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100秒》陪伴您第086天 上次讲相面与“面相”,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比如:说荀子《非相篇》讲了相术的种种不是。不过,荀子的意思只是说,不能以貌取人,不少相貌奇异甚至丑陋的人,最后也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估计,荀子如果见过马云,可能也会把马云写到他的文章里。 更重要的,荀子还讲了另外一句话:“相形不如论心”。这实际上说出了“相人之术”的精髓。 人们常说“相由心生”,其实说的就是人的外貌、气质里往往反映着人的性格、人品、家教、审美。 有时候,甚至可以说,生活就写在脸上。无论是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人,还是一个整天强颜欢笑的人,你都可以想象他(她)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实际上,中国古人在这一方面用心很多,观察很细致,见解也很精到。 三国的时候,一个叫刘劭的人写了本书,叫《人物志》。听起来好像人物传记,其实是讲“识才用人”的,什么样才气、性情的人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这也叫“形名之术”! 曾国藩也有一本类似的书,叫《冰鉴》,是他打仗、做官时用人、选人的切身体会。 这些无疑是“相术”的真谛,对搞人事管理,以及社会活动比较多、与人打交道多的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
|