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型人才大多比较固执老实,是不是永远比不上圆滑会来事的人?

 游刃职场有余姐 2021-07-05

问:工作中技术性人才大多比较固执,比较老实,是不是永远比不上那种圆滑会来事的人?

作为一名工作了10多年的HR,看过了很多职场人浮浮沉沉的故事,得说:

这句话很大程度上是对的。

不过,对有些人来说,又完全会失灵。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听我一一道来。

来自电视剧《四重奏》

01

如果你对事业成功的定义,是持续升职

加薪,成为高管,就必须会沟通

大概国人从小多多少少都受了儒家文化的熏陶,即便没有听到过“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心中却已经存了类似的观念:

看人总是一上来就从道德评判的高度认为老实、寡言就是好的,处事周到、会多说几句场面话、主动周旋应酬就是不好的。

可一个悖论是,当我们处于旁观者角色时,往往会觉得其他同事圆滑、会来事是在逢迎领导和其他人

但当有同事跟我们沟通不注意方式方法、让我们觉得不舒服时,又会觉得这个人情商真是低。

所以,发现了么?

第一,我们其实一直在用双重标准来评判会说话、会来事这种表现;

第二,每个人内心明明想要被更周到更高情商地对待。

正是这种很多人不愿承认、但实际存在的心理期待,造就了大家都愤愤不平的职场现实:

凭什么被偏爱的,总是那个圆滑会来事儿的同事?

说到底,在由人构成的职场上,唯一能够团结到最多的人来促进工作上必要的合作的,零成本的方法,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人都感觉到舒服、愿意承诺付出。

来自电视剧《四重奏》

当你是一名技术人员时,需要打交道和沟通的人少之又少,而且相互之间很熟,大家知道彼此的性格,别的同事可以不介意你说话是不是很冲、让人不舒服;

但当你是一名管理人员时,最重要的工作就变成了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甚至还有很多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各类沟通、合作、交流。

这样一来,每天可能都要面对一些第一次打交道的人,这个时候,圆滑会来事就是能够快速加深这种信任和合作的基础,可以说是做管理的一项必备技能。

因此,只要你对事业成功的定义是做上领导、甚至是公司高管,那适当调整自己的沟通风格和能力,是必须要完成的,否则,根本没有机会。

这世界上,没有任何的获得,不需要付出和改变。

来自电视剧《意大利制造》

02

成为无可取代的技术大咖,可以无视

这一套规则

昔日诸葛孔明,躬耕于南阳,堂堂刘皇叔亲临拜访,不耻下问,相谈甚欢之下,临走时邀请卧龙先生出山,不去。

前后反复三次,诸葛亮才答应得很勉强:好吧!看在聊得这么投机的份儿上,那就暂且卖你一个面子好了。

圆滑会来事儿吗?当然不。

情商高吗?还真没看出来。不过如果是欲擒故纵,那就另说。

但这都没关系,别人的核心卖点,虚有卧龙的美名,实有三分天下的谋略。

在这些大才面前,圆滑、会来事这种技能所提供的那一点情绪价值,简直不值一提。

来自电视剧《平凡的荣耀》

职场也跟这三国故事一模一样的道理:

如果你给公司、给领导、给其他同事所能提供的价值,让圆滑会来事儿所能带来的愉悦感显得不值一提,那完完全全就可以放飞自我。

什么固执、老实,都能被人包装成独属于技术大咖的个性和气质。

这样的技术大咖,收入上自然也不会差。

有地位、有高薪,还能坚持自己的个性,这样的职业自由度,实在是要超过很多高管的。

因此,能够做到这样的职场人,自然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事业有成。

不仅不会比不上那些圆滑会来事的同事,甚至可能比他们过得更好。

来自电视剧《四重奏》

03

每一种职业路径的选择,还得考虑具体的

可行性

看完前两点分析,相信你的心情已经坐了一回过山车,然后默默决定就坚持做自己,成为一个技术大咖了。

且不要那么快下结论,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我要再来说第三点:

走专业路线,成为技术大咖,拿着高薪,受人崇拜,看起来一切都很美好。

但实话实说,在目前国内人才市场里,真正能够走通这一条路的并不多。

首先,在以中小企业为主力军的公司里面,真正能够为员工设计管理条线和技术条线双通道,并能将技术条线的薪酬待遇提高到与相对应的管理职位一样的公司少之又少,主要还是以各大厂为主。

也就是说,要顺利实现这种愿望,得先确保进的是一家人力资源管理到一定水平的大型公司。

来自电影《比海更深》

其次,在一家公司里,能够拥有“情绪自由”的技术大咖人数,一定是远远低于管理人员的人数的。

也就是说,相对于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和宜人性,在技术上走得更远的探索会更难,而且不一定就能实现“情绪自由”的美好向往。

最后,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时候不仅仅是为了利益上的升职加薪。

因为无论是多么厉害的技术大咖,最终也一定是需要与人合作的,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技术更好地传达给别人,让别人理解并接受,也必须锻炼出不错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事实上,任何一个领域中真正的高手,在沟通和合作能力上都不会太差。

综上,虽说性格是天生的,并且无法改变。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如何更好地共情、沟通和合作,这些技能上的改善和成长,跟精进技术并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是我们变得更好的路上的必要修行。

如果你对自己有更高的期待,那就不如接受现实,看看适当地跳出舒适圈,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Miss略知一二

职场·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