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慧生 | ​那亩荷塘 那群虾兵蟹将

 聚力阅读 2021-07-05

总第1416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家乡是长江中下游一个水网纵横的小城,养殖螃蟹河虾是特色之一。每到金秋时节,小城的大小菜场、街头摊点,到处都是提着网兜的卖蟹卖虾人,操着各地口音的蟹贩子、虾贩子也是蜂拥而至,蟹腥虾味掺杂着讨价还价的嘈杂声,甚是热闹。

小的时候,父亲为了生计,与别人合伙承包了生产队的砖窑-六队窑。为了不影响村民生活和方便砖瓦运输,六队窑建在村西南角与刘官村隔河相望的地方,周围还遍布些许时间久远的土坟地,幽静略显荒凉。除了运送砖瓦外,很少有人问津那方天地。倒是有些村民看着河道闲置了有些可惜,随意在两边种下些莲藕和菱角。就是这样的漫不经心,寒来暑往之后,竟然蔓延开来,长成了一片虾蟹嬉戏的快乐天堂。一到夏天,河道满是艳丽的荷花和成片的菱盘。正午之后,河边树荫下的荷叶和菱盘上常常可见爬出水面透气的螃蟹,灵巧的河虾也在清澈见底的水中一曲一张地向前蹦着,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不多见的河鳖浮出水面。就是这方偏僻一隅的小小荷塘,成了我童年抓蟹捕虾的好去处。

炎炎夏日,我一大早就会约上小伙伴带上准备好的铲锹、钩子、网兜、虾笼,迫不及待地到砖窑附近的河边“巡猎”。螃蟹横行,总不够灵活,发现目标,蹑手蹑脚地把网兜放下去,一般都能套住。水浅的地方,几个小伙伴一起下水,还可以抓个正着。菱盘上栖息的螃蟹往往在仓促逃跑时,被交错的菱藤缠得脱不开身,不用工具,便可以毫不费力地抓住。螃蟹那两只极具威力的大钳角小觑不得,好几次我都被钳住了手或脚,疼得直掉眼泪。虾的身子小,颜色和河水相仿,动作又灵活,是比较难捉的。出手要快,还要先判明它前进的方向,迎头推动网兜,要不然根本跟不上它的速度。这些方法的收获很少,要有更多的成果,就得挖洞捉蟹。为了方便透气,蟹洞多挖在稍稍高出水面的河岸上,很容易与水老鼠洞混淆,需要有很丰富的经验才能识别。我是不大熟悉的,只知道螃蟹的洞略微小些,只好每个洞口用钩子去探,探到水老鼠洞时,往往会被仓促逃窜的老鼠吓个正着。一天下来,螃蟹总有十只八只的收获,虾却很难觅得。只好把带来的虾笼布排到密密的荷叶下面,过上个几天来收。每每收获颇丰的时候,我们便在挑砖师傅工棚的土灶上用水煮一下,再蘸上他们烧菜用的酱油和醋,找上一片浓密的树荫,既是享受美食,又是享受乐趣。

1991年夏天,家乡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水。洪水退却后,庄稼经过长时间浸泡,加上雨停后的烈日暴晒,多数枯死了。在镇卫生院工作的姨父姨妈把我接了过去,第二天一大早,我忽然发现院子里的一堆乱砖中爬出了一只螃蟹,肯定还有没来得及随水而退的螃蟹?一阵兴奋,我硬是花半天把整个砖堆挪了个位置,收获是大大小小近一水桶的螃蟹。在灾后粮食紧张的时候,我尽情享受了一顿奢侈的螃蟹大餐。

自小以捉蟹捕虾、吃蟹吃虾为乐的我,长大后却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反感和抵制螃蟹河虾这些市场价格飙升的水中“尤物”。特别是涉世之后,更是沾不得半点蟹腥虾味,甚至还有强烈的厌恶和鄙夷之意。即使盛情难却之时,我也往往以不爱吃、吃不来为由婉言谢绝。至于为何由儿时的喜欢变成后来的厌恶,或许是许多与虾蟹行径有相似之处的行为确实让我难于接受和恭维。蟹,总是横着走,一种十足的横行霸道的恶人形象;虾,总是弓着腰,一股满身的卑躬屈膝的小人习气。我在想,世间有如此美食,却又为何让他们长得如此让我难于接受,甚至厌弃?尽管如此,儿时捉蟹捕虾的乐趣却始终萦绕在心,令人回味。

离开家乡已二十余载,回乡颇少,各种记忆也日渐生疏。倒是今天,家乡的水产养殖已在全国闯出了品牌,兴化螃蟹也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兴奋之余,在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的今天,那条幽静的河道,那方飘香的荷塘,还有那群在水中自由生活的虾兵蟹将,是否还能觅得,实不敢肯定。       

作者简介

王慧生男,早年读书,少年从军十二载,后卸甲地方。闲暇之余,喜欢走走看看,偶有灵感即写在纸上、敲成文字。曾有多篇文章被报刊杂志刊用。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王慧生 | 逃荒那年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