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顶级国宝同行 · 国家博物馆篇 · 帝国时代 上

 与照耀同行 2021-07-06

我们既然曾经拥有

我的爱就不想停顿

每个梦里都有你的梦

共同期待一个永恒的春天

过去将由秦到清这段万恶的旧社会称为封建时代,由此演绎出封建思想、封建迷信等常用语,不过现在学术领域已经不使用这个提法,而是将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1年这长达2131年的岁月,称为帝国时代。

就中国而言,这是一段由世袭皇帝主宰、以中央官僚和地方郡县制为行政体系、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经济、以单一意识形态为思想体系的统一国家时代。

秦 · 琅琊石刻

战国后期,秦国兼并六国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荀子就曾说,动乱了几百年的天下,三十年内就能统一了。确实,嬴政的统一之路比较顺利,除了灭楚时比较麻烦,灭燕灭齐都跟一次行军差不多。

不过这些高人们预测到了天下一统,也预测到了会改朝换代,但不会想到,那个叫赢政又叫赵政的人,将开启一个不同以往的新时代。因为,秦统一六国后的形势与西周建国时有了根本性不同。

秦 · 兵马俑

经济上,黄河和长江流域已经基本被开发,人口达到2000万或4000万的新高峰,虽然仍是地广人稀,但地区与地区之间已经有通畅和迅捷的交通。

政治上,由最高统治者直接指挥的军队可以到达疆域的任何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也可以通过直属于自己的官僚系统传达到疆域内的每个角落。

秦 · 兵马俑

文化上,虽然各地文字和方言差异很大,但这些文字和方言都在传播相同的文化理念,甚至各国的文化人为了方便交流,还使用能通行于国际的雅言。

因此,一切部已经水到渠成,只需要赢政在历史的高点上绘画出新制度。于是,封建制被取消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中央、郡、县、乡、村的行政体制,各级长官也不再是世袭的贵族而是由上级任命的官员。

秦 · 瓜棱形单诏铜权

这种自上而下的政治结构,是在半封闭的广阔东亚大陆上从事农业文明的最理想制度。与统一的疆域和制度相配套,文字、度量衡、货币甚至思想都进行了高度统一。

嬴政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因此给自己起了个新称号,皇帝,他的国家也成为了帝国。从此“百代都行秦政法”,皇帝们的帝国时代延续了两千年。

秦 · 量升
秦始皇本来开创了一个更适应时代潮流的新制度,可惜因为对于暴力统治的迷之自信,相信并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宏大理想。这就远远超出了时代的承受能力,后果就是秦对新世界的建设很快变成了一场暴政,并且掀起了人民的反抗。

秦 · 半两钱
此时,秦面对的不再是六国腐朽的贵族和没用的军队,而是起来拼命的全体人民。因此,秦始皇期望延续万世的帝国,只存在了三世就灭亡了,秦的帝国理想要由推翻它的下一个王朝来实现了。
汉王朝在秦朝的废墟上建立,既亲身体验过秦朝暴政,也经历过西楚霸王短暂的不成功的封建复辟,因此经过汉初的混乱和妥协后,有了底气的皇帝开始坚定不移地复盘秦制,再一次走上了大一统的道路。

西汉 · 彩绘陶兵马俑
不过,汉家充分吸取了秦的教训,认识到秦制过于刚硬,缺少缓冲的空间,并且重新认识到西周初年制礼作乐的意义。因此,通过董仲舒的改造,汉家给法家霸道穿上了儒家王道的外衣,用外儒内法开始了后世两千年的帝国思想控制。
这种帝国指导思想,使帝国内的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于是,只要皇帝和他的亲戚们折腾得不太过分,帝国内部就能实现平静。
西汉 · 中山怀王金缕玉柙
中国古代和帝国时代就这样迎来了第一个高峰,西汉和东汉都以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实力,以及灿烂的文化和技术成就,成为后世心中的强国典范。
东汉 · 石辟邪
相对于只在中原地区混的西周,以及出师刚捷身便死的大秦,大汉天子们更积极和空前深入地处理了周边问题。这既是对自身安全的考量,也是在大一统思想下尽可能开疆拓土的需要。当然,皇帝更可以把自己的个人欲望塞进马踏匈奴的大棋局里。
西汉 · 彩绘陶兵马俑
相对于汉的庞大和先进,此时周边要么是貌似强大的匈奴,要么是软弱无力的南越,要么是尚未开化的滇国和夜郎,还有仍处于氏族的诸羌。

西汉 · 滇国诅盟场面贮贝器
这时,大汉的物质和精神双文明显出无敌的威力,因此凡是汉军能走到的地方,哪怕是南海边的小岛和西北大漠中的绿洲,也全纳入大汉版图。军队走不到的,就由使者和商队去凿通一条丝绸之路。

西汉 · 滇王金印
于是,东亚大陆上凡是适合农耕的地方都成为汉家天下,更远方的人们也全知道了汉的名字,知道在东方有一个由写汉字、讲汉语的汉人们组成的中国。至此,中华文明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清晰轮廓,形成了主体的汉民族,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国等同于文明和先进。
本来应该归于始皇家族的荣誉,授予了汉家皇帝。

西汉 · 陶绕襟舞蹈俑
如果不算短暂而倒霉的新朝,两汉前后延续了420年,是中国朝代中国祚最长的。强大的国力刺激了城市的发展,也促进了娱乐文化的丰富多彩。

东汉 · 击鼓说唱俑
不过农业文明的弱点和帝国政治的缺陷也开始体现。
基本要靠天吃饭的古代农业生产只能保证供给有限的人口,而帝国统治者们的贪欲随着统治时间增长而同步放大。在固定的产出下,统治者每增加一分奢侈,就意味着人民要减少一分口粮。于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周期率出现了,并在此后两千年里以百年的频率反复上演。
东汉 · 陶坞堡
这种周期率很容易就能认识到的,但却是帝国时代无法避免的,也是农业文明无法克服的,它不同于秦代的暴政,是每个帝国王朝成长发展的必然结果。
东汉的周期率结果很严重,不仅终结了汉家天下,而且让中华文明也面临了一次严峻的存亡危机。
东汉 · 陶船
顺便说一句,这个时候有一种外来宗教用白马驮着从西域传进中原,最初只是移植到中华文明里的一个小草,但后来却长成了参天大树,甚至撑起了半个中国文化。

北齐 · 石雕佛像

风狂啸,声如诉

诉不尽世间多少悲与苦

繁星灿,夜寂然

星空笼罩万里河山

胸中火,正点燃

热血男儿豪气干云天

同心德,比肝胆

汇成巨流洪水滔天

本来三国一般排入两晋和南北朝的单元,但从朝代上还有一多半是在东汉里,所以还是和秦汉一起来看吧。
从时间上看三国时期并不长,从东汉结束到三家归晋,只有60年的时间,从黄巾起义算起,也才不到一百年,但是文化的力量却让三国的历史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东汉 · 彩绘石骑马人
东汉末年历史周期率又一次显示出威力,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的统治,本来就蜇服于各地的豪强们,借机纷纷拉起自己的队伍,成为了一个个军阀。经过优胜劣汰式的反复战争,只剩下了三个最大的军阀。
有意思的是,这三大政治势力所占据的地区,正是东亚大陆上的三块典型地理区域,这种分裂割据形势,为后世南北朝、五代十国和明末所一次次翻拍。
三国 · 魏/西晋画像砖
好在这三个国家还都坚持文化上的统一,特别是蜀汉政权还要以“汉贼不两立”的口号,跟曹魏来争夺东汉的正统继承权。
不过此时,黄河流域仍然具有决定性优势,实现了北方安定的中原政权,从人口和物产上都完全压倒另两方,在诸葛亮和孙权这两位强人逝去后,再次统一就已经如箭在弦上了。
三国 · 蜀乐舞陶俑
中原地区的战乱,导致许多名门大族迁到江南,促进了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孙权顺势建造起石头城,成为长江下游和江南的新核心,成为中原汉族在江南的大本营。

三国 · 吴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 
结合后来的历史,就要感谢孙吴对江南的经营,特别是对长江下游的建设,他们的努力为后来汉民族的灭顶之灾开发出一块再生之地。
三国 · 吴陶院落
三国时期长期战乱的最大负面后果,就是汉民族地区人口大量减少,最少时不足东汉时的四成,北方农牧业交界地区的汉民不是死于战乱就逃入异族之地,因此东汉时期内迁到中原四周的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坐大,甚至从西域吸引来一支支不是黑头发黄皮肤的民族。
还要感谢《三国演义》里集英雄与恶棍于一身的曹操,他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迅速统一北方,把蠢蠢欲动的游牧民族们又按了下去,让危机暴发又延后了一些。

东汉 · “汉匈奴归义亲汉长”青铜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