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因缘与三世因果

 昵称48979411 2021-07-05

我总是挑战自己不擅长的知识盲区。

佛家的思想,我知道三法印,诸法无常,诸行无我,究竟涅槃。但是今天听唐哥介绍印度佛教,有了更深的理解。轮回,业报,其实早就有了。1500年前,雅利安人入侵了印度河流域,为了保持民族的纯洁性和稳固统治,建立严格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之间是不可以通婚的。所以轮回业报一说,某种程度上,就是让底层的人民心甘情愿做牛做马思想奴役工具。雅利安(Aryan)一词代表了高贵,就想如果我们听说如果有人姓爱新觉罗,就会猜测这人是不是皇亲国戚。而实际上呢,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去公安部改个名,比如,我就可以叫爱新觉罗 冯 泽斌,前提是我爸得答应。(这里忍不住哔哔一句,希特勒这个神棍,扯大旗扯的真的是够远的)

在佛教出现之前,曾经有过一阵沙门思潮,主要就是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之后便是,王子释迦牟尼登场了。纵观历史,那种贫下中农起义革命改写历史的真的几乎没有,刘邦当过亭长,毛爷爷家里也是富农成分,哪怕是陈胜吴广,那至少也是个屯长吧。用一位前辈说的话,穷的没饭吃了,谁还想着闹事,那些嚷嚷着闹革命的,都是家里养的起,想在轰轰烈烈来一把,体验一番不同的人生。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抛家弃子,悟道是一回事,前提那也得有妻子才可以抛弃吧,像我等单身汉说出这话,下场就像孔乙己说,老子打儿子一样惨。

释迦牟尼王子坐在菩提树下,就像我们伟大的牛顿爵士坐在苹果树下。某个神经元的电波突然那么异常跳动一下,整个神经网络的输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又得说哲学了。诸行无常,轮回流转才有可能。鉴于哲学本是一家,让我用西哲的思路来解释一下。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这种规律有时候就像命运,比如你爸妈穷的叮当响还把你生下来了,结局可能就像电影 何以为家 吧。但是有时候,你偏偏要逆天改命, 发奋图强,比如娶了某位省委书记的千金啥的,改命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即使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也有可能发生。(我这里说的太不正经了,我先道歉,大家笑笑就好,精进不是这样精进的)

接下来缘起法,这就比较难说了,概念比较多,核心是一句话,此有故,彼有; 此起故,彼起。。。这听着,有点像李耳在我耳边念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心里面嘀咕,你说的非常好。我试图用工科生的逻辑解释神学。因果指事物发展之间的联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种下爱情的种子,会开出怎样的花呢)缘起法就好比说,我知道明天早上要去上课,今天晚上得做好准备。(通常,我不会这么干的,总是喜欢事后抱佛脚)我从大量的数据估计除了事件发生的泊松参数lamda,从而得出了明天的采购量E,缘起法呢就是干这么一个事,告诉大家明天要下雨了,你很有可能被淋雨,此起故就是明天要下雨,彼有就是你明天很有可能被淋成落汤鸡。出家人的修行就是,明天在家念经吧。

诸法无我,我真的很难解释,不是我不懂,我也懂一些,但是我过于执著,近乎执念。那种不凝滞于物,把酒临风的潇洒我可是做不到,我有贪念,有欲望,求不得,需要修习正见。滚滚红尘,我还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看试手,补天裂。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看法,当一个人年纪渐长的时候,他会看到有些人在步他的后尘,犯同样的错误,为自己的野心所驱使,成为自己观念的殉道者。他会不会,就能跳出我执了,真正地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自己。

欲爱 色爱 无色爱

欲取 见取 戒取 我取

欲有 色有 无色有

戒取,佛教术语,意思修行者因为不正确的知识及心态,认为必须依循某种特定的外在戒律、宗教仪式或苦行,才能得到解脱。佛教认为这是一种烦恼,是三结(身见、疑、戒禁取)之一。证得须陀洹果始断三结。也是一种恶见,被列入五恶见之中。

佛教将一切烦恼皆归纳为“取”,可以被分为四大类,即四取,见取为其中之一。

字面来说,见取是对于错误的见所产生的执著。

这类的执著很多,可能是对于五蕴产生的某种感受,或见解,产生执著,认为这是最好的,因此又叫见等取。在佛教教义中,由五蕴产生的乐,为有漏法,实质上都是一种苦,将实质是苦的有漏法认定为乐,即为见取

爱可概分为染污爱,与无染污爱。染污爱以贪为体,无染污爱以信为爱。

早期原始佛教理论中,由于对于因缘实况是无常、败坏、磨灭之法不知,故于六根、六境相缘六识升起引发乐受时,对此现况产生不当之贪著和想像,就是贪爱。北传佛教认为,爱为贪图享乐等境界,但是未能广遍追求,是名为爱。舍受的本性是宁静的,而这也能成为爱的目标。上座部佛教则主张,对“爱”(境生爱欲)而产生“取”(即追求造作)

贪,佛教术语,意思为依恋、热切的想要、渴望、贪婪,是一种心情状态,热衷与贪图于世间三有的事物,希望获得与保有,但终是受挫。它的根源是无明、愚痴以及我见,被认为是三毒之一。它也是一种心所。其反义字为无贪。

五根

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五根,是五种精神力量。五根增强,即是五力佛教认为修行此法,能够增长产生一切善法;此五法是生于一切善法之本,故称“五根”

信根:信根指修行者必须坚定对三宝的信念,并由此发修行之心,坚信并遵守教义规则而修行,即能彻底得到无上觉悟。

勤根,也称精进根,是指在信根的基础上,坚持佛教的修行方法二不懈怠,即四正勤。

念根,是指一心专注佛法,而不忘失。即正念、四念处。

定根,即于佛法修行中,使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失,即四神足。

慧根,是指正确认识和学习佛法,能以佛法内性自照。

无明 又作无明支,佛教术语,是烦恼的别称,为明的相反词;为十二因缘之首,一切苦之根本。因对法界不如实知见,所以造作颠倒之行为;即暗昧事物,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状态。亦即不达、不解、不了,而以愚痴为其自相。泛指无智、愚昧。俱舍宗、唯识宗立无明为心所(心之作用)之一,即称作痴(梵语:moha)。

说一切有部将其列入大烦恼地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