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 | 袁隆平:他的生命化作了万顷金色的稻浪

 zjshzq 2021-07-04
图片
图片

作者:徐鲁

来源:《品读》2021年第7期


2021年5月22日,91岁的袁隆平院士永别了他所挚爱的祖国大地。午后时分,捧着盛满白米饭碗的人们,都在感念这位“当代神农”。有人说,他是去远方寻找自己最亲爱的妈妈了。

进入90岁以后,袁隆平自称是“90后”。每天能到稻田里走一走、看一看,顺手给稻子拔一拔稗草,用双手托一托那些沉甸甸黄熟的稻穗,闻一闻泥土和稻谷的气息,是袁隆平大半生以来感到最幸福和陶醉的时刻。

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心中一直装着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覆盖全球梦”。追溯源头,得从他幼年时说起。

袁隆平幼年时,妈妈经常教他和哥哥、弟弟们背诵古诗。他最早背诵的一首诗就是《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妈妈是小学老师,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稻谷黄了的时候,妈妈常带着孩子们来到田野边,呼吸稻谷飘香的气息。

坊间流传的袁隆平童年故事里,有这样一件小事:住在汉口的时候,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和弟弟,来到供奉着神农塑像的“神农洞”祭拜。

妈妈说:“神农是一位善良和勤劳的神仙,是他尝遍了百草,找到了可以种植的五谷,然后又教会人们耕地、播种、灌溉、收获,从此,我们开始了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

回家的路上,田野上的稻子低垂着头,看上去沉甸甸的。妈妈又说:“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的田野,是爷爷的田野,爸爸的田野,将来,也是你们的田野哪!”

上小学时的一天,老师带着学生们参观一个园艺农场。袁隆平看到鲜艳的桃子挂满枝头,葡萄带着粉霜一串串垂挂在架下,老师介绍说:“这里的每一棵果树,都是园艺工们精心栽培、剪枝,有时还要亲自给花朵授粉,果子才会结得这么大、这么多,花儿也才会开得这么茂盛……”

图片

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盐碱地水稻基地,近处的稻田与远处的盐碱地形成鲜明的对比  徐钦 摄

回到家里,少年隆平把自己的见闻讲给妈妈听。“等我长大了,也想去做一个园艺工和果园技术员……”小小年纪的袁隆平,感觉园艺工人真了不起,简直像魔术师一样的神奇。

洞庭湖南北的田野是美丽和富庶的,可是,在战乱的年月里,到处都是逃难的人群,很多田野都荒芜了。

少年时代的袁隆平,曾读到过一个童话:有一天,这世界太平了,人都会飞,稻谷和小麦从雪地里长出来……可是妈妈告诉他:“现在,你必须学会劳动和工作!”

于是,天还没亮,星星还在山巅上闪烁,爸爸就带着哥哥、弟弟和他,来到春雨淅沥的稻田里,每人一顶斗笠、一件蓑衣,跟着农人学习插秧。田埂上,农人们挑着担子,一趟趟运送来青青的秧苗。一行行秧苗铺满了明亮的水田,好像一直伸展到了天边。

后来,他又学过画画、跳舞、游泳,打排球、踢足球,还学过拉小提琴。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是他的偶像。他甚至还差点当上空军飞行员。可是所有这些都不是他最想做的事,只有妈妈知道他最想做的是什么。妈妈说:“孩子,那样做,你一辈子都会很苦。你做好准备了吗?”

他戴上斗笠,披起蓑衣,像一个真正的农人一样,笑着对妈妈说:“放心吧,请相信我!”后来,他真的成了农学院的一名大学生。

图片

辽阔的田野,成了他最美丽的课堂。每天,黎明到来之前,他喜欢骑着自行车,风一样飞驰在乡村大道上。在渐渐明亮的田野间,他用力伸展着双臂,好像在迎风展开自己的翅膀。

炎热的太阳下,他小心翼翼地给抽穗的稻子拔除稗草——他正在做自己最想做、最爱做的事。虽然在斗笠下,汗水早已湿透了他身上的衣服。

有一天,在一块稻田里,他发现了一株奇怪的稻子:那鹤立鸡群的稻穗特别大,又结实又饱满,用手托一托,沉甸甸的。也许,这正是他要寻找的那株稻子?

等到这株稻子成熟了,他悄悄收割起来,留作了种子。第二年,他把稻谷种子播撒在田里。可一番培育后,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抽穗也是早的早、迟的迟,没有一株像“鹤立鸡群”的那株一样强壮。

他捧着稻穗,坐在田埂上想了好久:为什么失败了呢?

星期天他回家去看望父母。妈妈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心事,说,“你做的事情,不太顺利吧?”

“是的,不过我不会放弃。”原来,那是一株天然杂交的水稻,它没能把自己的优良特性传给下一代。不过,它让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人工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

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每天背着水壶,揣着两个馒头,用了14天的时间在稻田里寻找,终于找到了一株没有花粉的水稻。“就是你了!”他像个农民似的,把那株稻子紧紧搂在了怀里。后来,他在六十多个瓦钵里折腾了两年多,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实验。

图片

9年以后,又到了紫云英和油菜花盛开的时节。他和同事们把取名为“南优2号”的杂交水稻品种,播撒在一块明亮的稻田里。

那天晚上,他竟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们种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稻穗长得像扫帚那么长,稻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伙伴们累了,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他们培育的“杂交水稻”,正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大面积地推广和种植。他多么希望,他们的高产稻谷,能让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再有饥饿;能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吃到香喷喷的白米饭。

他甚至想告诉全世界,自己有两个最大的梦想:一个是人们可以坐在稻禾下乘凉;一个是把杂交水稻种遍全世界。

他们已经在遥远的迪拜热带沙漠里,种植出了亩产超过500公斤的中国海水稻。非洲的朋友们拥抱着他说:“感谢您,先生,您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干旱的沙漠变成了粮仓!”

而袁隆平说:“这是所有中国人送给世界的礼物。”其实,这时候,他还想告诉朋友们:这粒种子,是他最亲爱的妈妈,在他小时候播在他心里的。

秋到江南,就进入了水稻成熟的时节。金黄色的田野里稻穗低垂,飘散着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但是,他的妈妈早已不在人世。袁隆平一生都牢记着妈妈早年教他念过的诗:“谷子成熟了,天天都很热,到了明天早晨,我就去收割……”

图片

即使到了老年,他每天最爱做的事,还是到稻田里走一走、看一看,给稻子拔一拔稗草,闻一闻泥土和稻穗的气息。当然,他依然那么喜欢在开满紫云英和油菜花的田野间飞驰。只不过,他骑了多年的自行车,早已换成了速度更快的摩托车。

饱满的、金黄的稻穗,总是低垂着头。有位诗人这样赞美锄禾者:“一年又一年,他和黎明一道起来,顶着烈日,顶着风雨,为这一片古老的大地,奉献汗水和血。一年又一年,度过了童年和青春。”

当一片片金黄的稻穗,低垂在等待收割的稻田里,我想象着,像辛勤的老农民一样的袁隆平,一定也会怀着亲切的记忆,怀着温暖的心,想起小时候妈妈给他讲过的神农的故事,想起在他心中流过的一支古老的歌,想起妈妈在黄昏里轻轻呼唤他的乳名的日子。

作者:徐鲁

来源:《品读》2021年第7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