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现代灸法篇—— 五官科疾病 143 上睑下垂入标题

 野李子 2021-07-05

一四三 上睑下垂

【概述】

上脸下垂系指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所造成的下垂状态,即眼在向前方注视时上睑缘遮盖角膜上部超过 2 mm。轻者上睑不遮盖瞳孔,只影响外观;重者上睑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妨碍视功能双眼或单眼发病,有先天、后天之分。本病属于中医学的"上胞下垂"范畴。

【现代灸疗文献】

1.艾炷灸

(1)刘晓娟逆向针刺合艾灸治疗眼睑下垂 23例。治疗方法;采用逆向针刺手法,针后隔姜艾灸治疗,效果良好。取穴以眼周围穴为主,攒竹、鱼腰、阳白、丝竹空、四白、合谷、足三里。针刺用 28号毫针,针刺攒竹,针尖问上,刺入 1.5 寸;刺丝竹空,针尖向上,朝向前额,进针 1.5 寸,刺鱼腰,针尖向上,透刺阳白;刺四白,针尖向下,斜刺 1 寸多刺合谷、足三里等穴为直刺。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 30 分钟。起针后再行艾灸;用鲜姜切成 0.3 cm厚,具有一定斜度的薄片,在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置于阳白、丝竹空、四白、合谷等部位,面积大于艾炷底面,上面放 1 寸长艾炷,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热时,更换艾炷,每穴每次灸 3 壮,灸后避风寒。每日针灸 1 次,10 次为1个疗程。治疗效果;共治疗 23 例,其中男 8 例,女15 例;年龄23~70 岁;病程最短3 个月,最长 2 年;单眼 21 例,双眼 2 例。治疗时间最短 7 天,最长 1 月。其中 21 例恢复正常,2 例症状减轻,眼睑上提有力。(刘晓娟.逆向针刺合艾灸治疗眼脸下垂 23 例 .浙江中医杂志,1994,(3); 127)

(2)潘素芬透刺加灸治疗眼睑下垂 15 例。治疗方法;取穴∶下关透瞳子骸、睛明、百会、足三里、内庭。嘱患者平卧,局部常规消毒,取患侧下关穴。选用 28 号2~3 寸毫针,针体与皮肤呈 15 度夹角,针尖向上斜透瞳子骸穴,针下得气后,将针顺时针小幅度、慢频率提插捻转,患者感到局部酸胀明显时留针半小时。中间施提捻手法 1 次,留针期间用

艾炷灸百会、足三里各灸 2~3 壮。出针时施逆时针方向转动提插,针体松动后即将针轻轻拔出。嘱病人每日早晚各做 1 次眼保健操。针刺日 1 次,10天为 1 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复视消失,眼肌功能恢复正常,上睑开合与健侧相等,视力提高到 1.5)11 例;显效(眼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伯有复

视,视力达到 1.0)3 例,好转(眼肌部分恢复功能,尚有复视,视力在 1.0 以下)1 例。(潘素芬 .透刺加灸治疗眼脸下垂15 例。江西中医药,1996,(增刊);139)

(3)连远义直接灸治疗眼睑下垂 36 例。治疗方法;处方∶双侧的阳白、足三里、三阴交。方中阳白为足少阳、阳维之会,是为局部取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为补益气血的第一要穴。《铜人》谓其"诸病皆活"三阴交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经之会,《眼科锦囊》有云∶"上睑下垂,轻症者灸三阴交。"此二穴为远部取穴。全部 6 个穴均采用直接无瘢痕灸法,每穴灸 5 壮,壮如黄豆大,每天 1 次, 10 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 1 周,治疗过程根据疗效逐渐减少原用药剂量,直至全部停药。治疗结果,痊愈者 8 例,均为病程短,年龄较轻者;好转 24例,另有 4 例无效。(连远义.直接灸治疗眼睑下垂 36例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9);40)

2.艾条负

张永臣艾灸三阴交治疗眼睑下垂。治疗方法∶正确取双侧三阴交穴。笔墨点之,坐点坐灸,卧点卧灸。将艾条一端点燃,艾火距穴 2~3 cm,此位置要求基本恒定,以使艾热集中,利于艾热渗透入穴位及使温热感循经感传,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施灸 5~10 分钟,可先灸一侧,再灸另一侧,也可两侧同时施灸,每日 1 次,6 次为 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天。经 10~36 次艾灸,痊愈 30 例,显效 5例。(张永臣 .艾灸三阴交治疗眼睑下垂 .江西中医药, 1996,27(1)62)

【按语】

眼睑下垂,《诸病源候论》中称为"雎目"。亦称"侵风",《目经大成》称"睑废",现统称眼脸下垂。本病以眼脸下垂,难以抬举,轻者半遮瞳仁,重者全遮瞳仁,影响视瞻为特征。中医学"五轮八廓"学说认为"眼胞属脾",肉轮。因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约束(眼脸)"(《灵枢,大惑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则提睑无力。而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而血少不

能养筋则筋肉弛缓,眼睑失去其约束之力而见眼睑下垂。艾灸脾经经穴三阴交,可健脾益胃、升举阳气,气血生化之源充足则筋肉得其濡养,眼睑可恢复其"约束"之功能。

中医学认为 上睑下垂不外先天禀赋不足与后天失养两个方面,但主要还是责之后天之本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受纳运化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肌肉筋脉失其滋养,则必痿软无力而失用,而调理脾胃 、补益气血,当以灸法为宜。

取穴以局部穴位为主,可以祛风明目,取合谷可疏风通络,足三里具有健脾益气、通经活络之功诸穴合用,共奏祛风明目、升阳益气、通经活络之效。治疗本病,除取穴准确以外,针刺角度也至关重要。书中记载,针刺攒竹、丝竹空等穴均为针尖向下或向外平刺,在临床 上大胆尝试,改为针尖斜向上方,给松弛之肌肉以外的支撑力。针后隔姜艾灸,以疏通经络,鼓舞人体正气,增强眼睑肌肉的上提力,效果显著;又可以根据"治痰独取阳明"的理论,以阳明经穴为主。下关是胃经交会穴,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内庭是胃经荥穴。用补法针下关透瞳子醪、足三里、内庭 、百会,艾灸起到*补中升阳、益气健脾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眼脸下垂缠绵难愈,当以持久对之,直接无瘢痕灸,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病者乐于接受,易于持久。只不过灸火虽微,内攻却强。古人有"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之诫,诚者斯言,临床实践中宜细壮微火稍灸,徐徐以图之,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欲速则不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