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禁止出境文物 · 铜浮屠

 与照耀同行 2021-07-06

考古人员打开法门寺地宫大门,进入前室,首先就看到两只彩绘石狮,一左一右护卫着一座彩绘的石塔。

现在命名为彩绘浮雕汉白玉阿育王塔,用整块汉白玉雕成,由塔刹、塔盖、塔身、塔座四部分组成。

塔刹铜铸,为葫芦状。塔盖为九层棱台,由上而下逐渐变大,宛如一个小的金字塔。塔身四面通体彩绘,每面中心各雕一门,门两侧各雕一尊菩萨像。


阿育王塔的基座是典型的须弥座,这在现在的故宫和佛寺中的大殿经常能看到。仔细看,每一面须弥座的束腰处雕有三个金刚力士兽面,而且每面的表情都不一样,大概象征了人间的喜怒哀乐。

这一面的像不像

这一面的像不像啊。

阿育王塔里就是铜浮屠和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以及佛指舍利的影骨。阿育王塔,铜浮屠和银棺,构成了一组舍利函盒。

铜浮屠,可以说是法门寺出土的众多金银佛器中,工艺水平最高、制作最精致的,2002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录。

铜浮屠由模铸成形,平面呈方形,分为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

塔基为须弥座,其外有三层渐收的护栏,每面护栏正中弧形踏步。

塔身单层,四面各开一门,正面门外左、右各列一力士,门两侧为直棂窗,门额以上铺作人字形斗拱。

塔顶单层,四角攒尖形,每面铸出瓦拢,角垅起翘,细微之处都做得如此逼真。

塔刹高耸,刹底为须弥座,其上6个相轮由下往上依次渐小,相轮以上有宝盖、圆光、仰月及宝珠,气象十分庄严。

浮屠亦称浮图,最早是佛陀的另一种译称,后来泛指存放佛陀及僧尼遗体的佛教建筑,自唐代后改称为塔。

中国古代建筑以土木为主,因此难以挺过一轮又一轮的战争和灾害,现存的唐代木构建筑只有山西的三座佛殿,塔式建筑则只能在敦煌壁画中寻找了。

好在出土的铜浮屠呈现了唐代塔刹建筑的风貌,从这点来说,铜浮屠在中国宗教史和建筑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自然会列入禁止出境文物名录了。

法门寺地宫出土碑石记载,唐代法门寺的舍利塔是平面正方形的四层木塔,每层都有木质明柱为支撑的回廊。铜浮屠可以说就是唐代塔的最真实模型,把四个铜浮屠叠起来,大致就是唐代舍利塔的样子了。

1988年修复舍利塔时,曾研究是复原四层正方形唐塔,还是复原十三级八角型明塔,最后因为缺乏唐塔资料,又因明塔高大雄伟,复原了明代舍利塔。不过,后来按照铜浮屠的式样,建造了法门寺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珍宝阁

铜浮屠内盛放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一枚,棺盖为半弧形,前宽后窄,前檐探出较多。棺体前高宽,后矮窄。前档板上刻着两位坐佛弟子,两侧壁各錾出两只迦陵频伽神鸟。

棺体下有两层台座,上层台座四周錾出一圈仰莲瓣,下层四周镂空成壶门。

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的棺盖内。

阿育王塔,铜浮屠和银棺都表现出强烈的古印度风格,保留着佛教的原始气息。不过佛教能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也在于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演变。

佛教在政治上承认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礼仪上也适应中国的传统。原来舍利应放在塔内,但适应了中国入土为安的思想,在塔下开创了地宫,佛塔也由寺院的附属建筑成为了标志性的主体建筑。


胡适之因为不懂佛教而不敢轻言中国思想。

想来,大智慧者大抵就应先有自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