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观纪录片《孔子》有感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1-07-04




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观纪录片《孔子》有感 

文/沈枕

   
圣贤譬如一轮皎月,穿过千百年茫茫历史烟云,照亮几千年来民族的精神家园。或许是自己有些悲观的缘故,看完这部纪录片,孔圣人的光芒背后的悲凉使我总觉得心里隐隐作痛。关于孔子不如意的人生故事我已听过太多遍,却鲜少产生恻隐之心或共鸣之情,当这些不如意的经历明明白白地展现在我眼前时,我的心才真正地被那个老人佝偻的脊背、平和的言语、坚毅的神情所牵动。

  
纵使光芒自有光芒的力量,孔子一生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但有光必有影,丰碑的背后必有影随形,他竭尽全力的追求并未换来应得的好结果。那么,是怎样的倔强,才能让一个人在发出“我道不行”的悲凉感叹的同时,仍能为心中的政治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这样的倔强背后,我看到的是无尽的悲凉。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一代圣人孔子也不免有谤满天下的时候。孔夫子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却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甚至在很多时代被曲解或遭到批判。印象最深的一幕,黑白画面中,民国时期掀起的“打倒孔家店”运动,孔子仿佛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然而这真是孔子之罪吗?片中孔夫子始终平和而又略带凄凉的神情,让我想起那句“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正如鲁迅所说,不断有人给孔子“化妆”。后人对儒家思想的注解、发展使其不断被肢解、歪曲甚至中伤。只是因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而被众人由幕后推到了台前,以其至圣的光芒和饱满的羽翼掩护董仲舒和朱熹等人以及站在他们背后的统治者进行思想改造工作。只有把孔子的言行放到两千五百年前特定的情境下,才有可能知道他要表达的真实思想含义。只有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才能还原真实的孔子。我们应该区分“孔家店”与“孔夫子”,即区分儒教糟粕与孔子精神。作为儒教糟粕的“孔家店”应该被打倒,而作为孔子精神的“孔夫子”应该被继承。

   
所幸,青史不泯,经典不老,今天的人们已经能够正视孔子思想,儒学正走向现代化。纪录片中,孔子的众多后裔们共同祭祖,这一举动仿佛让孔夫子告别了神坛高寒处,回到温暖的人间;孔子学院的讲台上,教师对“仁”的内涵侃侃而谈,使儒家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京博石化对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弘扬,让原本文化不高的员工对孔子多了一分理解与敬仰。重新绽放思想的光芒,发出文明的信号,确立道德的标杆,这正是儒家的新担当。

   
明月千里,朗照千年。孔子如月,是世界文明的光华。


作者简介:

沈忱,2003年出生,宁海中学柔石文学社第58任社长。曾获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宁波市普高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宁波市冰心作文大赛二等奖、宁海县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一等奖等奖项。爱好文史,喜欢用文字表达自我。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林中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