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写《资治通鉴》,为什么司马光把低俗故事写进正史?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1-07-04

司马光出于政治目的取舍史料的倾向,他自己也承认。他写过一篇文章《史剡》说,“愚观前世史,有存之不如其亡者”——我看以前的历史,有一些东西,与其让后人知道,不如把它消灭了算了。就是作为史学家的司马光公开声称,他认为历史上有些事最好别让后人知道。

之,他说了一句话“史有记录之害义者,不可不正”——历史上的那些记录,有违反我儒家正统道义的,一定要把它斧正。

从这些话语可以看出,司马光在治史的时候,确实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价值的取舍。为了阐明他所相信的儒家正统,他认为可以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一个是所谓的“杨贵妃洗儿”事件。就是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之前,安禄山在河北地区执掌兵权的时候,曾经到长安晋见过唐明皇李隆基,还见到过杨贵妃。这个事儿大家都知道,但是《资治通鉴》里边多了一段正史上没有记载的事情:

杨贵妃非常喜欢安禄山,认安禄山当了自己的干儿子。认了干儿子之后,还把安禄山召到宫廷里边来。安禄山说我们少数民族有风俗,认干儿子要给他洗澡的。杨贵妃就吩咐人用大毯子,把安禄山这个大胖子裹起来,扔到池子里,杨贵妃亲自给他洗澡。唐明皇李隆基还看着,还挺高兴,一点都不觉得怀疑。

这个事情太荒唐,很多认可《资治通鉴》权威性的人也是很反对的。清朝就有人指出:“《通鉴》载此事,皆出《禄山事迹》,及《天宝遗事》诸野史,恐非实录。”“杨妃洗儿事,新旧唐书皆不载,而通鉴乃采《天宝遗事》以入之。岂不知此种小说乃存巷俚言,乃据以污唐家宫闱也。”

这个事情司马光为什么要写进去?他引用的那个什么《天宝遗事》、《禄山事迹》,其实就是类似于色情小说,专门写宫闱野史的东西。

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这么严肃的历史著作,怎么把这些正史上没有记载的,而且听起来非常荒谬的事情,堂而皇之地写进去呢?

这说明什么?说明司马光确实有很强的主观价值取向。就是丑化皇帝、丑化宫闱。皇帝就是好色,就是昏君,皇帝要不得。通过丑化皇帝,凸显出来儒家文官集团是坚持正统的、坚持道义的。皇帝的话是不能听的。

儒家文官集团要巩固自己的权力,就是要把皇帝的形象不断地加以丑化。把安禄山叛变,“安史之乱”的责任都归结为皇帝好色、昏庸。出了事情,就是因为女人是祸水、皇帝是昏君,而官僚集团没有责任。从而树立儒家文官集团在道义上的“伟光正”的地位。

《资治通鉴》上第二个不靠谱的记载是汉成帝宠赵飞燕姐妹的事情。这里边司马光就引用了一句话,就是披香博士淖方成说过的,“此祸水也,灭火必矣”。所谓“红颜祸水”这个词就是从这来的。但这句话也是《汉书》等权威记录里面没有的。那么这句话从哪儿来的?实际上也是出于一本野史叫做《赵飞燕外传》。

这个《赵飞燕外传》就是后世文人瞎编的黄色小说。这里边记录的汉成帝怎么死的,记录过程污秽不堪,说皇帝生病的时候,还在吃赵飞燕姐妹给他的春药,吃了春药之后天天跟赵飞燕姐妹混一块,结果就是精尽人亡然后就死掉了。精液流了好几个时辰才死的。这里边的描写很污秽,而且完全违背生理学常识,它就是一本黄色小说。

那么司马光为什么在他的《资治通鉴》里边,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这些东西呢?就是我说的,要丑化皇帝,丑化皇权,以达到强化儒家官僚集团的正统地位正确性的这么一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司马光不惜把黄色小说当正史来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