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负增长时代汽车消费行为的变与不变

 斗子侃车 2021-07-06

前些日子,长城、吉利、比亚迪等几大自主品牌纷纷发布了各自的2019半年度报告,表面上看都还不错,毕竟还在盈利、赚钱。但实际上谁也无法躲避大环境的影响,谁也不能跟十年前一样一路高歌猛进。甚至,有些品牌挣扎在生死边缘,比如说华泰、北汽幻速、众泰等,蓦然回首,人们忽然之间发现车真的不那么好卖了。十几年前,那种只要有个门面和几辆样车就可以卖车赚钱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

细思之下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汽车的消费行为有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有的一直没变,而这些变与不变恰恰可以折射当下汽车行业的一些现象。

对新品牌尝试的勇气变小了

十几年前,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只要是新出的车,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愿意去买,去尝试。比如说曾经的大迪、天马,可以说是很小的汽车制造厂,但它们推出的皮卡也好、SUV也罢,在福建、浙江、广东以及西南、西北、东北等市场均有一定的销量,好的情况下月销量甚至能达到3000台以上。

而现在的造车新势力呢,拿交付量最好的小鹏和威马来说,它们月均不到1500台。是产品不好?绝对不是!好几个老汽车人私底下都承认,现在造车新势力造出来的车,工艺水平绝对比十几年前的大迪、天马好不知多少赔。销量上不去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消费行为变了,人们对于新品牌尝试的勇气变小了。

对质量的包容度变小了

十几年前,中国的整车厂大都还处于逆向研发时代,汽车零部件行业参差不齐、鱼龙混杂,4S店也不是所有的品牌说有就有,自主品牌汽车小毛病可以说是非常之多。但奇怪的是,人们对于汽车质量问题出奇的包容,车有毛病没事,帮我修好就行。

而现在呢,随着自主品牌纷纷走向全球,人们对于汽车的质量问题自然就没有那么大的包容度了。现在的用户对于自主品牌,要跟日系车比油耗,跟德系车比安全性,跟特斯拉比续航里程。事实上,这纯属正常,这是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一个必经之痛!顾客是上帝,顺者昌,逆者亡!如此想来,也便可以理解那些个不思进取的品牌为什么挣扎在生死边缘了,也便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汽车进入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时代了。

对豪华品牌的喜爱从未改变

人们对于豪华品牌的喜爱,犹如人们永远喜欢帅哥靓妹,多少年都未曾改变。什么奥迪致癌门、奔驰漏油、宝马召回统统改变不了人们对BBA的追求,这就是品牌的魅力!

豪华品牌到底是如何铸就的呢?这个问题不管是长城的WEY、吉利的领克或者是奇瑞的星途,他们应该一直在思考,在追求!说起来容易,不就是产品、广告、用户再加文化吗?但真正做到,却很难,因为文化需要历史的积累和沉淀。

对政策的顺应性从未改变

任何时代,消费者对于新的政策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顺应。国五升国六,时间节点一到,人们会毫不犹豫的放弃国五车;燃油车限行,人们肯定会考虑买一辆新能源汽车备用。

政策的制定掌握在政府手里,汽车企业也难做到先知先觉,但可以密切关注行业动向,比如说刚刚举办的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做了一些解读,仔细研究一下可以看到诸多产业政策动向。

当然,关于汽车消费行为的分析,还有更多更广的要点,而且还可以根据车型进行细分,有兴趣的朋友欢迎留言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