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朝回族政治家忽辛在云南的改革

 滇史 2021-07-05

元朝回族政治家忽辛在云南的改革

曹 相

内容提要:忽辛是元朝回族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的第三子。他继其父兄之后出任云南行省右丞(第一副省长,主持全省军政事务。面临云南宗王势力膨胀,行省权力削弱的复杂局面,他不避权势,废除弊政,坚持云南的改革和建设,巩固了行省政权,进一步减轻人民负担,正确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宾服了邻邦,维护了云南的安定局面,对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个杰出的回族政治家,改革家。 

关键词:回族政治家;忽辛;云南;改革

忽辛是元朝历史上继赛典赤·赡思丁和纳速剌丁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回族政治家和改革家。其父、兄先后出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他们创建和巩固了云南行省政权,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教化云南各族人民,推动了云南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受到云南各族人民的尊敬与爱戴。1279年,赡思丁病逝于云南任上,史载“百姓巷哭”[1] “远近如丧考妣”[2] “邦之父老,请诸朝刻石颂功,立庙祀之”[3]。1291年,纳速剌丁调任陕西,云南人民按当地风俗“范金为像祀之”[4]。此后,云南政局呈复杂局面,宗王势力重新膨胀,行省面临严峻考验。忽辛此时出任云南行省右丞,主持全省军政事务。他不畏权贵,大刀阔斧地在云南废除弊政,“革而新之”[5]。在困难的环境中继承了父兄的事业,对云南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愧为一个政治家、改革家,其作为更具有时代性。然对其政绩专论者少见。本文对忽辛在云南推行的改革及作用进行评述,以使其历史功绩不被淹没,同时对目前进行的改革开放也是大有裨益的。

忽辛,生年不详。赛典赤·赡思丁第三子,纳速剌丁之弟。元世祖至元(1271——1294)初年,因系功臣世家之子而充任宿卫,由于善言辞,深受忽必烈喜爱。1277年,任兵部郎中。第二年,出任河南等路宣慰司同知,并初显才华。当时,河南一带社会秩序不太安定,有人聚集山林,劫杀过往行人。官府派军队镇压也收效不大。忽辛把招安这些人当作自己的责任,他派人去做工作。不久,就有人前来归顺。忽辛命管理户口的官员把他们的姓名登记在户籍册上并以诚相待。忽辛对他们的信任,使他们很高兴。还留在山林里持对抗态度的人听后,都“相继款附[5]。初露锋芒,便显示出忽辛宽宏的胸襟与过人的胆识。

1284年,忽辛被授云南诸路转运使,第二年调陕西道,又一年,任燕南河北道宣慰司同知,不久,任南京总管。1293年,受两浙盐运使。1297年,任江东道宣慰使,调陕西行台御史中丞,再改云南行省右丞。1304年,忽辛调离云南,出任四川左丞,又改浙江行省。1308年,拜荣禄大夫、江西行省平章政事。第二年,以母老谢职归养。又明年(1310正月去世。1328年,赠守德宣惠敏政功臣、上柱国、雍国公、谥忠简。

忽辛任职云南的时间前后不逾十年,可却是在复杂而严峻的局面下主政云南的,这便是宗王势力在云南的重新膨胀,以及他们在云南的残暴统治。早在1276年,忽必烈为加强对云南的统治,曾封其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镇大理、善阐、茶罕章、赤秃哥儿、金齿等处”[6]。1273年派回回人赛典赤·赡思丁到云南建立行省,稳定局势。但为时不久,忽必烈为了监督和限制行省权力的扩大,于1280年续封也先帖木耳为云南王,并于1285年下令:“事不议于云南王也先帖木儿者,无辄行。”[6] 接着,于1290年首封甘麻剌为梁王,其权利比云南王更大。1292年,甘麻剌改封晋王,其子松山袭封梁王。此外,云南还有一些没有名号的“诸王”(元帝宗室。元代的诸王在其食邑和王府管辖范围内有绝对的权力,保留了蒙古贵族较多的落后因素,并不受行省约束,而是听命于云南王或梁王。王府的开支完全由云南行省承担,成为行省财政上的一大负担。梁王或云南王还统领着云南的蒙古军和各级政权机构的达鲁花赤,经常以皇帝代理人的身份在云南进行统治,他们可以干预和监督行省的一切事务,而行省却无权干预他们。同时,诸王们凭借着特殊权力,在云南广占资源和良田,掳掠人口,仗势欺压人民。弄得人民“室无宁居”[5]。更有甚者,马龙州土酋勾结外人,策动叛乱,也得到梁王的包庇。王府俨然成为行省内的独立王国,行省与诸王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日益尖锐化。

宗王专权自恣,统治阶级对云南各族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加深加重。1301年前后,李京写成《云南志略》,虞集为之作《序》说:“为(云南吏者,多缴幸名器,无治术,无惠安遐荒之心,禽兽其人而渔食之。甚者,启事造衅,以毒害贼杀。”统治者竭泽而渔,必然引起各族人民的激烈反抗,已经缓和的社会矛盾又趋激化,云南社会面临新的动荡,忽辛就是在这样一种局势下,以右丞身份来主政云南行省的。

忽辛曾于1284年出任云南诸路转运使,但第二年便调任陕西道。当时,他的长兄纳速剌丁以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主政云南,忽辛对云南有了初步认识。1297年,忽辛任陕西行御史台御史中丞,陕西行御史台管“云南肃政廉访司。”[7] 大概是由于其父、兄长期主政云南和他曾历官云南等特殊关系,忽辛对当时云南的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一上任便有针对性地提出种种改革措施。《元史·赛典赤赡思丁传》附《忽辛传》说:“再改云南行省右丞。既至,条具诸不便事言于宗王,请更张之。”不想为梁王拒绝。忽辛资历微浅只有借助元成宗的力量。于是与行省左丞刘正亲赴京师面奏成宗铁木耳,请得圣旨命宗王“协力施行”[5] ,“由是一切病民之政,悉革而新之。”[5]

首先,整顿行省的赋税收入,忽辛“按朝廷原额所无者,悉籍为民”[5]。去掉梁王府“宿卫”三之二,把他们重新编为民户,负担行省的徭役,减轻了国家的俸禄支出。他还划定地方为梁王府的草场,解决了王府随处放马,牧官随意住百姓家食宿的弊政,“民以得安”[5]。同时,忽辛严格按编制军队的花名册,查实军需仓库所在地,采取轮番供应的办法,分批支给军粮,杜绝了官吏舞弊现象。

文化教育方面,赛典赤·赡思丁任云南平章政事时,在云南“创建孔子庙,明伦堂,购经书,授学田。由是文风稍兴。”[1]孔庙落成之日,盛况空前,“仍择官民子弟之秀者以补学生,命蜀士王君荣午充官以董之,使肆业焉”[7]。并为学校“拨田五顷(500亩,以供祭祀教养”[5],作为孔庙开支费用。后学田被大德寺霸占,忽辛根据庙学原来的田契所数目,全部夺回来还给学校。并下令云南各府州县遍立庙学,选文学之士为之教官,因此“文风大兴”[5],进一步推动了云南文化教育的发展。

云南是少数民族较多的省区之一,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关系,对于巩固行省政权和安定社会秩序至关重要。忽辛处理与云南地方势力的关系,并不拘泥于成规,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与对策。马龙州土酋暗中勾结外贼,阴谋策动叛乱。忽辛不顾宗王包庇,将叛乱的头目全部杀掉,以杜绝后患。又有广南头人沙奴,一向强悍,曾授有南宋皇帝颁赐给他的金印。云南各地早已平定安宁了,沙奴一直不肯诚心归顺。忽辛派人邀请他来,待之为宾,对他说:“汝欲还,可纳印来。”[5] 头人没有办法,只好把金印交了。并入京朝见皇帝,至此云南行省才真正对广南行使了管辖权。而对各少数民族群众,忽辛则喻之以理,取信于人。乌蛮等地区的租赋,政府每年都要出动军队催收才能收起。忽辛发出布告,讲明利害关系,于是“不遣一卒而租赋咸足。”[5]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对于维护与中央政权的从属关系,巩固行省政权,缓和民族间的矛盾和保持安定的社会秩序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它为以后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妥善处理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事关国家边防大计。云南与东南亚的越南、缅甸等国接壤。赡思丁治滇,实行睦邻政策,在东南亚诸邦有深远影响。但元朝与缅甸的关系时好时坏,波动很大。1301年,缅甸与云南关系一度很紧张。忽辛随即派使臣对缅王说:“我是老赛典赤的儿子,不论什么事,都是按先父教导办的。凡是官府对你们国家做得不对的地方,我统统为你改正。”缅王听后很高兴,亲自与使者来到云南,献白象一头,并说:“这头白象自古从未有过,是今朝圣德广大才有的,特来进献。”他带这头白象进京朝觐,受到成宗优待,“赐缅国主世子之号”[5] ,两国的友好关系得以恢复。

忽辛在云南推行的改革措施,不可避免地触犯了以梁王为首的云南宗王们的权益,他们以种种借口进行阻挠和破坏。不敢公开反对,就耍尽阴谋诡计,欲置忽辛于死地。于是有人制造流言蜚语,甚至利用寺庙和尚的符谶来陷害他,这场新旧势力的斗争终不可调和。忽辛再次到京师向朝廷奏报,朝廷派使臣一同到云南调查案问,凡造谣诬陷的人都被处决了。忽辛于结案后,也离开了云南。而元成宗也命松山不要干预云南行省的事,不久,“指托松山有风疾,夺其梁王印。”[8]在当时条件下,忽辛只能做到这一步。忽辛走后,宗王势力抬头,云南开始走下坡路,但他们不能逆转历史的潮流。

1304年,忽辛出任四川行省左丞,后改江浙行省。1308年,拜荣禄大夫、江西行省平章政事。第二年,以母老,谢职归养。1310年正月去世。

不难看出,忽辛是继赛典赤·赡思丁和那速剌丁后,元朝在云南的又一回族政治家、改革家。他的真正可贵之处在于,当云南宗王势力膨胀,行省政权被压抑政治局势不稳的复杂形式下,不避艰险,不畏权贵,坚持进步,坚持改革,使其父、兄在云南开创的事业得以进行下去。他在云南推行的各种改革措施,有的放矢,成效显著。巩固了行省政权,打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发展了社会生产,保持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同时较好地处理了和东南亚邻国的关系,巩固了国防和维护了边疆的安宁。忽辛对祖国的统一和云南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应当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怀念。


参考文献:

[1] 《元史·赛典赤赡思丁传》

[2] 《咸阳王抚滇功绩节略》

[3] 《景泰云南图经》卷一“云南府”

[4] 《新元史·那速剌丁传》

[5] 《元史·赛典赤赡思丁传》附“忽辛传”

[6] 《元史·世祖本纪》《元史·百官志》

[7] 郭松年《创建中庆路大成庙记》

[8] 《蒙兀儿史记·梁王松山传》




原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