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俩考生理科732分!文科689分!看到他们的家庭后, 大家沉默了……

 临渊草堂 2021-07-03
来源:小学学习平台(ID:xxxuexiziliao)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小编在整理今年的高考优秀考生时,发现了两位来自河南的“学霸”考生。

他们并非来自同一个家庭,却有着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姓彭,初中和高中都毕业于同一所学校。

图片

(左为彭祎航,右为彭子年)
  • 彭子年:理科(男)、裸分727(民族加5分)共732分。

  • 彭祎航:文科(男)、裸分689分。

喜报捷传,家长和老师都高兴坏了!

班主任谈到这两位同学:这两位孩子有着共同的特点——踏实、勤奋、自律,心态好。

有网友疑问:“难道天下学霸是一家?为什么这么多相似之处?”

其实,仔细看看这些学霸的教育经历,你会发现孩子们之间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差距” ,不在于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01

”学霸“养成的关键词——习惯

每场考试的落幕,都会诞生“天才考生”。

为什么说他们是天才?

因为每当我们采访这些家庭的成功经验,家长们最常说的话就是:“我没怎么管过孩子的学习。”

比如,被问到教育孩子的经验,彭子年爸爸一直秉承着“无为而治”的原则。

“孩子的学习一直都十分自觉,我们只是偶尔催促一下,几乎没有过多的干涉。如果非要说经验的话,就是我们从小就比较注重培养他的学习习惯,当天的任务必须当天完成。只要完成学习任务,他就可以做他感兴趣的事情。”

彭祎航妈妈也说:“从小祎航学习习惯就非常好,知道自律,从不拖拉。”

不靠家长监督,于是我们把一切都归功于孩子的智商和天赋。

图片

但是,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多“天才考生”吗?

仔细分析过这些成功案例,你会发现:

这些家长所谓“没怎么管过”,并不是两手一摊的撒手不管,而是从源头上的未雨绸缪。

  • 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小就给孩子买了很多绘本、读物。
  • 是为了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一二年级多陪孩子写作业。
  • 是深谙体育对于孩子成长的深远意义,鼓励孩子从小热爱运动。

有些习惯只有在小时候定型,后面的学习过程根本不用家长参与。

孩子保持对于学习的兴趣,在业余时间其实也是一种学习。

所以,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不要太关注孩子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才是孩子未来好成绩的保障。


02

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成绩,
而是优秀习惯的养成 

有人说,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抓好习惯,再谈成绩,这些习惯,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

| 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主动预习课本、新知识。提前预习,是培养孩子自学能力和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做好预习工作必不可少。

有不理解地方,可以先记录下来,开学后找老师解答,这样可以快速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一段时间之后将上学期的知识温习一遍,将薄弱部分加以巩固,这样孩子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会更有把握,更轻松。

| 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有些孩子把完成作业当成是“应付老师”、“应付家长”的任务。

目的不明确,写作业的时候就随便写写,磨磨蹭蹭,一有不会的就指望从家长那里找到“参考答案”。

但是这样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家长要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孩子如果遇见不会的题目,先独立解决,如果还不会再去找家长讨教学习思路,而不是直接给答案!

| 专心上课,善于提问的习惯

上课时间可以说是孩子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同学们一定要把握住:

专心听讲,抓住学习的重难点,同时做好笔记,把有疑问的地方先记录下来,下课找老师或者同学解决。不懂就问,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家长还要和学校通力合作,提醒孩子专心上课。

| 整理错题集,及时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孩子要有一个专门的“错题本”,把平时有疑问或是弄错的问题记下来,解决问题后经常翻看,并找些同类型题、相关知识点,举一反三。

每天把当天的知识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以加深印象。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03

养成习惯的前提条件,
在于优秀榜样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好的父母,对自己都有点“狠心”。

前两天看到的一条抖音,让我印象深刻。

青岛有一个5岁的萌娃“爆发”吐槽爸爸:

“天天你都让我学习,就你自己没有学习。”

其实这种场景在大多数家庭中上演:

爸爸妈妈一人拿一只手机,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偶尔抬头看看孩子,嘟囔一句:“赶紧学习!”

政协委员赵金云说的:“整天刷手机的家长,培养不出爱读书的娃。”

图片

孩子还小可能还不回说什么,让孩子有了自主、反抗意识,就会想:

“你凭什么天天要求我学习?”

所以,不要再说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了,先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做好榜样。

只有拿对待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教育才有力度。


来源:小学学习学习平台(ID:xxxuexizilia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