手背、相辅相成,并不对立。 阴阳、正邪、得失、对错……本质上“色空不二”,一切全在“清明本心”。 这时要敲黑板了——“色空不二”?阿猫阿狗佛油子都会讲的,即便再来个“清明本心”,也不过是灌饼里再加个蛋。一碗鸡汤先干为敬? 想想人家观自在菩萨,人家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照见五蕴皆空”,才有后面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行深!行深!行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行不够深,讲再多漂亮话,色依然是色,空依然是空,二依然是二。就只配吃灌饼。阴阳、正邪、得失、对错……胡里八涂乱成一锅粥。 “行深”,是一种“得智慧”的状态,包括但不限于“甚深禅定”的状态。其前提正是——参透了“阴阳”、兑现了“践行”。 玄奘足够牛,“行深”二字译出了神来之笔。顶礼! 红尘中,保任“清明本心”的同时,还需在大事小情中勇于担当,不被阴翳遮眼,不向阴魔低头,更不可于冷水中被煮——这全是“践行”的范畴。 翻来覆去,大道真的至简,然而又特么真的很难。它总是在变化中做选择,于细微处见阴阳。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末法时代,各种纷乱乖张此起彼伏。别灰心,人间正道是沧桑。 2018是个节点,风起云涌之际,各路神仙招摇过境,正是“炼心”好时机。 红尘中多读书、多读史。否则遑论“独立之精神”,更遑论“炼心”。 外面再乱,因果铁律不会乱。外面再乱,心不能乱。 入世其实很活泼,很灵动。就像那首歌—— 投入地笑一次,忘了自己。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 伸出你的手,别有顾虑。敞开你的心,别再犹豫。 投入蓝天,你就是白云。投入白云,你就是细雨。 在共同的目光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绿精灵》的尾声——老彭与波旬在离岛那些上天入地的对战场景,并非全是神话。这部五十多万字的玄幻小说,都是瞎编的吗?作者那么闲? 出世入世,凡尘问道五百年。 出世为阴,入世为阳。无论阴阳,我们最终只能靠自己。清明本心,乃是本自具足的佛性。 一阴一阳之谓道。须知即便扶阳去阴,也不过是为了平衡。各有使命而已。 至于更高的一层,尚有“参赞天地之造化”——那也许就是生命意义之终极。 参破,便为世间大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