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捋一捋八王之乱||~16~杨贾纷争(五)

 文火0 2021-07-06

永平元年三月辛卯(公元291年4月23日),距楚王司马玮进京已过去了18天。这天深夜,孟观、李肇上书告发杨骏谋反,皇帝遂下令全城戒严,命刘颂屯兵殿内、司马玮屯兵城外大司马门,司马越屯兵东宫,司马繇领殿中虎贲四百人屯云龙门。同时又下诏罢免杨骏一切官职,以临晋侯身份就第,若抗诏不从,格杀勿论。

“及玮至,观、肇乃启帝,夜作诏,中外戒严,遣使奉诏废骏,以侯就第。东安公繇率殿中四百人随其后以讨骏。”

杨骏曾规定,诏书必须要经过杨芷太后过目才能颁布。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只要盖上玉玺,都是诏书,发布出来,就是圣旨,与太后是否看过毫无关系。

杨骏的外甥段广见状,知道大事不妙,但此时城门已闭,内外戒严,通风报信已然是不可能。他跪地哀求:“杨骏受恩先帝,竭心辅政。且孤公无子,岂有反理?愿陛下审之。”

此时箭已上弦,杨骏得到消息时,司马玮的内军已经包围了杨骏的府邸。

杨骏住在武库南,这是曹爽的故居,现在杨骏也面临着与曹爽同样的命运。太傅主簿朱振献计:今日之事,一定是宦官们为贾南风设计加害于你。现在我们应该放火烧了云龙门,向他们示威,逼他们交出带头的,再打开万春门,引东宫和外营的士兵支援。然后你亲自带着皇太子进宫要人,诛杀首恶,这样才能免于遭难。计策分为两步,先烧云龙门立威,表明态度,再拥太子入宫,借东宫与外营的兵力“入宫取奸人。”

朱振的话其实只讲了一半。如果杨骏拥皇太子入宫杀了贾南风,后面只能一条路走到黑:让皇帝退位,自己拥立太子提前接班。

五十年前,曹爽遭遇高平陵之变,谋士桓范劝他以皇帝名义征集天下兵马反击,但曹爽认定司马懿不过是要他放弃兵权,遂放弃抵抗,认罪投降。桓范气得大骂,“曹子丹何等英雄,怎么生下你们这群如猪如牛的兄弟!连累老子今天与你陪葬!”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杨骏听了朱振的计策,呢哝不清的说了一句令人绝倒昏话:“云龙门是魏明帝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造成的,烧了多可惜。”

时骏居曹爽故府,在武库南,闻内有变,召众官议之。太傅主簿硃振说骏曰:“今内有变,其趣可知,必是阉竖为贾后设谋,不利于公。宜烧云龙门以示威,索造事都首,开万春门,引东宫及外营兵,公自拥翼皇太子,入宫取奸人。殿内震惧,必斩送之,可以免难。”骏素怯懦,不决,乃曰:“魏明帝造此大功,奈何烧之!”

此言一出,在座众人无不愕然——生死关头,你还在心疼文物。侍中傅祗起身对杨骏说:“我和尚书武茂去云龙门探探虚实。”傅祗走了几步,回头对还在发呆的同僚说:“宫中不宜空”,言下之意是你们还不走,等死吗?大家恍然大悟,都站起来准备开溜。傅祗看见尚书武茂还坐着不动,便冲着尚书武茂大喝:“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武茂这才如梦初醒,随傅祗而去。大殿上只剩下杨骏一人,他唉声叹气、无计可施。

侍中傅祗夜白骏,请与武茂俱入云龙门观察事势。祗因谓群僚“宫中不宜空”,便起揖,于是皆走。

祗侍骏坐,而云龙门闭,内外不通。祗请与尚书武茂听国家消息,揖而下阶。茂犹坐,祗顾曰:“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茂乃惊起。

此时司马繇率军杀到,禁卫军四处放火,弓弩手登高放箭,杨骏的家兵仅进行了轻微的抵抗便被杀散。杨骏躲进马厩,不肯出来,士兵们拔出杨骏府前的长戟幡旗,将杨骏乱刃捅死在马厩之中。

杨骏的死状印证了当时的歌谣:“光光文长,大戟为墙。毒药虽行,戟还自伤。”

作者简介:

大好,一个喜欢阅读的,有点强迫症的小清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