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惠荣 |“文” “理”携手 推进滇学研究

 滇史 2021-07-05
“文” “理”携手 推进滇学研究

朱惠荣

作者简介:朱惠荣,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彰显地方特色的研究存在多种模式,如敦煌学是借助历史文献,湘学、赣学、闽学是依靠厚重的历史文化。如果只是以后者为主,其学也只能是地方性学科中的一般成员。滇学要突出自己的学科特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我赞同滇学是“滇人之学”与“滇地之学”的概括。我所设想的滇学,是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的多元一体的学科群。

云南的地区特色与资源优势需要建立这样的滇学。云南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璀璨的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需要抢救、保护、宣传、利用,应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疆,对边疆、边政、边界的研究已形成传统,应该发扬。这些都是滇学大厦的栋梁。但为了充分揭示云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也应该研究“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七彩大花园”、“有色金属王国”。澄江帽天山的古生物化石和禄丰的恐龙化石,是珍贵的古生物宝库。云南是进行天文观测的理想场所,为了利用这种特殊条件,早在元代,郭守敬主持设置的全国27个测景所中,就有滇池测景所。清康熙年间为编绘《皇舆全览图》开展了大规模的新法实测,其中就有一个天文点在云南府。1934年进行复测,结果与康熙年间测定的数值一致,而且更加精确,测量的标识至今仍保存在云南大学校园,被称为“云南第一天文点”。1938年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迁昆,建成凤凰山天文台,这就是今天的云南天文台。至今,云南天文观测的优势愈加突出。为了接收嫦娥一号卫星所探测的数据,国家在昆明兴建了40米射电望远镜。近年,云南天文台在丽江高美古又建成了新的天文观测站。报载紫金山天文台还将在姚安建天文观测站。云南还适于宇宙射线的观测,在硔王山、梁王山都建立了宇宙线高山观测站。云南是地震多发区,为了观察和研究地震规律,做好抗震减灾工作,周恩来总理晚年指示在云南大学设立地球物理系。从此,云南大学成为我国开展地震研究的主要基地。云南属于低纬度高原气候,气候特点与内陆不同,大气科学研究也独具优势。分别注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六大河流汇聚云南一个省,也是其他省市罕见的。这些都是云南独有的自然禀赋,也是云南与内陆很多省市不同的地方。地区特色与优势不局限于人文社会科学,滇学研究也应该包括相关的自然科学。我们在突出地方文化优势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吸收自然科学方面的长处。

时代的发展呼唤新兴的滇学。近年,一些地方纷纷提出生态立市、生态立州,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云南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动员多学科的深入研究与通盘考虑,才能做到科学决策、和谐发展。如何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如何在迅猛的现代化进程中,珍惜、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包括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各地的文物古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必须调动各学科的专家通力合作才能奏效。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建筑千姿百态,有些民族建筑面临消亡的危险,如何保护和发展各民族的特色建筑,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云南的风景园林不同于皇家园林,也不同于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云南风景园林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发展云南的风景园林?云南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和菜肴丰富多彩,且以山珍、鲜花、生态为特色,滇菜是否能与川菜、粤菜等著名菜系并列?如何发展滇味菜系?云南的民族医药种类繁多,如傣医、彝医、苗医、壮医、藏医等,还建有傣医院、藏医院等专门机构,云南的民族医药如何保护、开发、利用?云南的土著鱼种面临着生存危机。澄江抚仙湖的保护既有水质的保护,也有土著鱼种大青鱼和鱇魚良鱼的保护。抚仙湖过去又名“青鱼戏月湖”,车水捕鱼为抚仙湖特有。如今大青鱼已很难见到,鱇魚良鱼也已基本绝迹。假如鱇魚良鱼能够重获生机,用竹篓车水捕鱼的绝妙表演可能引来抚仙湖新的旅游热。这些问题,既涉及技术,也涉及文化;既有形,也有神。形神兼备,正是云南文化之精妙。然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滇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只有人文社科专家、自然科学专家、工程技术专家的优势互补、通力合作,才能既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云南的资源优势,又保护好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有没有可能?其实文理科合作研究是经常的事。20世纪,地震专家与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合作,探索地震发生的规律,编纂了《中国地震历史资料》。北京天文台主编了《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中国天文史料汇编》,并出版了副产品《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这都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的最好证明。在古籍整理中,对天文、历算、地理、农业、医学古籍的整理要求更高,整理者不仅要有较强的古籍阅读能力,还要有该学科的专业知识。个人跨学科研究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云南大学周鸿教授坚持研究“人类生态学理论与实践”数十年,荣获中国环保领域最高奖——第四届地球奖,最近又获得2007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本人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云南省》,准确地说也是地理学著作。因此,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合作与交叉,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能性。

原载于《思想战线》2008年第6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