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之教:先进与后进之辨

 古典读书治学 2021-07-04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论语·先进篇

先进与后进,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

孔子的学生们,有两类,一类是早先跟着孔子学习的,如子路,子贡,颜回这些。一类是周游列国时及以后所收的弟子,如子夏,子张。前者可能为先进,后者可能为后进。这里的“进”,是进门之谓。

还有一说,就是仕与学的关系。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先进是学而优则仕的一群人。而后进是仕而优则学的一类人。先进的家庭背景是平民,后进的家庭背景是贵族。类似于寒门学子与贵N代。

关于“野人”与“君子”,可能是孔子重新赋义以前的说法。可能是君子与小人的原本含义。也就是平民与贵族之别。

关于野人,也可能是质真之人,君子,可能是文过之人。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野人,没有世袭的爵位,也就是庶人。
这样的人,通过学习礼乐之道,而后能从政,获得爵位,成为新生代的贵族。
这属于贫而乐道,从政而有所成。
这样的人呢,如果他管理自己的封地,他最有可能用礼乐之道管理,也会找这样的士人帮助自己管理。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这属于仕而优则学的一类人。他们先有爵位,然后再来学习礼乐。这属于富而好礼者。那么,这样的君子,他践行的礼乐之道到底彻不彻底呢?我们可以想见。如果他推行礼乐之道,他面对的阻力会更大,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强大阻力。他比较难打通学与行之间的通络。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这个用,我觉得有三层。一是用人,一是被用,三是一起做点事。

用人,好说。是选择用那些平民士子,还是用贵族士子。那么,相应的,“从”,也就是选用之意。

用,被用之意的话。他愿意被那些因学习践行礼乐而有爵位的贵族所用。那么,后面的从则为,跟从,依从。

用,一起做点事的话。从,和某某在一起。我更倾向于第三种解释。

我们看后面的,颜渊篇,子路篇,宪问篇,多是孔子的弟子们学与仕之事。卫灵公篇,季氏篇,阳货篇,诸侯,士大夫,陪臣,属于当时的贵族。

孔子所在之世为无道之世。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如何用世,孔子可以说是用其一生去探索。

我觉得上面这句话是周游列国后,对其一生探索的总结。

孔子从先进,可能之意就是和弟子们一起正礼乐,编撰经典,搞教育,以待后世。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从一个大的时间跨度上看。在孔子的时代,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绝大部分人都是野人。而后进于礼乐的君子,却不在这个时代,因为有先进于礼乐的野人,所以才有后进于礼乐的君子。因为未来有后进于礼乐的君子,在其所在时代,才能真正安心地“从先进”,为未来留下培养践行礼乐之道的君子。

过去,现在与未来,相互交织。

《论语》之论如轮,沿着先圣,诸如尧舜,文武周公,开创的道路,待时而为,学而时习,朝向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