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西行二 初尝高原“变脸”

 大春观察 2021-07-06

初尝高原“变脸”

作者老红木
上川西,豪华型乘飞机或苦行僧自驾方式都没选,我选择的是坐K178次列车先到成都。
我国铁路现在速度表现很牛。站台见我所乘坐的由“东风号”牵引的K次列车,车厢外观涂红色俗称“红皮车”,为时速120公里/小时的快车,应该说也够快。可在速度250/小时以上的“复兴号”牵引的高铁或动车面前,且与“和谐号”牵引时速160/小时的T次和Z次(特快和直快)“'绿皮车”比,此车目前在钢铁大动脉上竟算“慢车”;论档次,它已然是国内跨省际经济型旅游人或低收者探亲务工的“专列”。

这次安排川西旅游,我并不计速度,就让此车绅士般按运行图不紧不慢的开吧,某种程度上我就要它这种休闲小样。全程和衣在卧铺上翻几次身或听几段音乐,依着小茶几与伴旅聊扯几句山海经或碰杯喝上几盅酒,再向窗外闪过的复杂地形地貌发几阵呆,列车已到成都了。

与南京至成都跨越近两千公里、计奔三昼夜不同,第二阶段换乘了不用再转车的大巴,出人意料从成都直抵川西只用了短短五个小时。

有心关注细节: 当大巴往成都西北方向驶出后窗外阡陌纵横和鸡犬相闻的富饶平原景象逐渐消失,取代是黑色牦牛及藏式房舍散布于起伏丘陵之间,明显感到地势不断抬高。约二个多时辰山脉迎面大巴而来,这是已进入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的雅安邛崃山脉。当大巴吃力盘旋到“九曲十八弯”地段,我调出手机查海拔高度,瞬间兴奋的一塌带一抹:海拔挺升至到3000米以上!越上这道线,从地理学角度,意味着俺,即老红木,已顺利踏入川西高原界内!

意料之外的还有夏冬秋三个季节太快的过渡。出成都时室外摄氏27°,穿的是短袖夏服;爬山时车厢内温度降到约摄氏十度左右,凉到须换上冲锋衣。除气候温度垂直分布外,雾、雨和冰雹也随时乱套光顾。当大巴登高至海拔4298米、有“川西第一关”的折多拉山口时,这里竟纷纷扬扬飘着大雪,地面已积雪半尺;前方雪雾弥漫,山道亦因冻而封,被困车上人员除冷颤外,不同程度又伴心慌、头痛和气短的高反来袭。

此行刚开始,川西便震惊显示了既可称神奇也可称诡异的“变脸”,令欣喜而来者初尝滋味,蹦紧了“担心”这根神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