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禁止出境文物(一)西周伯矩鬲 上

 与照耀同行 2021-07-06
北京地区收藏有42件组禁止出境文物,是全国最多的。不过这42件组中,只有两组五件是历史上出自北京,而且出土发现于北京的真正京货。
其中一组四件,是1957年出土于明十三陵定陵的凤冠。另一件的年代更早了,来自北京最早出现城市的年代,收藏在首都博物馆,而且是首博目前仅有的禁止出境文物。
这就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伯矩鬲。

这件堪称北京人心肝宝贝儿的宝贝,收藏在首都博物馆东区圆柱形大楼的四层,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厅。

大概因为这件宝贝太宝贝了,所以虽然收藏在首都博物馆里几十年了,但以前在首博里能看到它却很难得,先是好多年一直没有展出,后来因为陈列它的燕地青铜艺术精品馆改造,又有几年不出来,倒是去外地参加了几次特展。

好不容易去年青铜馆改造好了,又赶上疫情,青铜馆因为地小又不开放了。好在现在一切都恢复正常了,青铜馆又开放了,伯矩鬲也作为长设展品陈列在青铜馆的正中央,终于能见到它了。

有空去看看吧,不然没谱的首博说不定又哪天把它收起来了。

伯矩鬲,西周早期青铜礼器,1974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251号墓,通高33厘米,口径22.9厘米,腹径24.2厘米,重7.5公斤。器型为商周常见的食器鬲,上铸有7个牛头,也被叫做“牛头鬲”,又因器内壁和盖内铸有同铭15字,记述匽侯赐伯矩货贝,伯矩作父祭器,因此命名为伯矩鬲。

2013年,伯矩鬲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这也是目前首都博物馆,以及北京市属博物馆中唯一一件禁止出境文物。

商周青铜器中,四羊方尊以造型精美工艺精湛著称,利簋以印证史实的铭文而珍贵,伯矩鬲这件个头不大的青铜器,能列入顶级国宝名列,正是因为它既有独特而精美的造型,又有具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铭文,而且代表了不大为人所知的西周燕文化,见证了北京的建城开端,甚至可以算是最早的北漂。

北京虽名燕京,来源于西周至战国时期的燕国,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周天子封召公于燕,但记载得很不详细,甚至连早期的多位燕国国君都没记下名字。

而且,还有文献记载召公与周公旦在周武王发去世后,同在周都辅佐周成王诵,召公还曾对大权独揽的周公产生过怀疑。因此长期以来,关于燕是不是召公封国,以及最早的燕国在哪里,都产生过争论。

文献考据已经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了,只能看考古了。

1972年,在北京西南43公里的房山琉璃河镇东面的董家林村,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并探明古城的始建年代不会晚于西周初年。

此后,又在古城东南不远处的黄土坡村发现了大片古墓葬,先后已经发掘了300多座,其中有多座带两条墓道的中字型大墓,甚至还有一座带四条墓道的十字型大墓,墓旁还都有陪葬的车马坑,这在西周时期都是诸侯级的墓了。

从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礼器,其中有10余件带有“匽侯”的铭文,匽通燕,考古学家以此断定,这些大墓就是早期燕侯的墓,而董家林村的古城,就是燕国最早的都邑所在,也就是最早的北京城。

根据出土的堇鼎和克盉、克罍的铭文,周天子命太保的儿子克为燕侯,克到燕国后还派人回周都看望太保。文献和传世青铜器铭文都说太保就是召公,因此可以确定,周天子封召公一家为燕侯,但召公要留在天子身边,就由长子克任燕侯。

燕侯克作为第一代燕国国君,在琉璃河这里建立了北京地区第一座城,死后也埋葬在城旁的墓地里。

根据文献和铭文推论,克应该是在武王灭商后第二年就分封了,而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西周元年为公元前1046年,因此北京市政府认定,公元前1045年为北京城的最早建城年代,距今已经3065年了。

在黄土坡墓葬中,曾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墓区很明显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商文化墓葬,一部分是周文化墓葬。一开始认为这里最早是商人的活动区,因此有商文化墓葬,后来燕国占据了这里,出现了周文化墓葬。

但随着考古深入,在当地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迹没有早于西周早期的,也就是说商代时这里荒无人烟,西周后才有了人气。而且,商周文化墓葬区没有明显的打破,应该是同时期有规划地分区安葬的。1975年伯矩鬲出土后,进一步基本解开了这个迷题。

伯矩鬲于1975年,出土于黄土坡村北的墓葬区II区东部,墓向10度,墓长4.5米,宽3.7米,深1.6米,坑内有二层台,伯矩鬲与其他随葬物都放置在北面的二层台上。这种二层台的结构,在殷墟商墓中经常能看到。

最重要的是,在伯矩鬲的盖内和器身颈内壁,各铸有相同的阴文铭文:

才戊辰 匽侯易伯矩贝 用乍父戊彝

大意是说,在某年某月戊辰这天,燕侯赏赐给伯矩贝币,伯矩就这些钱铸造了这件铜鬲,以表示对父亲戊的纪念。

伯矩的名字应分为两部分,伯应是指他在同辈中的排行,矩是他的私名, 因此称为伯矩。而他父亲的名字戊,却是典型的商人的名字

目前,全世界考古发现和存世流传的伯矩器大概有17件,其中一件伯矩鼎的铭文,说他是燕国的行人之官,负责接待周王使者,地位非常重要,而伯矩鬲则显示他与燕侯的关系很亲近。

因此,可以大致推断伯矩应为前朝商朝的遗民。

在商灭亡和周公东征后,商人不再被允许生活在原地,或被迁到洛邑成周,或随四处封建的周人去了各地。伯矩家族原来应该也是商朝的名族,商亡后被分配给了召公家族,并随克到了燕地。

大概因为具有掌握文字或礼仪等才能,伯矩受到了燕侯的重用,而且从他能铸造如此精美的铜鬲来看,他在北京的新生活应该过得很不错。

琉璃河遗址中那些商文化墓葬,也应都是从中原迁到燕地的商人留下来的,他们都没有再回到已经成为殷墟的家乡。

所以说,伯矩应该也是第一代北漂了。

一个有文化、有编制的北漂。

不知道夜深人静之时,伯矩独自一人仰望北方的星空,会不会感叹自己命运的转折,回首北漂的人生,会不会低声吟唱:

One Night in 北京

我留下许多情 

不管你爱与不爱

都是历史的尘埃

或许还在唱

人说北方的狼族

会在寒风起站在城门外

穿着腐锈的铁衣

呼唤城门开 

眼中含着泪

伯矩鬲的历史讲完了,下面该欣赏伯矩鬲的艺术美了,特别是鬲身上的那七个牛头。

关注我们

与照耀同行ID

walkingwithshining

与历史、文化同行,与自然、美好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