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 记忆会骗人,你以为的未必是事实,而且你会捏造事实

 小贤心理 2021-07-03
人的记忆究竟有多可靠?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记忆远没有我们想象的可靠。
 记忆并不等于事实。
即使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记忆。
你的记忆靠得住吗?
先别急着回答,试着回忆一下,上周六的晚餐,你吃的是什么?  
“青菜?鱼肉?“
“啊这,我吃饭了吗”
“对了,上周六是几号?”
你的回答呢?
记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记忆是有生命的,会不断变化。
人们常爱把记忆比作一张照片,这其实是不恰当的,除非我们说的是像《哈利波特》里那些挂在墙上,会说话,会动的照片。
如果你坚持要将记忆比作一张照片,那么这张“照片”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褪色,就好像人对于某段记忆的感觉会渐渐淡漠,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时间是治疗一切创伤的良药”。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张“照片”不但会褪色,“照片”的内容有时甚至会被扭曲。
所有的记忆都被粉饰以些许的人生经历。
当人们回忆的时候,“他们头脑里进行的是修复重现,”他说,“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完全错误。
这意味着他们在讲述着他们自己的故事,他们在使事实上他们的确详细记得的内容,与大体正确的内容相结合。”
那错误的记忆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种途径是,一个原有的记忆通过回忆被重新打开,同时来自外界的新信息通过感官摄入,然后被大脑整合进这个打开的记忆,于是就成了一个新的记忆。
这个过程就好比我们把一个Word文档从硬盘上调进内存,修改编辑后再存回硬盘,覆盖原来的文档。
大脑进行的这个过程叫做记忆的“再固化”,其实每时每刻都在自然地进行着。
但当人们没有意识到其实记忆已经被改变,将新的记忆误以为是原来的记忆时,错误记忆就产生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信念和价值观形成后,需要用回忆去解释,“我们都在创造故事,生活就是我们讲述的故事。”
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我们总是很快地抛到脑后。
比如,今天开开心心和朋友相聚畅谈,第二天醒来,早已没有昨天的兴奋和激动。
 但那些令人烦恼、失落、悲伤的事情,比如考试失败,失恋等,它们所给我们带来的痛苦会持续好几个月,甚至数年。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也发现,消极事件要比积极事件更容易吸引个体的注意,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负性注意偏向。
 注意偏向(Attentional bias)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具有高敏感性并伴随选择性注意。
具有情绪含义的刺激更能吸引注意或占用注意资源,当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不同的刺激时,人们会优先加工负性刺激,称为负性注意偏向。
 大量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以及经历过创伤事件并未患PTSD的个体对创伤相关的负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这些负性刺激包括内部(如思维)和外部的(相似的场景)刺激。
 
小时候的某种经验很痛苦,压抑尘封于心底最深处,长大后遇到类似的情境,痛苦的经验被激活,身不由己地要重复这种经验。
心理学上叫“强迫性重复”。
“心痛感”也许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它背后真正的真相需要当事人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遗憾的是,对于多数人而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既然谈到情感,那么给大家一个方式试试看
失恋很痛苦毋庸置疑,就好像是你自己细心珍藏着一颗宝石,后来有人告诉你,那只是一块玻璃,这样的心理落差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的。

那么,既然失恋如此残忍,我们应该怎么从失恋中走出来呢?
接受分手的事实,虽然我知道这需要时间。
有些人生来就有一种幻想,比如,ta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只剩下一本书,你便想着ta是不是还会再回来。
你甚至希望从ta提出分手时的一举一动中找到盲点,找到他会再回来的可能性。也许未来的生活总比已经经历的生活更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心态,导致一方不顾一切固执的委曲求全,不断地妥协,甚至以死相胁。
可是不论让自己再怎么卑微到尘埃里,ta也不可能改变决定。
因为这样死缠烂打只能让对方更加坚决,甚至对你心生厌恶,产生新的问题。
我们不能将任何我们爱的人据为己有,所以这样的纠缠只能对自己造成伤害。

记忆不会骗你,能骗你的只有你自己

记忆并不如我们所以为的那样可靠。
我们的大脑很善于为我们修改和创造记忆。
以我们认定的最为肯定可靠的记忆——目击者证词为例。
目击者的证词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作为制裁罪犯的重要证据。
如果你看过《十二公民》,你就会知道,即使是来自一个很自信的目击者的证词,也可能是错误的。
目击者并没有想要刻意地撒谎以偏袒某一方,但他所以为是事实的记忆其实已经是重构后的结果。
 
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曾做过实验,证实了人的记忆存在歪曲和易受暗示性等问题。
洛夫斯特也在其研究中发现,即使是提问措辞上细微的差别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对某件事的回忆。
如果你没看过这部电影,你看看下面这个
大家记忆中,《爱我中华》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吗?
无论是网上,课本上,还是几十年前宋祖英在春晚的视频中,分明都呈现着“星座“二字。
再例如,香港明星李小龙说的经典台词「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被很多人熟悉,但再回看当年的电影,其实他只说了「中国人不是病夫」,“东亚”两字却没有了。
人的记忆有三个特点。
第一,人们对冲击情感的事情有良好的记忆,但是对细节的记忆却很糟糕。
第二,当人们被迫去回忆细节时,他们就会捏造细节。
第三,人们总是会相信自己捏造的记忆。
在我们脱离童年期很久之后,一次次地追述童年的悲惨往事其实就是一种记忆强化,而这种记忆与当初的事实可能已经不相干了,而变成了自己为了表达,甚至坚持某种情感而导演的一场电影。
这种强化如果正面的还好,如果是负面的,那就更难摆脱童年的影响。
许多非常重视孩子吃喝,总是追着孩子喂饭的老人,他们就是终生也摆脱不了自己的童年挨饿受冻或看见别人挨饿受冻的记忆。
并且他们通过重视孩子吃喝的方式还在不断强化童年的悲惨记忆。
 要给记忆疗伤,使它尽量少地来干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生活不是我们之所以会相信自己有婴幼儿时期的记忆,可能是家人把告诉我们的事情当作自己的记忆,或是把其他人讲述的他们自己的回忆融入到我们自己的叙述中,又或者是把我们想象的事情当作了真实的记忆。
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