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风新词日日记》--《文化伊川》之我看

 古风新词日日记 2021-07-05

伊川历史文化简介--娓娓道来古今事,姗姗走过先贤祠。

      伊川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编撰了一本书--《文化伊川》,不日将出版。伊川之历史演变之风土人情之地方特色尽在其中。

正本清源
过往千载伊川事,幸文人墨客记之笔下,

知我身在河洛;
未来百年中国风,赖诗词歌赋重生纸上,

告他此乃中华。

     反复咀嚼味道越来越来越醇厚,拙笔今记之笔下。

读《文化伊川》

脉绵延千年间,化 尽风雨化尽天;
水北归龙门远,川 流不息至此还!

二程雕像(位于伊川县二程文化园)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往哪里去?根据便在文化,便在我们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而每个地方的文化特色,便是他独有的特质,是他的根,根深了才能枝繁叶茂,古都洛阳京畿之地--伊川,便是这样一个地方。五千年灿烂文明,孕育出了杜康、玄奘、范仲淹、邵雍、程颢、程颐等一大批文化巨人。伊川因之生色,因之成为中原大地上最耀眼的明珠之一。

邵雍墓(当地称邵夫子坟)

生于斯,长于斯。伊川多姿的山、妖娆的水给了我一重又一重惊喜。李白流连忘返的九皋山“鹤鸣”阵阵,仿佛顺着《诗经》回到了先民的世界,看到了五洋江(伊河古称)恣意狂放,看到了龙门山一斧劈开。然后周王来了,然后陆浑戎(徐阳墓即为见证)来了,然后秦晋争霸出现在这里,伊阙关下白骨累累。而秦楚古道上却是人声鼎沸,挑担子的、赶牛车的、买盐的、卖布的擦肩接踵,一幅人间景象。

伊川净土寺(唐僧出家地方)

人生犹如一场大梦,酒或可增人情怀。酒的源头便在伊川,魏武帝曹操落于笔下便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人生也似一场无止境的旅途,爱欲怨憎尽在其中。九岁的唐僧早早来到伊川,在净土寺(位于伊川县白元镇水牛沟村)出家,然后一去十万八千里,度自己的苦厄,行济世的大愿,历千辛万苦为古老东方寻来一方净土。

范仲淹墓(位于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

我从来是不流泪的。在范仲淹墓、在二程墓、在邵夫子坟,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那句“天地之大德曰生”、那部《伊川击壤集》沾着这片大地的灵气扑面而来,我不仅为伊川五千年浩荡历史激荡。朱熹的理学、王阳明的心学何尝不是承自伊川大儒程颢、程颐,不正说明了伊川文化源远流长,是天下理学之中心,不正印证了那句“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是的,我们都是河洛人,黄皮肤、黑眼睛,诵读着“河图洛书”告别蛮荒,打上了龙与凤的烙印。

一个民族要自信,文化首先要自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传承传统文化有着迫切需求,《文化伊川》这本书正当其时。她记录的是伊川,说的何尝不是巍巍河洛,何尝不是浩浩中原,何尝不是泱泱中华。

当地一个参与校稿的青年这样形容《文化伊川》:

几多风光现眼前,不过推开五千年。

伊阙关下白骨满,战江山,遍地狼烟烽火煎。

我非圣贤退伊川,奔赴鸣皋鸣千山。

幸逢杜甫会诗仙,祈万安,先忧后乐范仲淹。

平仄虽显稚嫩,但说明了文化墨香在伊川世代代有传承,这块土地依然肥沃,依然流淌着中国文脉的新鲜血液。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正是要通过一本本《文化伊川》这样的书,一个个《文化伊川》这样的编者,拾起过往点点滴滴,记录我们的历史,激发我们的自豪感,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

有了根的人走路才不虚浮,有了根的民族才有希望。中华必将复兴,中原必将崛起,伊川必将振兴。

伊川净土寺寺内

       佛门僧 记伊川净土寺玄奘
禅房寂寞了夜空,翻开经书轻诵:
雨落下的青灯;
经年若梦,却是一个落了发的僧;
打坐、禅定、入梦,醒在艳阳西落东升;
看笑靥来去的众生,淙淙流水水花溶溶;
一个洗马的士兵,一个牵牛走过的老农,一个豆蔻年华的清丽黄莺;
我诵经,诵一场风花雪月不空;
等一个伊来相逢,伊婀娜步轻轻;
掬一束玲珑,妖媚众生;
做梦,不念西行,一方净土、身正在其中;
莲台下种一宿春风,谁错过的疼?冷落千年风情万种,在今夜雾正浓。

                                                                                                         2018年1月9日中午于办公室 

备注:图片、视频来自网络,其他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