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荔浦传统捕虾工具,虾耙格/虾耙/虾杠/虾抗/虾赶/鱼耙、虾缴你见过几种?

 夫子303 2023-11-04 发布于广西
      荔浦自古便是桂北乃至广西的鱼米之乡,粮油自足,自不必说,鱼虾资源也是很丰富的。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桂林读书时,放寒假回来,出了桂林市区,公路两边,总是满目苍凉,很长一段路都是杂草丛生的荒坪,当时觉得很是不解,这里的人怎么这么懒呢,这么多的地都白白丢荒了。进入荔浦地界,就明显不同,路的两边,除了石山和土岭,都是青绿的果树或菜地。往北出灵川,大体也是多见荒坪,少见作物。只有荔浦,公路两边,除了不能耕种的山岭,平地断没有成片丢荒的情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荔浦的大河小沟里,也满是鱼虾,一年四季都有人在用各种方式捕鱼的:沿河上下,多见垂竿钓鱼的,用鱼筌(zuòn,荔浦话音,下同)装塘角鱼的,用捞缴(giào)捞鱼的,抛网抛鱼的,拦网围鱼的。小沟田里,更有拦沟戽(fú)鱼、挖鱼鳅的,田里踩黄鳝的,冲田里摸塘角鱼窝的。有一年涨大水,我屋九工菜园地,竟跳上来一条十二斤的大草鱼在菜地沟里被我爸捡到。刚好我妈回外婆住了几天,想留给我妈回来吃的鱼,竟留臭了。
       春天发春雨时,早晨戴着雨帽去庙楼小学读书,中午放学回家吃晌午时,雨晾或雨小了。但见沟涨水湓,田水上田潽下田,白茫茫的哗哗流水,像众多小瀑布一般,蛙鸣水响,热闹非凡。人站在斜坡田基上,两脚并排一挡,塞住上田的流水,只见脚下方流水突然中断,正往上爬的鱼鳅,一时退却不及,在斜坡浅草间扭动躯体,纷乱地左突右冲。弯下身子,双手一捧,毫不费力,便可捧上几条。把头戴的雨帽,翻过来一放,便是现成的鱼盆。这里双脚一塞,捧几捧,那里一塞捧几捧,一斤半斤鱼鳅便进了雨帽中。要是穿了半桶靴去上学的,大概那两只半桶靴,多半也是成了装鱼的工具了。

      荔浦的河虾,体型较小,虽然也有筷子大小的,但大多数还是寸许的小虾,所以荔浦有专门的捕虾工具——虾耙格(gè)。

    当然名称各地有别,就是在荔浦,不同的乡镇甚至不同的村落,也有不同的叫法的。有的叫虾耙,有的叫虾杠,有的叫虾抗,有的叫虾赶,有的就叫鱼耙。     
      其实,说是捕虾工具,因为虾子差不多是荔浦常见鱼虾中体形最细小的一类了,所以只要能捕虾,不管什么鱼,进了里面,也就全都无法逃脱了。
      虾耙格(gè)的使用方法是,将它的开口朝上游,往沟里或河边水里平沟底或河底一放,不要让底部与沟底或河床有空隙,让整个虾耙格全部浸入水中。再手拿赶子在上游一两米的地方由远而近持续不断的在水里抖动驱赶,由于赶子底部是一排五六公分口径、一寸多长的竹筒(现在可用塑料管替代),在水里抖动时,就像一台巨形的推土机一样轰鸣着,所有的鱼虾只能闻声而往前逃,全部进入了虾耙格内了。当赶子赶到虾耙格前,迅速把虾耙格口子向上提起,再把整个虾耙格抽到岸上,剔出杂物和石子,如果泥沙多,就将后部分放到水里洗一洗,然后将里面的鱼虾向后倾赶到尾部的象鼻中,再倒入鱼鼎或装鱼的桶中。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这种捕鱼工具,发现还是我们荔浦的编织得最为精致,目前网上可查到实物的,多是尾部没有倒鱼口的,他们只是将尾部多余的篾子用绳子一扎了事。当然,我们荔浦人在用它来捕鱼时,一次得到的鱼较少时,也用不到倒鱼口,也是一个个地用手捉起来或捧起来,装入鱼鼎或桶中,但一次较多时,再用手捉起来就不免费事,用那个象鼻一样的倒全孔,就方便快捷多了。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在荔浦只要买得起,家里又有人爱搞鱼仔的,几乎家家户都会有一个这样的捕鱼工具,你家有过么?

      在那时,有一种是专门用来捕捞河虾的鱼网,荔浦人叫虾缴
      虾缴的标配,是一根长长的竹篙为柄,宽大的网口,细长网兜,捕虾者肩扛虾缴,沿河而游,一看便知。虾缴的网口是一个底端宽大的等腰三角形,底边在前面,是一个宽约六七十公分平面网框,以便于人站在岸上,将竹篙柄的虾网平贴河床水草缓慢向前推进,就可将河虾捞入网中。网兜的后部细长,可达一二米。因为河虾爬行缓慢,一次捞入网内的虾子,抖入网兜底部后,不会马上就能爬出网外,可以捕捞多次捡取一次虾子。当网内的虾子达到一定数量时,再把网内的虾子倒入装鱼的鱼鼎中。不捕捞时,那长长的网兜便绞系在长缴的竹篙上。
      在那时,似乎只有职业捕虾人才有那样的工具,而且他们似乎也只捕虾为主。所以只要远远看到有人扛着长长的竹篙,竹篙上绞有个网兜的人,便知那人是过往的捕虾人。因为河虾只生长在丝草丛中,所捕虾人沿河查看,只有看到河中有整片的丝草时,才下网捕捞。
      丝草是荔浦人对河中水草的俗称。荔浦河沟中一般常见的水草有两种,一种形如韭草一般,扁长而多直立,我们叫大丝草,这种丝草藏虾不多;一种叫小丝草,丛生于水中,多绒状细叶,常伏或立于沟河底部,便于河虾藏身,那些丝草里虾子也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荔浦还有一种是专门用来装河虾的鱼筌(zuòn,荔浦话音),我们叫虾筌(zuòn。就是底部结出一个圆孔,里面装有倒须。吊放可水平固定在河中有丝草处,虾子爬进进面,就再也出不来了。起筌后,可以取下后面禾稿或杂草塞住的出口,便可以将里面的虾子或其它钻进去的鱼倒出。

      如今的荔浦,山岭多秃顶,田沟少鱼虾,河里偶垂钓,更比往昔差。因无鱼可捕,曾盛行一时的各种捕鱼工具多已退出历史舞台,乃至销声匿迹了,现在说起这些,真是有如隔世之感。
      你还知道哪些已几近灭绝的捕鱼工具呢?欢迎上图互动,或文字分享。

      本来由于近三十多年来,我们本地环境已被严重破坏,加之农药的广泛使用,河中鱼虾已被我们闹得所剩无几。如今电鱼未绝,水鬼又来,不知河中之鱼,还能在人间存活几世几年?
      
关注荔浦,关注夫子,敬请锁定荔浦板路、夫子303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