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家要清闲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18-03-07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回答说:“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这个绝妙的问答,蕴含了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因此虽经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简单的生活,简单的幸福,简单的智慧,不争不辩,不悲不喜,就是在道中。

拾得,唐代著名诗僧,与寒山为友。相传寒山与拾得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

出家要清闲

今天我们禅心阅读拾得的一首禅诗《出家要清闲》。诗曰:

出家要清闲,清闲即为贵。

如何尘外人,却入尘埃里。

一向迷本心,终朝役名利。

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

况复不遂者,虚用平生志。

可怜无事人,未能笑得尔。

白话译文:出家的人心境贵在清闲,清闲才是最为难能可贵。为何在红尘外的出家人,心又回到了喧嚣的红尘里?一向迷失了出家的本心,整天到晚被名利所役使。纵使得到了喜爱的名利,容颜却已苍老心力俱疲,何况没有追到名利的人,更是浪费了一生的心志。可羡的是那见性解脱者,什么人也都不能嘲笑你。

出家要清闲

这首诗对出家人迷失本心、追名逐利的现象痛予针贬,有很强的现实警示作用。

佛家所说的出家,小而言之,是指身心俱出家;大而论之,能出三界、出轮回之家的人。出家,就要过一种清闲的、能够修心养性的生活,清闲对于出家人来说最为可贵。心无罣碍,名为‘清’;念无妄想,本自‘闲’。有谁能出烦恼家,便是世间富贵人。

出家要清闲

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的《丛林守则》二十条中,第一条就是“丛林以无事为兴盛”。只可惜,这种可贵的清闲“如何尘外人,却入尘埃里”,这种现象,从古到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让人感慨不已。这首诗有很强的的现实意义,当今的出家人中,固然有舍身求法的精进法师,甚至有大乘菩萨再来之人,但是,尘缘未尽、追求名闻利养的“出家人”又何尝是少数?

“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况复不遂者,虚用平生志。”可叹这些迷恋红尘的出家人,即使得到了梦中的名利,也早已年来体衰、形容枯槁,更何况那些还志求名利却又没有得到的人,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一生的志向!

“可怜无事人,未能笑得尔。”可怜,是可敬的意思,无事人,就是没有沉溺在世俗红尘中的人,是明心见性的解脱人,是真正的出家人,只有这类人才值得尊敬,因为他们不畏名利所驱使、不受世俗所烦扰,真正超越生死,这是出家修行的至高境界。

出家要清闲

每天禅心阅读,感悟禅门智慧,缓解生活压力,培养禅悦心态,是生命流淌着智慧,绽放着慈悲,少一分烦恼,多一份幸福,忍辱护真心,心安事顺人世暖,阿弥陀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