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先生最重要的途径即是“师法造化”。他曾说:“名画大家,师古人尤贵师造化,纯纵真山水面目中写出灵性,不落蹊径,是为极品。” 即便是年事已高,也不避艰险,除了九上黄山,黄宾虹先生六十九岁高龄仍登临峨眉、青城,七十二岁重游桂林阳朔胜地,足迹遍布祖国大好各地,览山川之宝藏,穷天地之常理,窥自然之和谐,饱游沃看,冥思遐想,置身心、笔墨与大自然一庐,心摹手追,积累了数以万计的写生稿,总结出了大量的丰富绘画经验。 黄宾虹 黄山揽胜册 画中如文殊座、散花坞、石笋峰、渡仙桥、三天门、一线天、花峰洞等图,笔墨浑融,变巧不竭。雄秀苍郁,法备气至。尺幅虽盈尺,境界却大。毛笔似用不大的水笔,或尖或秃,笔笔如铁画银钩,一波三折,按提使转,气充力至,无丝毫怠惰;点、画之断连勾搭、枯湿浓淡,一一自然流出,笔笔到位,繁而不杂,能透善漏。 黄宾虹《黄山揽胜册》 黄宾虹 黄山揽胜册(之一)文殊座 文殊座。俯视众山累累,不啻恒河沙数,风露从九天来,长夏如深秋然。 黄宾虹 黄山揽胜册(之二)散花坞 散花坞。花发如锦,高与石平。 黄宾虹 黄山揽胜册(之三)莲花峰洞 莲花峰洞近前,石笋如建幢。 黄宾虹 黄山揽胜册(之四)一线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