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累积善行 积善堂

 流星雨刘鑫 2021-07-03

累积善行 积善堂

积善堂,积善有持续做好事,做善事,累积善行,积善行德功德无量的意思累积善行。《易·坤》:"积善之多,必有馀庆;积不善之行,必有馀殃。"《汉书·董仲舒传》:"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后汉书·邓寇传》:"功成身退,让国逊位,历世外戚,无与为比,当享积善履谦之佑,而横为宫人单辞所陷。"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积善积恶,殃庆自各以其类至。" 明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积善道场随人做,伏愿老相公、老安人、小夫人万里程途悉安乐。"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

而好的家风,做人第一就是“德”,行事第一就是“善”。

积德,就是积“得”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易经》的坤卦。坤卦说的,正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大意是说: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着它。

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儒家没有行善上天堂、作恶下地狱的鬼神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解释这种情况,儒家的回答是:家庭。

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务将由子孙偿还。通过引入家庭和时间两个因素,儒家成功解决了德与福表面上的矛盾。

积善堂为义分厅,明清建筑,三间三进两天井,青石柱抬梁斗拱,牛腿等雕刻富有特色,明清建筑风格。2005年重修,建筑面积412平方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