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世纪思想史》||玻尔

 文火0 2021-07-06

一百多年前,卢瑟福的原子理论已被物理学界广泛接受,但有个问题:根据这个理论,原子应是不稳定的,没人知道为什么外围电子不朝着原子核坠落下去。如果电子不以直线运行,就会通过辐射失去能量;如果电子围绕原子核以圆形轨道运行,则原子模型要么四散离析,要么就朝内部坍缩,毁灭于光爆之中。很显然,这样的情况并未发生,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大体上是非常稳定的。

玻尔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光穿过一种物质时,每种元素都会发出一种特征光谱,且这种光谱是稳定且不连续的。换句话说,每种元素只会发出特定波长的光,这种方法被称为光谱法。玻尔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意识到光谱效应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绕核运行的电子不能占据“任意轨道”,而只能在某些被允许的轨道上运行。这些轨道意味着原子是稳定的。

但玻尔的突破性发现的真正重要意义,在于他将卢瑟福、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理论统一了起来,确立了物质的量子(即离散)性质、原子的稳态以及化学和物理之间联系的本质。在得知这位丹麦人的理论如何清楚地匹配了光谱测量结果之后,爱因斯坦评论道:“这是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玻尔,性别男,丹麦物理学家,全名是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丹麦文: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哥本哈根大学硕士/博士,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曾获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金质奖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尔是20世纪最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之一,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具有大胆和谨慎这两种品质的难得融合;对隐秘的事物具有直觉的理解力,同时又兼有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不但具有关于细节的全部知识,而且还始终坚定地注视着基本原理。

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很立体、很有特色的人。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出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一位生理学教授,弟弟则是一位数学家。玻尔还是一位运动健将。他是哥本哈根大学足球队队员,还热爱滑雪、骑自行车和帆船运动。在乒乓球项目上他更是“无可匹敌”。

在C. P.斯诺眼中,他是一个“顶着硕大无朋的头颅”的高个子,有着长而笨重的下巴和一双大手,一头不服帖的头发梳在脑后,说起话来柔声细气,“音量比耳语大不了多少”。玻尔一生都轻声细语,人们总是很费力才能听清他的话。斯诺还发现他“讲起话来就像晚年的亨利·詹姆斯一样总是说不到要点上来”。

作者简介

文火,意淡息微,火力小而缓,即将成为波动影响的源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中心影响力,可能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这些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