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化《荀子》精选十二首 ——曹树堃 荀子是儒家在战国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儒家思想集大成者。他出生于战国后期的赵国,长大之后游历各国,知识和见识都得到快速增长。在齐国的稷下学宫担任一把手,学识渊博,在儒家里自成一派。 他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生而恶,是后天的教化改变这一习性;还主张人定胜天,这是跨时代的思想,冲破了天命的束缚,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还主张天行有常,天地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没有鬼神的存在,反对鬼神之说。 荀子 · 非相 贈人以良言 勝卻贈玉金 金玉帶不走 良言益終身 荀子 · 修身 做人常要存義念 處事不应利在前 利多义少不應做 利少義多做爭先 荀子 · 子道 為儿從義不從父 為臣從道不從君 道义為人立國本 堅守神圣不可侵 荀子 · 哀公 鳥被迫穷会啄人 獸被迫穷則爪君 人被迫穷便欺诈 國家安定要冨民 荀子 · 非相 相貌不如察內心 察心不如觀其行 行為才是人真貌 光靠容顏看不清 荀子 · 礼論 生死皆善人道終 行善人生意義濃 人皆行善不作惡 世界便可成大同 荀子 · 榮辱 贈人以善言 溫暖以絲棉 傷人以惡语 深于矛戟穿 雖同出口物 不可順自然 如不慎说話 禍灾便在前 荀子 · 非相 賢君容不贤 博學容肤浅 智者容愚味 粹對杂不嫌 天生各有異 難一律千篇 人人有雅量 世間品种全 荀子 · 性惡 不知儿子心 看其身边朋 要知帝王德 看其身邊臣 物多以類聚 人必以群分 近朱者易赤 近厨染膻葷 荀子 · 大略 拙言能行國之器 能言能行國之宝 拙行能言國之用 善言惡行國之妖 荀子 · 儒效 知之便應說知之 不知就要說不知 對內問心無愧咎 對外坦蕩從不欺 荀子 · 不苟 养心善莫大于誠 致誠修身最高境 堅守誠信与仁義 君子永遠有品行 本文作者:国际著名制作大师 曹树堃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