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明月

 醉倚西风 2021-07-04

这两天,网上有个信息很扎眼,说的是写《明朝那些事》的当年明月有了一个新的行政职务。具体什么级别,我看不懂,也不大关心。很多人把一个普通的公务员晋升当作新闻,似乎与他的写作有关系。好像好的作品与高的职务不可兼得。

当年明月所写的《明朝那些事》好像是七卷本,虽没细看,但是,我都一一翻过,语言很好,叙述很生动,即使属于史学演义,考证功夫做得还是很扎实的。近些年来,关于明清的史学演义一类的作品写得不少,但是,像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如此看好的作品并不多,即使网络,也很少看到该书的差评。

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时,已是一个公务员。写作并没有耽误他的工作,也许写作让他看到更深层次的人性,更清楚地认识历史,更好地认识当下的自己。一个好的作家,照样可以做一个好的公务员,两者并不相悖。好的公务员,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性情的人,才会有担当,有正义,才会更好地引领社会发展。写作,最能提升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成就一个大写的人。好的作家不一定是好的公务员,但是,如果他愿意做公务员,一定会更容易成为一个优秀的公务员。

很多人年轻时都写过诗,都有一个文学梦。我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我的大学专业是中文,毕业了教的是语文课,即使行政岗位也与文字相关。相比于一般的文学青年,我与文学走得更近,事实也真的这样,我与文学若即若离,相伴相随地走过了二十多年。可惜一直没有写出好的文学作品。反思自己写作经历,不是缺少时间,不是缺少创作冲动,而是自己把文学看得太小,太狭义,没有把文学与生活,与时代,与社会联结起来,文学创作过于随意,没有宏大的主题,也就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来。我想,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提出的“文以载道”是有一定意义的,文学应回归道统,文学与应赋予意义,这样,才会赋予它更长久的生命力。

有人说,在这个网络时代里,人人都是作家,每个人都可以创作。但是,真正的文学过时了,没人读了。我认为这句话也不对,在这个人声鼎沸的时代,更容易让文学回归到它应有的地位,不过于夸大,也不过于自卑文学既属于大多数,也属于真正的少数属于大多数,是不要把文学神秘化,只要你想表达,每个人都可以创作属于少数,是说真正的作家,可以把文学奉为神坛,把文学视作生命,专心写出真正的力作来。

文学是洁白而神圣的,文学与世俗相依,也相背。真正的文学,绝不可与世俗的功利来衡量。到了中年,我仍有一个文学梦,我想把自己清零,哪怕写出一篇小小的短文,读来字字珠玑,唇齿香,也不愧对文学追随的一生。即使不能,但是,心中有梦,也是一种向往的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